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点赞:10660 浏览:444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 :中国古代诗词,有些除了可供案头阅读之外,也可用于吟诵和歌唱,这与诗词的音乐性特质紧密相关.根据作者的教学实践,发现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古典诗词的歌唱实践,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受诗词魅力,有着极为明显的效果.其实践的路径有两种:一是根据已经改编谱曲的诗词进行歌唱;二是鼓励学生自行改编演唱.

关 键 词 :古典诗词 演唱 改编

在中国古代,诗词往往并非仅是用于阅读的书面文学,还常用于口头的咏诵和歌唱.歌与诵不单是诗词传播的有效途径,也是它们展现自身独特魅力和价值的重要手段.具体到现今的诗词教学当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必须继承诗词吟诵和歌唱的优良传统,并将其体现在教学过程当中.对于吟诵和歌唱二者而言,前者近年来已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后者在诗词教学中的运用则显得普遍不足.根据本人的教学体会,诗词教学中的歌唱活动,可从歌唱诗词原作和歌唱依据诗词改编的歌曲这两个方面着手.

一、多方搜集资料,引导学生歌唱相关诗词.

在原始的艺术形态中,诗歌、音乐、舞蹈三者同源共生、三位一体.《吕氏春秋·古乐》中所记载的“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说的正是这种情况.此后诗歌与音乐依然保留着密切结合的传统,用于歌唱的诗歌可被统称为“歌辞”或者“音乐文学”.具体到一部中国诗史,它的主干就是音乐文学史.音乐文学历经了上古歌谣、《诗经》、楚歌、汉魏六朝乐府、唐代歌诗、宋词、元曲、明清戏曲等发展阶段,千余年来绵延不绝.

遗憾的是,由于古代技术水平的限制,无法实现声音的录制和保存,古代歌辞原本的歌唱方法基本都已失传,只有在昆曲等极少数品种中有部分保留.但出于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不断有后人为其重新谱曲.虽然这和原本的曲调完全是两回事,但毕竟能够让诗词得以重新歌唱.

让学生歌唱诗词,有着多方面的意义:首先是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其次是有助于学生产生艺术共鸣,进入艺术境界,了解原作意蕴;再次是能够帮助学生背诵原作,而且不易记错;最后是可以将文学和音乐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素质教育.与此同时,这也是推动诗词传播、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从所依据乐曲来看,被重新谱曲的古典诗词大体可以分为新译古谱、戏曲、戏歌、艺术歌曲和流行歌曲五大类.

新译古谱指的是古乐复原,这里所说的“古谱”是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包括了唐宋诗词原本依据的乐谱和明清人为唐宋诗词重新制作的乐谱等.唐宋词传世的乐谱极少,因此显得十分珍贵.今所见的唐谱有敦煌琵琶谱等,叶栋等人已译谱成功;宋词的歌谱有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所附的十七首旁谱,也早有杨荫浏先生的译谱.清代《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收有一百七十余首唐宋词谱,刘崇德也翻译完毕.不过,传世的唐宋歌谱均极为简单,所以重新译出的谱并不能视为原唱谱而仅是依据原唱谱进行的二度创作.至于《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等,实际上更是与原唱关联不大.而且对一般学生而言,他们也并不会认为新译出的歌谱唱起来很动听.

歌唱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的运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诗词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戏曲中演唱古诗词的事例如粤剧《梦断香销四十年》中陆游的《钗头凤》,这类作品普遍数量较少且流传不广.与之相比,戏歌传唱更为广泛一些.戏歌是戏曲唱腔和通俗歌曲相结合产生的艺术品种,以京歌(借鉴京剧)和昆歌(借鉴昆曲)最为多见.其中又以用昆歌所唱的古典诗词为多,而且极富古韵,很值得推广.

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曾经盛行一时,而且留下了不少佳作.例如青主依据苏轼《念奴娇》创作了《大江东去》,依据李之仪《卜算子》创作了《我住长江头》,黄自为白居易《花非花》、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等谱曲.这类歌曲既展现了现代的作曲风格,也不失传统的民族韵味.近年来的佳作有谷建芬作曲、杨洪基歌唱的《三国演义》开篇古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演唱者浑厚沉着的嗓音与原作雄浑旷达的意境可谓水融.艺术歌曲的特点是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都很强,演唱技巧要求也高,因此非音乐专业学生学唱时经常会有一定困难.

流行歌曲中的相关典范首推邓丽君于1983年推出的专辑《淡淡幽情》,其中包括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等多首唐宋词.该专辑所收歌曲堪称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获得巨大成功并广泛流行.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邓丽君的声音优美动听,歌唱技法娴熟,能较好地传达原作意蕴;二是作曲者包括刘家昌、古月、陈扬等人,普遍具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对原作理解深刻.流行歌曲时代气息浓厚,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如《淡淡幽情》中所收录的高水平作品则相对较少见.

二、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改编诗词进行歌唱.

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学中历来存在着将现有诗文改编成歌词的做法,例如在南朝乐府当中,就有由屈原《山鬼》改编而来的《今有人》,是将楚辞改写成了杂言诗.宋人将诗文等改编为词的作法称作“隐括”,具体事例不胜枚举.如苏轼就曾将张志和的《渔歌子》改写成《浣溪沙》,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改写成《醉翁操》.至于明清文人将小说改编为戏曲的情况就更为常见了.

中国当代音乐家们秉承了这一历史传统,将古典诗词改编为现代歌曲的成功范例很多.例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作家琼瑶就曾将《诗经·秦风·蒹葭》改写成影视歌曲《在水一方》,曾被广泛传唱.近二十年来在该领域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广东音乐家陈小奇.陈小奇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这样的学科背景让他对古典诗词的意蕴有较深的领悟.他改编唐诗来创作歌词并自己填曲,创作了一大批艺术水准普遍较高的现代歌曲,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市场效益.以他的“文化乡愁”三部曲为例,《涛声依旧》改编自张继的《枫桥夜泊》,《白云深处》改编自杜牧的《山行》,《巴山夜雨》改编自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最为成功的尝试应是他的《烟花三月》.李白原作题为《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如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改编后的歌词共有三节,每节四句,第一、二、四句押韵,格式上与原作颇有相通之处.以歌词的第三节为例:“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可以说这样的歌词很好地保留了原作的字句和神韵.


引导学生歌唱通过诗词改编的歌曲当然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以此为相似度检测,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原作,同时增强对古典诗词的喜爱和现代认同.此外,必要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依据现有的歌曲曲调和歌词格式,将古典诗词改编为歌词,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翻译和作文水平也会有一定帮助.

张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