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体位在矫正枕后位的临床观察

点赞:8840 浏览:3443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目的 通过观察改变孕妇体位矫正胎方位在产程中的效果.方法 对100例孕产妇在产程中选择50例给予临床指导改变体位,观察产程进展及分娩结局.结论 通过两组对照观察,研究组在产程中改变体位是有效的,并且能降低母儿并发症.

【关 键 词 】 头位难产矫正枕后位侧俯卧位

内旋转发生于头先露的难产,称为头位难产.我们于2000年1月-2002年2月对100例枕后位产妇进行临床观察,孕37周以上.分娩工程中胎头下降过程,胎头枕部因强有力宫缩绝大多数能向前转,直至分娩后期仍位于母体骨盆后方,致使分娩发生困难在分娩过程中,一般多数需行剖宫产术来结束分娩,少数需行助产术,自然分娩者极少,因而对母婴危害极大,在产程中指导产妇改变体位,使枕后位逐渐转至枕前位而顺利分娩,现将其纠正的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们于2000年1月-2002年2月对100例枕后位产妇进行临床观察,孕37周以上.

对100例患者进行以及B超检查,结果发现都为枕后位患者.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骨盆狭窄的情况,且单胎头尾,羊水具有正常指数,胎盘成熟度在二到,没老化情况,产妇均没有其他并发症.两组资料对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果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确定胎方位 首先应判断是否有头盆不称,是决定是否能试产的关键,根据B超确定,同时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后配合检查.枕后位头盆评8分可试产,7分者试产,必须在严密观察、监护下试产,但其手术分娩者几率就更大.

1.2.2 产程处理 除了确保一定产力之后,还积极进行干预管理,对于宫口开大在三到四厘米,且出现产程障碍的产妇,可以采取人工破膜的方法,如果产妇没有足够的产力,那么接生人员应加强对其生命体征的监视,并滴注一定的缩宫素.处理后,如果产妇宫口开大在每小时一厘米以下,那么应该对考虑停止分娩,如果产妇没头盆不对称的现象,采用分娩比较好.

宫口开全后,如果骨盆无漏斗型狭窄,胎儿一般大小可试图手旋转,旋转成功胎头继续下降至+3及+4以上可做助产术.

改变体位在矫正枕后位的临床观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产妇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2.3 改变体位的方法 研究组在子宫口开大3cm以后,指导其行侧俯卧位依胎儿脊柱同侧的侧俯卧位,腹部垫以软垫,叮嘱产妇暂不用腹压.待宫口开全后,在仰卧的时候,让产妇轻微弯曲腰部,并屈膝含胸,其腿部和脊柱之间形成直角,使其腹前壁贴在床垫上,并利用宫缩,让产妇采用腹压屏气,知道胎头出来的时候再采取仰卧的体位,而对照组则随意卧位.

2 结果

研究组45例成功从枕后位转至枕前位而自然分娩,手术产5例,其中1例因脐绕颈3周出现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另外4例因转为持续性枕横位而行胎头吸引和低位产钳助产术.对照组32例自动转为枕前位自然分娩,手术产18例中,4例因高直后位行剖宫产术,4例因产瘤过大胎吸失败而行产钳术;10例因成持续性枕横位第二产程超过1.5h,而行胎头吸引术,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


2.1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 研究组49例经分娩,其第一产程时间为(12.4±1.3)h,第二产程时间为(1.1±0.3)h;对照组46例经分娩,其第一产程为(18.1±1.7),第二产程为(1.6±0.4).研究组产程时间明显缩短,有显着性差异(P<0.01).

2.2 两组产妇分娩后母儿情况 见下表:

以上可以看出,对照组虽然经积极处理,但会阴侧切人数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虽无显着意义,但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新生儿窒息人数明显多于研究组,有明显差异.

3 讨论

研究组中50例转为枕前位经分娩的占45,有效率90.00%;无效5例,无效率10.00%.通常来说,胎儿的重心位于背侧部位,因此发生枕后位实际上跟产妇卧姿相关,如果仰卧或侧卧,则胎儿背部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并逐渐移位,从而使得产妇出现了枕后位的现象.如果胎儿的背部向着产妇侧后方移动的话,那么在仰卧的时候就会导致胎儿下沉现象,从而不断往子宫后壁的部位压迫,并且子宫也会往产妇背柱部分压迫,使得胎儿纵轴位置固定下来,并且其头部也会随之而以枕后位的方式入盆.当产妇采用和胎儿脊柱同一侧的卧位时,由于胎儿重心转移到背侧上,在这种情况下,胎儿重心和羊水浮力一起起作用,使得胎儿背部逐渐移向产妇腹部的前方,并随着胎儿枕部而往前旋转,在这一过程中,胎头伴随着宫缩的下降,会不断朝向最优的枕前位旋转和移动.

根据我院观察头位分娩胎头衔接状况时发现,胎头以枕横位衔接者占大数50.63%,枕后位次之占33.03%,枕前位最少占12.67%[1],因此,胎儿能否以前位娩出,胎头内旋转十分重要.据有关资料报道,枕后位的预防与孕妇卧式有关[2],指导产妇取侧俯卧位使胎儿重心前移,促使其转成枕前位.枕后位时胎头因俯屈不良处于半俯屈半仰伸状态,导致产妇过早向下屏气,使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延长,增加了手术率和助产率.所以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内适时人工破膜,必要时静脉滴注缩宫素,保证产力正常的情况下,静脉推注地西泮[3],则促使胎位旋转的成功率更高.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在产程中改变体位,有助于提高分娩质量,降低手术产率和围产儿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