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效增产“六改”栽培技术

点赞:5766 浏览:1979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小麦是秋种夏收生长期较长的跨年作物,在过去施肥水平不高和生长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是“三分种,七分管”的庄稼,也就是说即使未能种好,还可以通过大量的劳力来加强田间管理弥补不足,获得较好的产量收成.而当今时期,农村由于各种原因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一些小麦常规田管技术措施难以实施.因此,小麦种植的环节显得十分重要,实际上是“七分种,三分管”,种好是关键.

小麦高效增产“六改”栽培技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麦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关 键 词 :小麦高效增产;适期播种;测土配方施肥;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109—1

1.改老品种为优质、高产品种

过去群众自留小麦种子,并且一个品种沿用多年,造成种子混杂,品质、产量降底,商品价质不高,也很难提高产量.近几年通过小麦高产攻关,实行优良品种与补贴挂钩以后,群优良品种与补贴挂钩以后群众逐渐认识到要想提高产量、提高商品价值必须选优良品种.

2.改早晚播种为趁墒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关系到小麦生育进程是否合理,能不能充分利用温度、光照、水分等自然环境中有利因素,并克服不利因素.播期试验表明,半冬性品种在10月18日至23日,春性品种在10月20日至28日播种较为理想.因为这样可使播种至越冬前(节气:冬至)分别有60~65天、50~55天的生长时间,600~650℃、550~600℃的活动积温用来生根、长叶、增加冬前分蘖,形成单株具有3~4个一级分蘖的冬前壮苗,半冬性品种主茎叶龄可以达到6~7叶,春性品种主茎叶龄达到5~6叶,幼穗发育至二棱期,保证壮苗安全越冬(按照种子出苗需120℃积温,每生长一片叶子需要75~80℃来计算).播期提早则由于播种至越冬前的天数延长,活动积温增高,主茎叶龄增大,幼穗分化达到小花分化期,易遭冬春低温的冻害.相反,播期推迟,播期至越冬前活动积温减少,主茎叶龄偏小,幼穗发育处在单棱期以下,达不到壮苗要求.

3.改大播量为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

农民受过去自留种子质量差和马肝土、水稻土整地质量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习惯采用大播量来取得足够的出苗数以增加主茎成穗来获得产量.众所周知,大播量带来前期麦苗拥挤,生长细弱,分蘖缺位与根系发育受阻,中后期田间郁闭,分蘖成穗率低,退化小穗增多以及病害加重等诸多危害.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减少播量,适宜的基本苗是保证小麦整个生育进程都有一个既合理又高光效的田间群体结构的基础.由于田间群体从基本苗开始就比较合理,小麦地上部与地下部根系能够充分生长,较易形成多分蘖的个体越冬,因而增强对冬春之间经常出现的低温冻害和干旱等不良气候的抗御能力,同时也由于麦田中期的群体适中,通风透光性好,为小麦春后稳健生长,提高分蘖成穗和小花发育结实创造了高光效生态条件.


4.改田间一促到底为有控有促,促控结合

提倡适时补种,浇冻水,浇后划锄.返青期划锄保墒,提高地温,不追肥浇水;重视起身拔节肥水,浇好挑旗或灌浆水.坚持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原则,施足底肥,实行氮、磷、钾配合,补施微肥,重视秸秆还田.坚持足墒播种,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保证全苗、培育壮苗.

5.改“一炮轰”施肥为底追结合,测土配方施肥

一次性施底肥是20世纪70~80年代小麦中低产水平下的一种施肥方式,实际上,全量化肥一次性底施不仅会促使苗期旺长,而且一部分肥料经冬季雨雪淋失受损导致中后期脱肥早衰,肥料利用率和小麦产量均大为降低.由于农家肥迟效,冬季麦田生长缓慢,春节前后有雨雪天气,农民便撒下氮素化肥,促进返青生长.而小麦生产进入中高产阶段,尤其是高产攻关田要注重年前增加大分蘖,壮苗越冬,并控制春季无效分蘖增生,而施了返青肥却促进春季无效分蘖增生,使群体过大,导致麦行通风不良,基部茎节生长细长,并有利于纹枯病发生.因此,除非是冬前晚播的小弱苗可施返青肥促其加快生长,增加春季分蘖以增大光合群体,而适期播种正常生长的越冬壮苗不能施返青肥.要改施返青肥为拔节肥,实现氮肥后移.生产实践证明:在中等肥力条件下,亩产500千克小麦,氮、磷、钾适宜用量分别为14千克、7千克、9千克,肥料运筹采取“前期促,返青期控,拔节以后攻穗重”模式,基追比例为7:3或6:4为宜.

6.改重治虫轻防病为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危害小麦病虫害主要是纹枯病、赤霉病、地下害虫和蚜虫,还有病、麦蜘蛛、吸浆虫等,这些病虫害主要通过农药防治.生产上往往是防治不及时,群众对病害不重视,等到看见病害症状才去治疗,往往治疗效果很差,又加之农药不对路,防治方法不正确,造成严重减产.麦田草害与渍害是稻茬麦地区影响产量较为突出的问题.农民在化学除草上同样存在除草不及时、药剂不对路、喷药方法不正确的问题,在麦田除草方面近年重点推广秋防与春防相结合.以日本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3叶期亩用6.9%的骠马乳剂40~50毫升,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以普通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在小麦播种后,及时用60%的丁草胺乳油100~150毫升,对水40千克均匀喷雾.混生杂草在小麦2叶1心期用磺酰脲类除草剂防除.以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在次年2月中下旬气温上升到7~8℃时亩用75%的巨星干燥悬乳剂1~1.5克,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野燕麦在3月上旬亩用6.9%的骠马乳剂50毫升、10%骠灵乳油50毫升,分别对水30千克喷雾,均有良好的防除效果.

作者简介:张淑芹(1972—),女,本科学历,就职于山东茌平温陈街道办事处农技站,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