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点赞:30549 浏览:14235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好习惯是人们存放在神经系统中的生活资本,人在一生中都可以不断享用它的利息.和语文相关的好习惯很多,自主、认真地修改文章和多渠道学习语文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两项.苏教版“国标本”语文教材把这两项习惯的培养安排在七年级下学期,适时而可行.大凡习惯培养,宜早不宜晚.早,白纸作画,易于起笔;晚,荒地种谷,需先除草.然而,早也应有度,过早,生活、知识、能力基础不具备,培养便无可能性.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请看《初中生天地》2013年7―8期七年级语文刊第2页上的3张照片,说的是一位老师在上作文课,他手指着黑板上的一行大字――“文章不厌百回改”,正在给同学们讲修改文章的问题;下面一张照片是课堂上同学们在认真修改作文;中间一张照片拍摄的是一页习作的修改稿.第一张照片告诉同学们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文章要不厌其烦,要反复修改;第二张照片告诉同学们修改文章要认真;第三张照片则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修改作文的实际例子,对修改方法也有提示作用.

第4、5页围绕“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安排,由6张照片组成,内容比较丰富.其中,有同学们听科学家或其他方面的专家学者作报告的场景,有同学们到工厂、农村、部队等地方参观、劳动、参加夏令营的情景,也有同学们参加科技活动、采访先进人物、自办黑板报、举行故事会的情景,还有同学们浏览互联网、查阅图书资料、看书读报、收看电视节目等情景.这些照片内容丰富,画面生动,从多方面提示了学习语文的途径.


习惯的养成靠日浸月润、潜移默化,须由知到行、持之以恒.以上两项习惯的培养也应循此规律,按照知、情、信、行四个环节进行.

【一步走】知

就是要通过教学让同学们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教学中要告诉同学们:

“知”写文章大致要经过思考酝酿、初步成文和修改完善等阶段,而修改完善是很重要的阶段,很多大作家、文章高手都很重视这个阶段.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他们的共同经验.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讲一些著名作家关于修改文章的体会,要让学生明白“文章不厌百回改,吹尽黄沙始到金”的道理.这里,还可以联系学生的习作实践让大家回忆,自己的每一篇习作写完后,细读一番,总会发现一些毛病.如果把这些毛病改了,文章读起来就会有很大改观;多改几遍,就会成为好文章.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学语文不仅仅是学到一些知识、训练一些技能,学语文的过程,是一个人走向生活、了解世界、融入特定文化的过程,是带着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理解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是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的过程.因此,要学好语文就要大胆、热情地走向生活,在各种活动和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要结合插图,在讨论、对话中让同学们理解、体会以上道理.

【二步走】情

“情”就是要从感性层面来触动学生,让他们从内心想这样做.人的行为总是被“理”和“情”所左右.对于人的行动,一般来说,“理”是从外部来“管”人的,“情”则是从内心来“催”人的.一个人做事,如果只是从道理上知道应该怎么做,虽说他也会照着做,但做起来比较被动,会感觉累,因此有时行动上会故意与正确的要求相违背.如果不仅从道理上理解,也从感性上认同某种做法,那他在行动中就会乐此不疲.要使同学们在感性层面认同自主修改文章和多渠道学习语文这两种学习习惯,通过老师讲或者让同学们搜集后互讲写作名家修改文章和多渠道学习语文的故事是好办法.这方面的故事很多,我们在教学前可多搜集一些,讲的时候要尽量生动,让学生在兴味盎然中得到教益.

趣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学语文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三步走】信

“信”就是让同学们对以上两种习惯形成信念,让他们对此深信不疑,从而在实践中努力践行.信念是人对某种观点、原则、理念的正确性坚信不疑并力求在行动上加以实现的个性倾向,它不单纯是认识,而且富有深刻的感情体验,可以使人产生坚强的毅力.因此,信念在习惯养成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信念是知、情的“合金”,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活动而形成的.如果我们能在扎扎实实地做好前两个环节(知、情)工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行动中,即通过反复修改作文、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实践,不断加深对以上两种习惯的认同,那么他们的相关信念就会形成.

【四步走】行

“行”就是行动.习惯的养成最终还是要靠行动,好的行为模式只有通过长时间反复实践才能固化到人的身上进而成为习惯.有人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话很有道理,它把习惯比喻为一根绳索,每次行为的重复,就相当于又为它缠上了一股绳索.很显然,每天缠,不断缠,缆绳会越来越粗,终于有一天,会粗到牢不可破.这样,好习惯也就养成了.

以上四个环节,前两个环节可在课堂上通过一到两个课时完成或基本完成,后两个环节应在本学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内进行.教师在这两项习惯的培养上,应从知、情、信、行方面对学生持续关注.

另外,修改文章和多渠道学语文的具体知识和方法,可结合正常教学在以上环节的培养中适当渗透.只要这样做,或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