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走转改”,提振精气神

点赞:8204 浏览:327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护士”余书华等当全社会都在赞扬“最美”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人们热切呼唤的就是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对自己工作岗位高度负责任的职业精神.而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我们应当弘扬的正是不可或缺的新闻职业精神.

何谓新闻职业精神?传媒研究专家给出的定义是:新闻工作者对自己职业责任、职业使命的认识和理解,它是职业观念、职业情感和职业作风的综合体现.因此,深入思考、认真履行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对于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广泛深入地进行.镇江报业传媒集团的编辑记者深入基层、身入一线,采写出一大批社会反响良好的新闻作品.与此同时,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思想观念、思想情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敬业精神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新闻职业观念:在“走转改”中转变

从一定意义上说,新闻工作是一个特别需要与时俱进的职业.当好喉舌、桥梁和纽带,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多出新闻精品,则是新闻工作者不懈的职业追求.而要完成这个使命、负起这个职责、实现这个追求,“走基层”理应成为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自觉行动.

然而,在这个充满竞争和信息爆棚的时代,一些采编人员思想观念、职业态度出现了有悖职守的问题:忽视学习,思想浮躁者有之;放松要求,作风漂浮者有之;满足于跑机关、泡会议者有之;仅仅打、网上淘新闻者亦有之等

美国马里兰大学新闻学院的一项调查表明,如今的新闻记者真的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了——他们不但对自己的前途越来越担忧,对日新月异的媒体技术充满焦虑,更有记者对自己的饭碗还能端多久没有信心.此外,还有部分年轻记者,缺少深入基层的磨炼,缺少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探析新闻职业精神缺失的原因,不难看出,一些采编人员新闻职业观念的蜕变是首要因素,它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新闻工作者的整体形象,损害了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切实维护新闻职业的社会形象,重塑良好的新闻职业精神?新闻战线开展的“走转改”活动无疑是一剂对症的良方.

2011年8月9日,等五部门召开视频会议,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镇江报业传媒集团结合工作实际,及时发出了《关于在全社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通知》,精心制订实施方案,并于2011年9月初全面启动“走转改”活动.采编人员立即行动,深入厂矿企业、建设工地、田间地头和街头巷尾,在采写出一大批生动感人、文风朴实的新闻报道的同时,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转变,收获了很多感悟.

京江晚报记者认为:通过“走基层”,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走基层”不是去走马观花,而是要带着思考去走,带着想法去走,在走的过程中发现百姓的所思所想,去体验基层工作者的酸甜苦辣.句容记者站站长认为:这次的深入,感受到三个不一样.一是采访对象不一样,采访大山里的农民,他们说的话十分朴实,他们的乡音、他们的热情、他们的想法都是那样令人难忘;二是脚到现场不一样,跑了几十里山路,亲历了许多现场,才有了鲜活的新闻素材;三是写稿不一样,因为深入,所以知情,因为知情,所以感动,记者是带着不一样的写稿,整篇稿件一气呵成.刚进镇江日报工作不久的青年记者认为:走进基层才是走进了时代.生活拒绝“检测大空”,新闻需要“真善美”,这是新闻工作的责任使命,也是新闻人本身应该承载的责任担当.

新闻职业情感:在“走转改”中提升

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新闻媒体,如何更好地反映社会、怎么写作大众?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的新闻报道,怎样更好地以人文关怀体现人文精神?新闻战线开展的“走转改”活动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一次创新实践.

带着感情“走基层”,才能从群众角度看问题.在“走转改”活动中,采编人员与人民群众情相通、意相连,真切领悟了“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的深刻内涵.镇江日报记者在丹徒区宝堰镇采访葡萄种植时,当地政府希望记者报道发展葡萄种植取得的成绩,而记者经过深入采访后却发现了葡萄销售难的问题,但“”对此并不认可.是站在“”立场进行报道,还是站在百姓角度看待问题?记者最终选择了后者.采写的《“今年的葡萄不好卖!”》,不仅客观地反映了宝堰镇葡萄销售难,而且将报道视野放大到丹徒区和句容市,在更宏观的层面上反映了农村普遍存在的葡萄销售难问题.报道数据翔实,真实可信,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深入“走转改”,提振精气神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新闻记者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带着感情“走基层”,才能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我们认为,只有把感情融入日常职业规范中去,瞄准民生焦点,反映群众疾苦,回应社会关切,把老百姓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才能帮助群众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丹徒江心洲2011年莴苣严重滞销,金山网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赶赴现场采访,并运用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表现形式即时建立了网页专题——“江心洲抢救莴苣大行动”,同时在金山网论坛开设了相关讨论帖,促成了菜农手中数千吨莴苣积压问题顺利解决.金山网的这组专题报道也因此获得了2011年度江苏省网络好新闻二等奖.

带着感情“走基层”,才能更好地为民鼓与呼.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等民生的需求如何保证?从“走转改”报道中可以看出,不少稿件采访扎实,没有回避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这些矛盾和问题.京江晚报记者在乡镇卫生站蹲点一天,通过与采访对象沟通交流,发现了农村看病难的深层次原因:一是农村交通和老人行动的双重“不便”,二是乡镇医生待遇不高,青黄不接,出诊既面临医疗风险,又存在人手不足问题.采写的《农村看病不贵,但就诊有点难》一文,因为真实客观、娓娓道来,所以情感的分量显得尤为厚重.

新闻职业作风:在“走转改”中深入

新闻前辈范敬宜先生曾经多次强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新闻记者的生命,它来自于记者的人格修养和对新闻事业的由衷热爱.

热爱,又来自于新闻工作者对新闻职业的敬重,来自于对新闻责任和新闻使命的认识,来自于发自心底的职业自豪感.有了这种热爱,才能养成优良的新闻职业作风,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新闻事业之中,也才能在新闻行业内生存立足.

然而,一项相关调查显示:两成职场人士处于职业枯竭状态,中国每100人中就有12人严重情绪耗竭,9个人严重愤世嫉俗.职业枯竭的主要症状是对工作缺乏热情、工作效率不高.“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最容易产生职业枯竭感.”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张西超认为,“传媒、律师、医生、教师等都属职业枯竭的高危人群.”

确实,当今浮躁喧嚣的社会风气对新闻工作者职业作风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如何消除职业枯竭状态?如何有效地提振精气神?又如何练就爱岗敬业的新闻职业作风,从而通过深入的采访报道体现出新闻对社会的价值?“走转改”就是改进新闻职业作风和加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着力点.镇江日报一位女记者来到镇江市排水管理处蹲点,体验下水道工人的工作情况.她克服恐惧,与全国劳模唐顺平一起下井,亲身感受下水道工人铲除淤泥的艰辛,采写的体验式报道《与下水道工人在一起》,受到了报社内外的一致好评.


2012年底,镇江日报把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与重大主题有机结合,着力推出了“贯彻十八大、年终走基层”系列报道.

在“走转改”活动中,广大新闻工作者以可贵的新闻职业精神维护了新闻事业的声誉,以新闻报道的公信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尊重与信赖.

(王红卫:镇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镇江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杨咏:镇江报业传媒集团编委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