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五结合”“活”教古诗词

点赞:30796 浏览:14285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大家都知道,古诗词教学讲究整体感知,讲究深入意境,虽然也重视炼字、炼句的探究,但我们都舍不得对古诗词进行生硬的翻译和肢解.古诗词教学中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解字、通意和不破坏诗歌意境美的矛盾.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着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力争把古诗词教活,可以概括为一下几点,不当之处,期待商榷和指正.

关 键 词 :古诗词教学;方法技巧

中国分类号:A14

一、“诗”---“画”结合

以田园、山水、边塞为题材的诗词,我尝试着由诗入画、由画品诗.这些题材的诗词,往往都是一幅生动的画面,比如王维的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诗中有画”.在教学中我就把诗画结合起来.例如在进行王维的诗《使至塞上》的教学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充分理解诗歌大意,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想象,描绘一幅画,这首诗的意境展现出来.学生的画很让人欣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把那种大漠独有风光再现出来,这时候再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的内涵,学生的领悟自然就深刻了许多,再比如教马致远的《秋思》的时候,也采用了绘画辅助的手段,学生的描绘的画面中把《秋思》中提及的物象一一再现出来,由这幅画再去回味作品,学生领会的就比较透彻了.


二、“诗”---“乐”结合

所谓“诗”“乐”结合,就是把诗歌的学习和音乐结合起来,音乐可以创设情景,可以渲染气氛,对于诗词的理解很有帮助.我平时主要采用了如下两种方式利用音乐辅助诗词的教学.一是唱诗.学习了一首诗词后,让学生根据诗词的悲喜情绪,自己选择一首熟悉的歌曲的旋律,把诗作为歌词来进行改词新唱.其实有很多的诗词已经有人为其谱曲了,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李商隐的《无题》,李清照的《如梦令》,等等.比如再教王昌龄的《出塞》的时候,有的学生就用《雍正王朝》主题曲的旋律谱唱这首诗,很见激昂与悲壮,唱过了,对诗词的印象和领悟就大大加深了.二是配乐.这种方式就是让学生根据诗词的特点,自己试着给这首诗词的朗诵找一曲背景音乐.只要对诗歌的意境认识到位,往往挑选的曲子也能显得很和谐.

三、“诗”---“文”结合

所谓的“诗”“文”结合就是把品诗与为文结合起来.一种做法,就是把古诗词改写成现代诗或者散文.比如教《诗经》中的《蒹葭》的时候,我就让学生把其改写成现代诗,并要注意韵律,在改写的过程中,学生都能融入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再让其朗读自己改写的现代诗的时候,更能体现出原诗的情味.另一种做法,就是把古诗词改写成现代散文.比如教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的时候.我让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把诗歌展现的画面描述出来.再比如教杜甫的《石壕吏》的时候,我让学生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故事性记叙文.这样做的效果很好,学生不但巩固了对诗原意意的理解,还能升华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四、“诗”---“会”结合

“诗”“会”结合就是把古诗词教学和各种活动结合起来.最典型的做法就是进行诗词朗诵会、诗词诵读比赛等.举行诗词朗诵会,就是让学生充分准备,可以配乐,可以利用道具,可以还原场景,声情并茂的朗诵古诗词,大家在听彼此诵读的时候也是一种切磋和交流.相同的诗词,诵读时的节奏、重音、舒缓不同都可以体现对古诗词掌握成都的不同,在相互评析的过程中,也就起到了相互指导的作用.还有接诗比赛,我们找一种题材的诗词,看谁记诵的多,比如可以分为写离别之情的、写豁达心胸的、写边塞凄凉的、写优美风光的.还有运用比喻的,运用夸张的.还可以按作者划分,那位作者的诗词,看谁记得、多记得牢读得好.等等,这种方式会让学生在热烈而有兴趣的前提下巩固诗歌学习的效果.

做好“五结合”“活”教古诗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古诗词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五、“诗”---“诗”结合

“诗”“诗”结合就是通过比较,体会古诗词炼字造句的妙处,体会抒发情感的不同.把一些古诗词放在一起比较,就会发现各有千秋.比如在教李白的《行路难》的时候,会把它和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比较进行.比较中学生会发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和“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都写出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和悲愤.在进行比较的时候,还可以抓住重点的字词来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四个相连贯的动作就写出了作者的复杂心情.这些细节学生都可以在比较中有新的感悟和发现.

以上是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当然了,古诗词教学还可以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等手段来进行,也许还有更多的好做法把古诗词教学教“活’,让学生“学活”,希望能和一起研修的各位专家、老师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