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例分裂样精神病患者3~5年随访

点赞:3654 浏览:92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目的 探讨分裂样精神病的临床特征和转归,为分裂样精神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106例首次入院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的患者进行为期3~5年的随访.结果 33例分裂样精神病维持了原诊断,65例改诊为精神分裂症,6例改诊为分裂情感性精神病,2例改诊为心境障碍.分裂样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在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分裂样精神病很有必要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存在.

【关 键 词 】 分裂样精神病,随访研究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11.192

作者单位:030800山西省荣军精神康宁医院

分裂样精神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还是一个过渡性的诊断,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分裂样精神病的诊断和转归进行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本文对其进行3~5年随访研究,随访资料完整者106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来源于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入院时符合CCMD-3分裂样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共119例,随访资料完整的106例,男47例,女59例,年龄16~43岁,平均(26.63±7.22)岁.

1.2 方法 2009年12月31日为随访终止日期,随访时间为3~5年,采用自制的《分裂样精神病随访调查表》通过查阅病历、信访、、门诊复查等方法,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家族史、个人史、发病诱因、精神症状、治疗恢复情况、社会功能适应等方面的资料,进行随访调查.

2.结果

将随访资料统计,106例入院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的患者,经过3~5年后的随访,有33例维持原诊断,65例改诊为精神分裂症,6例改诊为分裂情感性精神病,2例改诊为心境障碍.维持原诊断的分裂样精神病(维持组)和改诊为精神分裂症(改诊组)两组比较,在精神病家族史、发病诱因方面差异显著(P<0.05),在治疗效果及社会功能适应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前性格无差异(P>0.05),部分精神症状差异显著(P<0.05),见表2.?

106例分裂样精神病患者3~5年随访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医学杂志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讨论

1937年GabriedLangfeldt最先提出分裂样精神障碍,把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区别开来.分裂样精神病具有病前适应良好,症状突然出现且与特定的精神刺激有关,存在明显的意识朦胧和情感症状,有癔病或偏执色彩,且预后良好.而真正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经典的慢性和衰退病程[1].几十年来,精神科医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近年来研究则显示: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不仅存在病程上的差异,而且存在症状学结构的差异[2].

本随访研究显示:在精神病阳性家族史方面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改诊组高于维持组,说明有精神病家族史的容易发展成为精神分裂症,发病诱因方面也差异显著,维持组发病时存在较多的精神因素(P<0.05),在治疗效果及社会功能适应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社会功能良好者维持组明显高于改诊组(P<0.01),提示分裂样精神病病程短,缓解快,预后好,但在病前性格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患者首次入院时部分精神症状方面差异显著,在比较顽固、固执的系统妄想方面,改诊组明显高于维持组(P<0.05),而在片断、零散、不固定的非系统妄想方面,则维持组明显高于改诊组(P<0.05),本研究还显示:维持组存在明显的冲动破坏行为(P<0.05),提示医务人员在对分裂样精神病的医疗过程中,除积极的药物、心理等治疗外,还应加强监管,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而其他的精神症状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本研究维持组28例(84.85%)患者,出院后无异常言行,能坚持劳动,有生活自理能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表明分裂样精神病是一组预后良好的功能性精神病[3],对于分裂样精神病的诊断,仅以时定性的观点有些偏颇,它与精神分裂症相比,不仅有病程的差异[4],而且有病前社会功能、起病形式、症状结构、合作程度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5],本研究也显示精神病家族史、发病诱因、精神症状、治疗效果及预后方面的差异,表明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存在症状学结构差异.分裂样精神病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存在,从而进一步完善其诊断标准,很有必要,若能加大样本,长期跟踪随访,可能会获得更有价值的结果,有待于更多的精神科医生继续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