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上网

点赞:2488 浏览:848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网络成瘾被纳入精神疾病范畴一说曾在网友中引起轩然大波.如今,网络成瘾将改称为“病理性上网”,此消息一出,网友再次一片哗然.

据《广州日报》报道,广州白云心理研究所青少年心灵成长中心主任沈家宏介绍说.目前业界准备不再使用网络成瘾(网瘾)这种说法了,改称为病理性上网.卫生部正在进行调研,确定它的诊断标准,一旦诊断标准确立,“病理性上网”就是一种疾病.

网瘾是一种病

病理性上网在临床上是指患者对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性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这种异常行为属于网络性心理障碍,它包括网络交际成瘾、网络成瘾、网络强迫成瘾、网络信息成瘾、计算机成瘾等.

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城市上网小学生比例为25.8%,初中生为30%,高中生为56%.据统计,病理性上网的青少年网民高达10%-15%,已成“社会病”.

国外病理性上网的检出率为3%-18%,国内为2%-15%.说明病理性上网正在成为不容忽视的医学问题.病理性上网的检出率差异比较大,与研究时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工具有关.目前国内没有公认的标准,使数据的可比性差,影响了病理性上网的病因、发病机制、预防治疗的研究.许多专业人员认为病理性上网应该列入疾病范畴,并且制定诊断标准.目前从临床特点看,应该归入ICDIO(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其他习惯与冲动障碍.其中包括病理性、病理性纵火、病理性盗窃等.病理性上网可以作为正式诊断术语.病理性上网的症状是对上网有强烈的渴望或者冲动,并想方设法把上网作为逃避问题或者缓解无助、内疚、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方法;沉溺于网络,如一直想着与上网有关的事,回忆以前上网经历,期待下次上网;为了得到满足,用于上网的时间呈越来越长的趋势;上网遭到家人、亲友、老师、同学或者专业人员强烈反对,但仍多次对家人、亲友、老师、同学或者专业人员撒谎,隐瞒上网的程度,包括上网的真实时间和费用;自己曾经做过努力,想控制、减少或者停止上网,但没有成功;若几天不上网,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易激动和厌烦等症状,上网可以减轻或避免这些症状;因上网而逐渐忽视其他的快乐与兴趣;上网模式变得狭窄,即围绕着例行公事样的习惯和仪式,上网模式变得越来越刻板,其特点是越来越容易进行该仪式,上网时间、地点或者上网方式缺乏变化;尽管知道上网有可能产生或者加重原有的躯体或者心理问题,仍然继续上网.

病理性上网成因

 关于病理性上网的成因,心理学专家认为,首先是好奇心理:网络有限的感知经验、灵活而匿名的个人身份、平等的地位、超越时空界限、广泛的人际交往、梦幻般体验等等无不强烈地吸引着人们,人们上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特别是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课堂之外的知识同样有着极强的兴趣,这也是青少年对互联网最为偏爱的原因.其次是补偿心理:当现实与理想之间出现偏差的时候,人总是希望能寻求到合理的补偿,而网络的虚拟性、自由性恰恰满足了这种需要.网络的虚拟性为病理性上网者提供了在意识前提下实现理想的可能性,亲情、爱情、抱负、情绪宣泄以及潜意识的愿望都能在网络中得到实现.第三是逃避心理: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缺乏竞争力的个体采取上网来逃避.网上的言行具有匿名性、自由性,为其设置了安全的屏蔽.当个体遭受挫折后,面对压力情境如工作失意、社交恐惧、失恋等,产生一些轻微的神经症状如抑郁或狂躁,为寻求解脱而沉溺于网络中.成瘾者上网实际上是为了逃避现实世界同时也是为了获得一种认同感.还有就是生理因素使然.病理性上网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就教育失误而言,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的因素.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中国的孩子们在巨大的压力下丧失了求知的,机械地死读书,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进而逃课,上网吧.沉迷网络.


病理性上网危害

互联网并非纯净的世界,网上作品泛滥,许多犯罪活动都是以互联网为手段进行的.这告诫世人,互联网世界虽然是个奇妙的虚拟天地,但也是一个必须加倍提防的地方.互联网世界充满了陷阱,遍布着别有用心、引诱孩子走入歧途的人,孩子单纯的心灵很容易被污染,而孩子和父母却往往觉察不到.那么,怎样让孩子面对互联网这个无形的、难以捉摸的世界呢作为父母,应该和孩子努力沟通,以便共同消除网络世界带来的危害.

许多孩子对网络非常迷恋.经常有家长抱怨说女儿刚满7岁,玩起电脑网络来绝不亚于成人.在她的电脑网络里有网上流行的游戏、MTV还有她自己的flash作品.有一天,她的嘴里突然冒出今晚我们将拥有“一夜”时,家长着实被吓了一跳.

此外为上网而逃学、离家出走、抢劫甚至猝死网吧的事件也屡屡发生.深受网络成瘾之害的孩子太多了,病理性上网不仅造成本人痛苦,也会造成家庭的破碎、社会不安全因素的增加,网络问题已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是个社会问题.青少年上网成瘾难题,已经成为一个摆在全社会面前的紧迫课题.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cT专家韩佩英在谈到病理性上网愈演愈烈时说,在她所接待的一些学生中,都不约而同地存在这个问题: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看不到孩子阳光的地方,却夸大孩子不足的地方,孩子得不到他人对自己的正确评价.便到虚拟世界中去寻找.辽宁省重点高中的一个高三学生,在高考前就跑进了网吧,上网成瘾,他对医生说,天天分数,天天学习,感觉太累了.与同学交往的时间没有了,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释放,孩子情绪很低落,成绩急剧下降.韩佩英说,在初中、高中生中,主要的心理倾向就是独立意识、平等意识、反叛意识增强,这时的孩子对自己评价较高,理想远大,现实中又不一定与自己的理想愿望相符合,再由于自已认知水平、经历有限,对问题看法又不一定那么完整,对自己不能正确估价,所以有时陷于情绪不稳定状态,成绩高时沾沾自喜,成绩低时自暴自弃.这时如果家长引导无方,就会加剧孩子的情绪反应.

改名引热议

如何定义过度上网行为一直存在争议,相比网瘾,病理性上网的说法很明确将此类问题定性为“病”,但如何才算网瘾或病理性上网,目前国内都没有一个权威严谨的界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推断为“病”,不少网友表示难以接受,并表示青少年迷恋干上网是一个社会问题,专家应该找出一个解决之道,而不是改个名字吓人.还有网友担心,如果网瘾真的改成病理性上网,也许离电视上大声叫卖“戒网贴”、“戒网液”、“戒网灵”的日子就不远了.

病理性上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互联网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还有网友认为,如果专家们真的那么关心青少年沉迷网络问题,那么他们该做的不是把名字改来改去,而是应该提出切实可靠的解决之道.等到别人网瘾深重了,再打上“病”字的标签,拉去电击,对于治病救人实在没有帮助.

从网上可以查到,提出病理性网瘾这一概念的广州白云心理研究所青少年心灵成长中心,本身是一家治疗网瘾的机构.这样的“文字游戏”中间会不会有不为人知的利益存在,笔者不敢妄加推测.但全国网戒机构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产业,这是不争的事实.据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网戒行业的规模已达数十亿元.在这种情况下.任何的定义改变,都可能对网戒市场产生巨大影响.而把网瘾称为病理性上网,无疑会增加人们治疗网瘾的迫切性.

网瘾改名是博弈的结果,更需要体现博弈精神,正方是支持戒网的医生,反方是社会文化学者.病理性上网的新定义应该让双方充分“叫板”,而不能仓促上阵,换汤不换药,对一个刚刚兴起十来年的少年网络,要请出心理专家、社会专家和文化学者共同把脉.

其实,叫什么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如何帮助沉迷网络的孩子们脱离出来,让他们获得更加健康的成长机会.对此,湖南春雷青少年特训学校校长、资深青少年教育专家胡奇辉表示.我们所要面对的是沉迷网络的孩子,所要做的是,让他们开心快乐成长,因此,我们需要社会、教育部门、家长的共同努力.是的,不管改啥名,沉迷网瘾的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我们都要认真应对,在现实面前抠字眼,最终受伤的只是青少年和数以万计的家庭.

热门大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