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原因

点赞:7942 浏览:316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不能用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缺乏法律知识、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不高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历史传统文化、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家庭背景与学校教学等多方面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办法,使大学生知道如何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

关 键 词 :大学生 法律意识 现状 分析 对策

我国正在融入法治社会,公民意识的强弱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是推进未来法治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应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因此,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至关重要.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原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法律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1.法律意识淡薄,不能用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当今众多大学生对现实持怀疑不信任态度,认为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不大,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常自己默默承受或通过关系得以解决,严重时还可能会用武力替自己讨回“公道”,从而触犯法律,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

2.缺乏法律知识,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不高.刚刚脱离高中教育的大学生,由于教学体制的改变,对自身的要求也有所下降,对待专业课与非专业课的态度有所不同,这便形成了考前突击,应付了事的不良学风.由于这个原因,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知识,犯罪现象的增加也便可以解释了.

3.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不断发生,犯罪形式多样化.小到偷窃,大到故意伤人,发生在大学校园和大学生自身的一些违法犯罪案件,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从朱令案到复旦投毒,从马加爵到药家鑫惨案的发生,从单一的作案方式到如今的科技化等多种作案方式,不论大学生犯罪的最初动机是什么,他们都对社会造成了一定影响,危害了社会的治安.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分析

1.历史传统文化影响.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法律一直被看作是统治的工具.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人们更加认同人治高于法制,在当今社会,很多人仍然认同这种思想.这使人们自主观念和意识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每当侵权事件发生时,人们因不信任法律等原因不愿意进入正常法律诉讼程序,反而更愿意私了.

2.市场经济的冲击.在市场经济条件影响下,物质利益已经不再被人们视为是“拜金主义”和“思想腐化”的反映,这块昔日烫手的“山芋”反而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头戏”.有些人甚至把物质利益作为衡量个人成败得失的尺度.在许多“校园犯罪”案件中发现,正是社会上这种盲目追求物质利益的不良风气刮进了校园,动摇了“塔”内众多学子纯洁上进的思想,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错位.对物质享受的过分追求诱发和刺激了大学生们去进行偷盗、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3.大学生家庭背景与学校教学缺陷对其产生不良影响.少数部分贫困大学生因家境贫寒,心理脆弱,经受不起某种刺激和委屈,一旦同学的言语或行动触及自己痛处,心理扭曲而实施犯罪行为,不考虑其严重后果,人格发生扭曲.此外,现今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长辈过分溺爱,家长认为孩子能考上大学就是一种荣耀,疏忽了对孩子进行法律方面的教育,致使许多大学生,一旦脱离了家庭,自我行为得不到约束,容易触犯法律.同时,学校作为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法制氛围不浓,注重学生专业领域的培养和学习,对法律知识教授不够深入,这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造成很大影响.

4.大学生自身因素的作用.在我国,大学生进入大学正处于18岁左右的年纪,他们身心的发展尚未成熟,又因承受了社会、家庭、学校的期望而造成压力过大、人格扭曲的心理缺陷,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利于自身良好的发展,在冲动下易违法犯罪.

三、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1.是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改革是强国之路,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改革、发展、稳定是辩证统一的,关键是发展.坚持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方针,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稳定,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作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大学生的起码条件.近年来,在大学生中也发生了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大学生不懂法或者法制观念淡薄.增强大学生法律意思也是大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有些大学生由于不懂得法律,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不能运用法律武器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是“私了”,或者采用违法犯罪的手段去维护自己的权益.

2.是使大学生正确理解和坚持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法治与德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科学内涵及其关系,自觉地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法治与德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加深对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法治与德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重要性、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识,积极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及办法

1.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创新教学手段,发挥法律课堂的真正意义.现今大学生普遍注意专业课的发展,不能正确认识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学校应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在纠正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法律知识态度的同时,也应增加案例教学等教育手段,推荐相关法制节目,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思.同时,学校也可以走出课堂,充分利用模拟法庭等校友资源,设置法律咨询办公室,开办与法律相关的宣传活动,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法律的重要性.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巩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成效,有效预防大学生犯罪.大学生犯罪大部分是由于心理不成熟、性格扭曲等原因造成的.大学生因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不同,生活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社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也存在不同,同学间容易因认知不同而引发悲剧.大学应开展相关方面的法律知识讲座,通过广泛有效的对学生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心理调查问卷等项工作,鼓励大学生建立大学生风范,使大学生勇于面对现实,帮助其建立健康的心理品质.

3.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大学期间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和形成的重要阶段,容易受社会的不良因素和现象影响.当今社会存在着暴力、等不良文化,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使其提高个人素养和道德文化水平,社会也应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关注,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其多方面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认识法律的作用.

4.建立监督制约和激励机制,增强大学生学法用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将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开展专项评估;对法制教育工作开展较好的学院、班级和有关人员要进行表彰,对工作不力的学院和有关责任人要进行批评教育.

综上所述,大学生法律意识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与建设.社会、学校、家庭应多管齐下,在提高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大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法律知识,了解法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