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推敲》一文的再推敲

点赞:28075 浏览:1311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由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曾掀起对《题李凝幽居》“推、敲”二字的讨论热潮,学者们对诗句原文进行了一番探讨,各执所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将古诗进行了改编,以线性叙事结构讲述了贾岛月夜访友、与韩愈相撞改“推”为“敲”的故事,本文对诗句原文进行了追溯,对教材的故事性改编进行推敲,试图通过对文本的深入探讨,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对《推敲》一文的再推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科学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关 键 词 :推敲;教材;文本解读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087-01

《推敲》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诗人贾岛月夜访友不遇、题壁作诗和与韩愈相撞、一起斟酌诗句中“推”、“敲”二字的故事.教学内容确定的恰当性、教学方法的设计的科学性的前提是对教材文本的深入解读与推敲.

首先,我们认为教材中对贾岛月夜访友的故事性描写违背了对古诗解读的规律.

课文中说:“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留了下来”.这段话以故事发生、发展,情节的推进为顺序,将一首古诗的诗意的言说方式置换成为故事演进的叙事性言说,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误读.

《题李凝幽居》的诗眼是“幽”字,“幽”在此作为形容词,形容的是“居”字,诗的主题应该是突出李凝居所的远离尘嚣、环境岑寂.“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 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 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①”这些景物、行事未必是作者一次性的行为过程,鲁林华在《“推敲”的原则与途径》一文中认为,这些景物可能是作者以前曾经看到的景象,也可能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李凝幽居的样子,凭借诗中的“过桥”、“暂去”等词语就认为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访友未遇的故事证据不充分.

课文中的描述是对中国古典诗歌隐喻象征的误读.如果如课文“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留了下来”所说,诗人已经将诗题在了朋友李凝的家里的话,诗句中“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两句描写回程景色的语句又从何而来?因此,“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应该作为一种象征意义来解读,古代文人以隐居为人生归宿,李凝终成正果,而奔波的诗人也以此为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

其次,考证贾韩相撞改“推”为“敲”一事,并不属实.

苏教版的《推敲》一文记叙的另一件事是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不知不觉冲撞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改“推”为“敲”的故事,对此故事进行考证后发现存在以下几两点问题:

一、贾岛冲撞的其实不是韩愈.

南宋初计有功撰写的《唐诗纪事》最早记载了“推敲”故事原文,该书卷四十“贾岛”注解为:“岛赴举至京,骑驴赋诗,得僧推月下门之句.欲改推作敲,引手作推敲之势,未决.不觉冲大尹韩愈,乃具言.愈曰,敲字佳矣.遂并辔论诗久之.”这几句写了贾岛吟诗冲撞韩愈,并得以指点改“推”为“敲”的故事,但书中下面又插了一截:“或云吟落叶满长安之句,唐突大尹刘栖楚,被系一夕,放之.”由“或云”二字可见,贾岛冲撞的是韩愈还是刘栖楚并不一定.

《新唐书》中卷一七六《韩愈传》也未提到贾岛与韩愈相撞改“推敲”的故事,一些学者于是认为贾岛当时冲撞的未必是韩愈,或二人相撞改“推敲”一事本身就是后人杜撰.

二、《题李凝幽居》一诗并不是由“推”改为“敲”.

从语言的角度出发,认为“推”与“敲”皆是平声字,音韵上并不截然对立,但“推门”与“敲门”的熟语作为典雅的诗的语言被人们的认可程度是不同的.静永健(日)经考证得出结论,从魏南北朝到隋唐,古诗中“敲门”这一动作用语是“叩”字,“推门”一词,虽在唐朝出现(仅限晚唐司空图的诗一首),但没有作为诗语最终固定下来,至韩愈、白居易的中唐时期大量出现“敲门”的用法,“敲”于是作为诗语固定下来②.所以,当时贾岛所炼之字是“扣”、“敲”二字,而非“推”、“敲”二字.

贾岛所定之字未必是“敲”字,有学者认为“推”字更能体现贾岛的释子本性,如马建东认为“僧推月下门”更能体现贾岛作为一个出家之人的脱俗与自然,“敲”字的采用是贾岛释子本性的迷失③.

尽管《推敲》一文存在着上述问题,但作为教学文本、被编进教材的“课文”已经不是社会文本,与普通的文章不同,课文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凭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凭借.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推敲》一文的深入解读有利于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参考依据,也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具有的文本解读精神.

注释:

①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唐诗鉴赏辞典[C].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91.

②[日]静永健,刘维治译,贾岛“推敲”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0-56.

③马建东.“推敲”:贾岛本性的迷失[J].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5,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