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转改”活动的成功实践看电视新闻采访

点赞:12052 浏览:4791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地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不断地在增强电视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广大新闻工作者更是从具体事例中,着手去体察世事,用镜头捕捉着真实的画面,采写了大量鲜活生动,感人至深的报道,从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关 键 词 :“走转改”;专题报道;电视新闻采访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2-0084-02

央视的新闻实践表明,“走转改”活动的开展,是对中国新闻界担当的社会责任的重新审视,而我们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来说,无论身处何地,在面对中国转型期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之时,更需要深入思考到新闻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内涵和意义,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实现这一社会责任的途径和方式.

本文以电视台2013年1月开始至春节期间,关于“走基层”、“新春走基层”系列专题报道中的几则实例为研究样本,从电视新闻的采访重点、制作手法、报道要求和表现方式等角度,学习和探讨新闻记者在电视新闻采访中,是如何用影像语言来展现事件,凸显主题,增强报道的穿透力,从而更加贴近观众.“走转改”活动对电视新闻采访工作带来了观念性改变,让群众成为了画面的主角,让草根成为了报道的主人翁,让新闻报道的触角深深地植入社会最小细胞,让新闻采访中呈现最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观念,这是“走转改”成功实践最具特色彩之处.因此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结构“走转改”电视新闻节目的具体方法,才能更好地指导新闻宣传工作的实践.

一、“走转改”活动俨然已成为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利益,提高怎么写作群众的迫切要求.广大的电视新闻工作者在“走转改”活动的节目采访中,更是用实际行动推动了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的解决,充分发挥着新闻媒体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的职责和作用,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搭建了理解,沟通的桥梁.

例如2013年1月14日央视新闻联播的头条,“走基层?为人民怎么写作新观察”活动中,名为《不该发生的离婚潮》节目报道,导语如下

“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这是2010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的要求,土地确权对农民来说是一件好事儿,确权之后他们将会获得同地同价的市场价值.2012年11月份,贵阳市云岩区在土地确权过程中却出现了农民扎堆离婚的怪现象”

按照一般的报道思路,不外乎在这条新闻导语后,画面直接切入到记者采访当地相关部门,在进行该土地确权政策推广的时候,下属单位的执行情况进行介绍,最终说明一项政策在基层推行的时候,是什么原因最后引起了农民扎堆儿离婚的现象,并按照时间发展顺序揭开这个现象的缘由.但该报道却走了另一条报道的路线,从新闻记者在事发地儿蹲点调研,全程追踪,推动问题的解决,仔细了解了这次离婚潮的始末,并在这场离婚风波彻底平息的时候,才做出了相关的报道,由此把整个事件带来的启示留给观众.作为观众,看报道时,能够从新闻记者所观察的视点角度(记者观察“让当地政府在整个事件中总结到八个字:执行政策,解读在前.如果不能被百姓理解,再好的政策也会走样.为人民怎么写作,就是在复杂的政策也要让它在群众面前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透过事件本身,去明晰报道的内容.那么,这种在真实事件中结构新闻报道的方式,让新闻宣传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1.让电视新闻报道的内容事件化

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我们在有明确的思路去采集素材,结构新闻报道的同时,更要有把握新闻视点如何切入到现实和具体的实例上的功力,因为只有用真实的故事,普通的视角去表达中心主题,新闻报道才能够被观众们容易去理解、去接受、去感知.谈到结构新闻节目的具体方式,我们在这则新闻采访报道中完全可以总结到其规律、特点.

就上述报道来说,记者在报道“走基层?为人民怎么写作新观察”烘托的主题中首先寻找到了真实的事件,即在2012.12.12日这个所谓的好日子里,在贵阳市云岩区面积不大的民政局里,当天居然有350对儿的人前来办离婚,结婚的窗口,同时离婚业务.这种扎堆离婚的趣事儿是真实的、客观的.同时,也正是这么一个真实的、具体的事件,作为一项国家宏观政策如何在一个小的层面落实下去的厚重载体,通过对该事件的阐述,展现,也抓到了新闻的主题和价值,目的性非常明确,耳目一新.

2.让电视新闻报道的事件故事化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如何用有吸引力的故事技巧来抓住观众的眼球,让受众来感知、领悟事件的影响及意义,这是中国近年来电视新闻媒体开始重点研究的课题,“走转改”活动中很多的专题系列节目报道,就是充分利用新闻事实中的故事性元素,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展现新闻事件、结构报道主题的,即让现实新闻报道中的事件故事化.

就上文所提到《不该发生的离婚潮》报道中,如按照惯例,一上来就把事件的来龙去脉放在主持人的导语中,直接向观众简明扼要地讲述事件的经过,后面的采访报道就是对开头的进一步补充,这就照搬了典型的短、平、快“倒金字塔”报道方式.而在这个报道中,并没有就事件的前因后果做一个简要的介绍,而是上来就向观众展现事件当时发生的现场状态,通过画面与同期声把观众带入现场中,一句“这个一起不吉利嘛,结婚的,离婚的全在一起了”同期声,带来电视新闻现场感的同时,也抓住了“离婚潮”事件故事化的切入点,通过事件故事情节来打开新闻报道的主题开端,来联系出为何发生“离婚潮”引下文,这种依据现场故事细节元素的变化来结构新闻的方式,除了能表达电视新闻真实、直观的特点外,更让我们清楚的了解到,让新闻报道故事化,就是打破惯常的“倒金字塔”报道方式,依靠新闻事件中的故事细节、情节来凸显新闻事件本身的意义,突出新闻的实效性.

3.让电视新闻报道的故事人物化

“新闻报道并不是事件的本身,而是事件所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对人的影响”,新闻确实因人而生动,如果能让新闻故事中所涉及到的人物,通过让他们的具体感受来加深观众对新闻的印象,这样的新闻宣传力及感染力是非常强大的. 在“走转改”活动的系列节目中,人们看到的是群众的语言多了,身边的人和事多了,基层的真实情况多了,这种把新闻落脚点放在人物身上,让“人”成为电视新闻核心的结构方式,是能够更加贴近人心的.

“走转改”活动的成功实践看电视新闻采访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新闻记者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上文所提“离婚潮”的报道,通过新闻的观察视点:土地确权目的是明晰土地权属,让农民拥有合法的土地权益,本来一项利民的政策,为何让当地的农民没有见到“利”而是想到了“离”?那么当地的政府部门对该政策在基层执行的时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老百姓对其的误解呢?来引出事件故事中的人物,新闻要展现的事件影响,也就要具体地通过真实人物影态来体现.

一对儿在旅途中游玩的60岁的老夫妇在途中听说离婚就能保住房产这一消息,与一同游玩的伙伴们返程去集体离婚,这种真实人物的引入使新闻报道具体话的同时,更有生动的感染力.记者围绕人物的心理变化来牵引整个事件的进展,从而能够带出系列报道所要展示的专题意义.

一项政策在基层落地,地方政府首先想到的就是印发法律读本告知群众,这事儿是有法律依据的,但是基层干部自身对政策有没有把握,严谨的法律条文怎样才能通俗易懂,都回直接影响着群众对一项政策的理解和判断.


由此,针对“离婚潮”记者在接下来的采访报道中,对当地政府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专题采访.由此推动了当地政府展开专门的研讨,对确权政策加大宣传解读力度,消除农民的误解,当村民们完全了解政策之后,这才为自己冲动的行为感到后悔,特别是那对60岁的老夫妇,也决定赶快复婚.新闻紧扣人物心态变化来影射出新闻报道的主题内容.

节目“不该发生的离婚潮”报道内容的结构方式围绕以上所提到的三点,让新闻报道具体事件化、让新闻中的事件故事化、让新闻事件中的故事人物化,来使得新闻采访报道变得生动、形象,而且具有独特的新闻感染力.

二、“走转改”活动已成为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新闻的生命力在于真实,新闻的感染力在于鲜活,“走转改”活动的新闻节目报道中,广大的新闻工作者更是深入到基层,把话筒、镜头对准了基层,围绕着群众关心的话题,说实事求是的话语.

人们在电视新闻节目的荧屏上看到的是群众的语言多了,身边的人和事多了,基层的真实情况多了.如上文所谈论我们在结构电视新闻采访节目时,最终的落脚点是人物本身,电视新闻的核心是“人”.那么,怎样来围绕引人注目的中心人物来做新闻报道,这也是“走转改”活动节目在新闻采访中有其自身表达手法的特色之处.

1.以人为主体成为电视新闻节目报道的主要方法

写新闻时每一位记者都会从人的角度去探索,人是新闻报道的主体,人是新闻的理由,记者在新闻报道中通过挖掘事件背后的,真实的“人”的故事,才能使报道呈现出立体而丰富的一面.

例如今年春节期间“新春走基层”中播出的《回家的礼物》等节目,都是通过对普通百姓人物的真实写照,来提升节目报道的情感张力、体现温暖感人的幸福力量的.其中,《爸爸妈妈,我要画出对你们的爱》节目中,记者采访到的是贫困家庭中走出的优秀大学生,他为在农村老家年过六旬的父母,用勤工俭学攥来的钱准备了三件礼物,一份父母从未吃过的蛋糕、一套保暖衣,而第三件礼物则是他觉得父母从未照过相,特意从学校拿回了画板,用手中的画笔给自己的亲人画上一幅画像.这种最真实的儿女心对父母之恩的感怀是让每一个受众为之感动的.这种由真实的人物所展现的真感实情是有稳定的受众群的,那就是普通的大众,因为人物来源于大众,必将受持以大众.

2.记者在新闻采访中提升能力素养及人本意识

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都知道,电视直观形象的特点对于表现新闻采访中的“人”具有独特的优势,从“走转改”活动中新闻节目的报道观念来看,记者应具有饱满的人本意识,更要以普通人的心态、平民的情绪去体察历史和时代中的人与物.这也是对中国电视新闻的发展,在近二十年来围绕“人”的因素,以“人”为中心来结构报道的趋势发展中的又一次提升.

节目“新春走基层?在岗位上”就是对普通老百姓在普通工作岗位上的真实写照,一位普通的车站清洁员,一名普通的铁路维修工成为了荧屏的主角,面对亿万观众,他们真情述说心中的喜悦和烦恼,生活的创造与变化,这种贴近人心的新闻采访报道,不仅仅是“走转改”活动的新闻实践成功的体现,更是提升新闻队伍能力素养的一次新闻实践机会.

3.让电视新闻采访中对人性的探求永无止境

能够让电视新闻报道生动的元素,其实就是在报道的事件中,所涉及的复杂的人性,我们过去的新闻报道总是把人展现得过于简单,千人一面,尤其是典型人物、形象人物,如果缺乏深刻的人性本质刻画的人物,就必定会缺乏新闻的真实感和亲切感,报道本身因而也就缺乏说服力.

在“新春走基层”播出的《四万多元钱街头散失之后》中,河北石家庄的王女士,从银行取钱的袋子在街头刮破,400多张百元大钞随风散了四五米,路人一拥而上的举动,最后让紧张万分的王女士恢复平静的是路人们把拾起的一张张百元大钞揣进了王女士的兜里,在这些帮助王女士捡钱的路人中,有几个年轻人还只是月攥仅千余元的保安,当记者把话筒对准他们时,他们的回答是“干一件坏事那心里也不踏实,对吧,不能在大马路上捡钱就不给人家了,咱知道谁挣钱也不容易”几句朴实的心里话,正是追寻到了人内心深处的真善美.这样的新闻报道得到的不仅仅是好的新闻影响力,更是一份人间美德的传递.

总之,“走转改”活动的成功实践,让电视新闻采访工作进入了一个深层次的轨道,无论是创新手法,还是节目深度,都增强了它的张力和穿透力,更加贴近了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所思所想,传达的是百姓的喜怒哀乐,也反应着党和政府对民生的倾心关注和所做的努力,传播的是中国人的真善美.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我们更应该不断的通过学习和总结,来拓展“走转改”活动在节目中所要表达的深度和视野,用全景式,全方位的新闻节目报道来展现我国改革开放的整体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