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改,我该如何来爱你

点赞:3331 浏览:923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105-02

1.现状点击

1.1 批改现状.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的作文评改现状却令人担忧.作文批改时,面对堆得如山高的学生作文本,想篇篇都精批细改吧,心有余而力不足,草草打个等级吧,又觉得愧对学生,于是教师对于学生的习作只进行常规性批改,几乎每次批改都是一张面孔,无非是改错字、病句而已.有的则随意写上几句笼统、贴标签式的批语,对学生甲说的话也可以写在学生乙的作文本上.如"内容不具体""不认真审题""重点不突出"等,这种缺少实效、缺少温度的批语,已纯粹是"为批改而批改",将批改的功能退化了,简单化了,更有甚者,则完全把批改的任务全部交给学生,放任学生随意互改或自改,而教师自己则处于"不作为"状态,认为学生习作上有圈圈点点,能应付上级检查就行了.在这样的作文批改氛围下,学生自然对老师对自己作文的批改少了一份期待,少了一份喜悦,好不容易拿回来的作文本,也只是匆匆看一下分数就塞进了书包,束之高阁.

作文评改,我该如何来爱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1.2 讲评现状.常规的作文讲评课,教师一般都是精心挑选好、中差作文各一篇,学习"优点",改正"缺点".评析"优秀作文"时,是神采飞扬,褒扬之语决不吝啬,但这些"优秀作文"的作者似乎并不领情,千篇一律的重复表扬词,已激不起他们的成就感,他们只是木然地听着,老师的赞美甚至无法"博得"他们开心的一笑;而对于"坏作文"时,规劝之言虽然有理有据,言辞恳切,但常被冠以"反面教材"的身份,使这些所谓"坏作文"的作者在作文评析课上如坐针毡,受着心灵的煎熬,内心对作文讲评课充满了惧怕和排斥.又怎听得进老师的滔滔大论呢?所以这样的作文讲评课,对于作文学困生来说收效甚微,他们的作文水平依然是"原地踏步",感觉老师的讲评是索然无味的,他们只盼着早点下课.

2.对策探究

作文的批改和作文的讲评是另一层意义上的作文指导,是学生的二次作文.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开拓习作评改的空间,提高作文评改的实效性,做到"改"和"评"的有机融合呢?

2.1 锁定目标,指导互改.作文的评改不是单一的、脱节的,是应该形成"评改链"的.我认为作文评改的程序是:教师通读,把握作文情况学生互改,围绕目标集体评改,针对共性问题――自我修改,综合内化――教师的二次批改.这条"批改链"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作用重在引领,精阅略批,学生的任务重在修改,多维互动.教师是向导,带领学生修改,而不是代替学生的修改.修改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课标要求,第二学段学生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三学段学生还要做到"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目前,教师也开始重视修改习作的练习,但是课堂上一般的做法是:学生习作完,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习作,大家一起发现问题并修改.形式千篇一律,激不起学生的热情,同时修改的目的性不明确,眉毛胡子一把抓,费时费力又无所"悟".所以学生互改前,教师应通读学生的习作,从整体上把握,了解学生习作目标的达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找准学生批改的着力点,目标集中,才能实现学生评改中的"一改一得".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内容是让学生写"印像深刻的一个人".写人类的作文,学生并不陌生,但是从学生的作文情况反馈,学生的作文都存在一个共性:对人物细节的描写不具体.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根据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和导读提示,我拟定一个"互改清单"给学生.

第一步:认真默读同学的作文,想想,作者印像深刻的人是谁?这个人有什么特点?

第二步:再次默读作文,作者围绕这个人物的特点写了什么事?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其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描写?请在文章中做出批注.

第三步:联系本次作文要求,想想同学的人物描写中,还有哪些不具体,你认为还可以补充哪些内容,请用商量的语气给作者一些提示.

第四步:综合以上内容,给同学的作文写上真情评语.

这一"批改清单"为学生的互改提供了批改的方法和步骤,使学生互改时目标明确,有章可循.学生俨然一副"老师"的风范,一改"局外人"的被动.学生在互改中不但注意帮同学修改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还将写得好的地方画出来,写上自己的评语.在一份份评语中,我欣喜地发现学生都会慷慨地赞赏别人的优点,如"看了你的作文,我特羡慕你有一个这么肝胆的朋友,你能介绍我们认识吗?""从你的作文中,我真正领悟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读你的作文,我觉得像在欣赏大作家的作品!"等.在评改与被评改之间,学生的欣赏、表达、合作等能力都在不断提高,成了习作讲评课中真正意义上的"主人".

2.2 关注心灵,评析也温情.作文是每个孩子心灵的产物,是需要用心灵来呵护的.也许,有的学生作文在你眼中是不尽如人意的,但每一位孩子在用他的笔倾诉亲身经历时,都融入了他的情感、他的喜恶.而这时,教师如果在评改中能对他所叙的事情,所抒的情感给予认可和尊重,感性的孩子一定会视你为知音.所以评改学生的习作不应该只是冷冰冰的技术分析,特别是当我们面对的是一些暂时在习作中有困难的学生习作时,评析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还应让评析去拨动学生的心弦,用温情的目光去评析"坏作文",帮助 "有困难"学生驱走对作文的恐惧,使他们喜欢作文,写好作文,我想这才是评改的终极目标.

师:展示作文片段:

今天我太开心了能和同学们一起分响我的节目今天我特别的意外我没有想到大家会为我欢乎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师:同学们先读读上面的小片段,再谈谈自己的看法,好吗?

生:没有标点符号,看不懂,

生:有好几个错别字.

听着同学们的"批评",那位"作品"的作者,羞红了脸,头深深地低了下去.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可老师却认为这段写得不错,同学们不妨来共同找一找文章的优点.

生:(一脸的惊讶)

生:老师,他的作文写出了自己真实的心情.

生:老师,从他的作文中,可以看出他参加完活动后是多么的开心.

那位作者,听着听着,头抬起来了,眼睛盯着自己的作文,脸还是红红的,却多了一丝笑容.

师:同学们评得太棒了,我们评别人的作文不能太片面,要既看到缺点,也看到优点,这样才公平.来,我们一起来为这段作文"锦上添花"好吗?

生――帮助添标点,改错字.

师――再次展示修改后的片段.

今天我太开心了,能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我的节目,我没有想到大家会为我欢呼.真的,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师:我想请那位小作者来朗读一遍,好不好?

生:(略带羞涩地小声朗读.)

师:你写得真好,再大声朗读一遍好吗?

生:(略带自豪地大声朗读.)

课后在二次批改时,我在他的作文中的批语写道:"孩子,老师看了你的作文很开心,也为你今天在活动中的精彩表演而开心,相信在今后的语文学习活动中,你一定会成为"主角",一定会羸得同学们更热烈的掌声!"

心理学家指出:"人有自尊的需要,而实现自己的潜能是人的最高需要."作文评析也应满足学生的自尊需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教师以自己的思考影响、感染、引领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在春风般的鼓励、呵护、赏识与引导中,作文评析课就会成为学生保持旺盛写作热情的催化剂.长期坚持,相信"坏作文"一定会越来越少.


2.3 开放平台,让博客有助于习作的评改.教学任务的繁重,教师不可能对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能细致批改,虽然常有面改,但次数毕竟也是有限的.那么如何另辟蹊径,提高作文评改的有效性呢?我觉得在习作评改中可以注入时尚的元素--博客.飞速发展的博客,给人们的习作带来便利,博客成为人们分享成果,畅所欲言的开放性平台.将博客引入小学作文评改教学,不失为一种顺应时怎么发表展趋势的新举措,会为作文评改教学带来时代感、趣味性,让学生对写作更有兴趣.

首先建立班级的博客,并要求每位学生至少能保证每周上一次博客,写回复.当博客建立后,同学们可以在博客上习作.在博客平台上,学生可以平等地与老师、同学探讨各种现象、感受.如一位学生将学校举行跳长绳比赛如实写进了博客,不仅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同学们比赛的过程,还写出比赛失败后有些同学的表现.这则博客引发了许多同学的评论,有的说写得真实,有价值;有的说人物动作描写不具体;有的说语句很平淡;等.教师在一周的作文点评课上让小作者谈谈自己这次写作的收获.小作者归纳出:写一场活动,要做到"点""面"相结合,才能烘托出比赛的气氛.要写出自己的风格和所感才能打动人.小作者根据同学对自己的评论的理解,重新写了一篇作文,师生都感受到了他的进步.可见,网络平台带给学生写作上的触动,有时比课堂上的直接点评更有效.

博客评改不但突破了课堂界限,为老师对习作的评改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灵活性,还呼吁家长积极参与进来,一起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可以是点评自己孩子的,可以点评同学的,也可以是关于培养孩子习作能力的探讨等,我记得有一位学生在博客中写到:"妈妈非常喜欢在博客中看我们的作文,并总能给我们的作文带来与众不同的点评,同学们都说我的妈妈很厉害,我为我的妈妈自豪,等".博客,让我们评改教学更富有活力,互动的范围更广泛,只要老师善加利用,定能开辟作文评改的一片新天地.

总之,习作评改不是单一、机械性的活动,爱上对习作的评改也许真的不容易,它既需要老师技术上的点拨、引领,更需要老师的温暖付出,它是教师与学生心灵对话的平台.在这平台上,演绎的是老师与学生情感的碰撞,有学生对老师的感恩,有老师对学生的鼓励,有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