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成语源流考辨六则

点赞:10387 浏览:448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 :一些大型辞书在佛教成语的收录过程中,往往以中土文献为源,结果导致误释成语本义、义项设立不全等问题.文章以《汉语大词典》等四部大型辞书收录情况为基础,结合中土、佛教文献,对“半路出家”等六条成语进行源流演变、释义及义项设立等方面的考释.

关 键 词 :佛教成语 源流 考辨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2)03-110-115

汉语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源于佛教文献.朱瑞玟先生在《佛教成语》中指出:“在璀璨夺目的汉语成语群中,有500余条与佛教有关.”[1]p3足见佛教文献对汉语成语的影响.经笔者考查,源自佛教的成语数量还不止于此.这些源于佛教文献的成语,如果不明语源,甚至以流为源,就可能导致误释成语本义,不能反映汉语成语的源流演变过程.《汉语大词典》、《辞源》、《辞海》、《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等大型辞书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汉语成语数量大、牵涉广,顾此失彼之蔽在所难免,这些辞书仍存在一些语不及源、释义未周等问题.结合佛教文献来追溯佛教成语的源头,能够为辞书的编撰或修订提供最早的成语来源,对于辞书义项的设立尤其是本义的设立及释义提供可靠的语料佐证,为理清成语意义的源流演变奠定基础.文章基于《汉语大词典》、《辞源》、《辞海》、《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等大型辞书的收录情况,结合佛教文献及中土文献,对“半路出家”等六条成语进行语义源流考辨.

【半路出家】

《汉语大词典》“半路出家”条释义作“谓成年后才去做和尚、尼姑.比喻中途改业,不是科班出身.”最早书证引《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2]《辞源》最早书证同《汉语大词典》[3]p0415.《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释义作“年纪比较大了才去当和尚和尼姑”.书证引《警世通言》——140:“郑夫人腹痛,一阵紧一阵,老尼年逾五十,也是半路出家的,晓得些道儿.”又“后多用来比喻中途改行从事某种工作,表示不是本行出生”,引例最早为《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5]p0032

按:此语《辞海》未录,上述诸辞书所引最早项书证均为《京本通俗小说》①,较迟.考佛教文献,东晋时代有“外道出家”一语,亦作“异道出家”.“外道出家”指本非佛教信徒后改信佛教之义,义即“半路出家”,当为“半路出家”的较早来源,“半路出家”是“外道出家”之汉化形式.如: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卷2:“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曰:‘若有诸外道出家来问汝言:“阿难!世尊何故教人修诸梵行?如是问者,云何答乎?”’”(02,12b)②

后秦鸠摩罗什译《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2《明咒品》:“释提桓因作是念:‘是诸外道出家百人,欲求佛短,来向佛所.我从佛所受般若波罗蜜,今当诵念.是诸外道来至佛所,或能断说般若波罗蜜.’”(08,543c)

佛教成语源流考辨六则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汉语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后秦释僧肇《注维摩诘经》卷1《佛国品水》:“一五欲爱,二法爱.外道出家能断欲爱不断法爱,故情有所执.”(38,328a)

东晋法显译《佛说大般泥洹经》卷5《月喻品》:“又作异想,或谓声闻或谓缘觉,或谓种种异道出家,或谓如来为我兴世,然其如来法身真实无有变异,为众生故以方便身,现种种相如良药树.”(12,890c)

后秦弗若多罗译《十诵律》卷21:“佛在王舍城,有比丘与异道出家,有小因缘与师鬪诤,不舍戒还本异道.”(23,153c)


上所引书证中“外道”或“异道”均指“于佛教外立道者”而言,佛教称佛教以外的教派(如儒家、道教)为“外道”,故“外道出家”指本非佛教信徒后改信佛教之义,含义即“半路出家”.据上辞书所释,成语“半路出家”指“中途改行,另谋他途(即放弃现所从事的行业,改做其他)”之义,与“外道出家(异道出家)”语义相通,可见“外道(异道)”与“半路”义亦相似.

此外,《汉语大词典》、《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对““半路出家””之释义亦值商榷.可以其引例来分析: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警世通言》:“郑夫人腹痛,一阵紧一阵,老尼年逾五十,也是半路出家的,晓得些道儿.”

上例意谓因读书难成气候而改做生意,很明显“半路上出家”指“中途改业”之义,怎么也看不出成年或年纪大之义来.至于下例,我们可以通过原文来分析,原文如下:

那老尼姑道:“奶奶暂住几日不妨,却不敢久留,恐怕强人访知,彼此有损.”说犹未毕,郑夫人腹痛,一阵紧一阵.老尼年逾五十,也是半路出家的,晓得些道儿,问道:“奶奶这痛阵,到像要分娩一般?”郑夫人道:“实不相瞒,奴家怀九个月孕,因昨夜走急了路,肚疼,只怕是分娩了.”老尼道:“奶奶莫怪我说,这里是佛地,不可污秽.奶奶可在别处去,不敢相留.”

从上下文来看,“半路出家”是指老尼原来也许婚嫁并怀孕过,只是后来因某种原因而出家罢了.所以对郑夫人之腹痛深有体会和了解,一看便知是分娩之兆.也无所谓年纪大小之问题.《辞源》该条单列义项释作“比喻中途改行”是很准确的.[3]p0415

需要说明的是,该成语虽源于佛教,但佛教文献未见定型用例.考佛教文献,“外道出家”自东晋始,各个时期均较常用,在《大正藏》共见289例,但始终未见“半路出家”,可见“半路出家”乃是“外道出家”之汉化形式.大致在元明时期,才在中土文献出现“半路出家”这一定型形式.此外,从词义发展的角度来看,“半路出家”是“外道出家”语义的泛化.后来,凡中途改行者,均可称“半路出家”,表义上几乎没有佛教文化色彩了,其语源则可上溯至东晋时代佛教文献.

【辩才无碍】

《汉语大词典》“辩才无碍”条义项有二:1.佛教语.指佛、菩萨等讲解佛法道理圆通,言词流畅,毫无障碍.《大乘起信论》:“或令人知宿命过去之事,亦知未来之事,得他心智,辩才无碍.”2.泛指能言善辩.《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口似悬河,辩才无碍.”[2]《辞海》“辩才无碍”释义同《汉语大词典》,唯义项第一所引书证为《华严经》:“若能知法永不灭,则得辩才无障碍.若能辩才无障碍,则能开演无边法.”[4]p5616《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释义、最早书证同《辞海》.[5]p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