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是有生命的

点赞:5349 浏览:171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小学生的习作总是经历从无到有、从有到不断完善的创造过程,犹如一个生命的孕育、诞生和成长.所以,我们应该也必须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婴儿那般对待小学生的习作.

每一篇习作都是不一样的,犹如每个儿童;每一篇习作又都需要呵护和完善,犹如每个儿童都是活生生的、发展着的.对一篇篇习作之所以存在不同的看法,是因为考查的角度和评价的标准不同所致.从教师的角度看――由于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如课程标准)存在――对习作就有好坏优劣之分,但是从学生的角度看都是经过自己努力、用心创作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浸透着学生的心血和汗水,也传递出他们要表达的信息.

教师要像对待婴儿一样对待小学生的习作,构建习作教学的生态文化,即满心期待、真心鼓励、帮助修改、促进完善,使之更进一步,帮助这个“婴儿”自我完善、成长.如提供婴儿孕育的良好环境、营设婴儿降生“气场”、帮助婴儿自我完善、搭建婴儿展示平台、创造婴儿长存条件,使习作成为儿童成长的“精神家园”、成为记录儿童成长的“精神史”.

一、每一节课都让学生充分地写、自由地写――帮助生命诞生

习作不只是习作课的事.造成教师怕教习作、学生怕写习作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只在习作课上教学生写习作,学生只在习作课上练习写习作.更不可思议的是,连习作课,学生都没有时间写和改,多在听教师讲怎么写和要写的内容,写作成了家庭作业.学生离开了习作课上营造的写作“气场”后,创作的火花已经熄灭,创作的已经冷却,创作的思路已经中断,而恰恰在这样的时间和空间里却要写作,这不是明摆着难为人吗?学生写不出怎么办?挤一挤应付了事、或套一套优秀习作选、求一求“网络小说生成器”,就在情理之中.其次,正经八百的来个习作课,学生要在习作课中写作,对学生心理产生无形的压力,还未提笔就不敢下笔了.小学生练习写作一定要贯穿到语文课程实施的全方面、全过程,特别是要在阅读书面语时学习书面语表达,诚如多丽丝莱辛所言:“学语言就是要在语言里面呼吸.在里面浸泡!生活!”唯此,发展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才有可能.

小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是有生命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阅读教学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我丝毫不反对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特别是评价的能力),但是,我更赞赏阅读教学还要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教学生在阅读规范的书面语中学习书面语表达,揣摩作者“怎么写”、欣赏作者“这样写”、模仿作者写一写,在学习书面语表达中促进阅读、在阅读中促进表达,是阅读教学应有之义.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是阅读之所以需要教学的立足点.换言之,如果只是阅读、如果不学习怎么写、迁移怎么写,还要阅读教学课干什么,就让学生“阅”吧、“读”吧.哪里最适合学生阅读呢?毫无疑问,图书馆!

当然,阅读中学习书面语表达,并不只是抄一个词语、造一个句子、写一个片段、做一段学习笔记,更有看不见的读中想象,想象作者的想象、想象文字描绘的画面、想象文字蕴含的情感;读中揣摩,揣摩作者怎么结构语言,揣摩作者的用心着意;甚至必要的分析,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分析作者的构思理据,分析作者的运思精妙,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读,在读和思中既得语言材料(语言积累、知识积累),又得结构材料的方法(间接积累),还由衷地佩服作者的运思和用心(情感积累),进而产生一种非试一试不可的冲动而迁移实践、动笔写作(形成能力).这才是“三维目标”在阅读教学中的落实与实现,才是完整的阅读教学!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得意、得言、得法、得能、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因此,我倡导每一节课都让学生充分地写,尤其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缺写犹如人之缺血!阅读教学缺写,是造成阅读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根本原因所在.写,如果只是习作课的事;写,如果只在习作课上做,那么,写永远都是师生望而却步的“高山深涧”.


习作课中,学生动笔写是必须的;习作课中,学生在特有的写作“气场”中写出来的作品更是弥足珍贵!学生在习作课写得如何?我在福建省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对三到六年级的254位学生当堂写的作品进行统计,发现学生平均写作时间9分钟,平均每分钟写15字,最快的平均每分钟写29字、最慢的平均每分钟写6字.

启示1:习作字数(篇幅)与习作质量正相关.虽然习作字数多少不是习作质量的唯一指标,但是字数的多少是习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尤其是作为“练笔”性质的习作.从个人的学习经历和教学经历看,我非常推崇在“练笔”性质的习作阶段,让学生多多地写、写得多多的;快快地写、写得快快的,管它好不好,先写出来再说.不写出来,再好也只是“水中月、镜中花”.写出来了,再静下心来琢磨、修改.这也是课程标准(实验稿)之所以要规定“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第三学段,2011年版把这一条删去)、“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第四学段,2011年版仍然保留)的原因.数据显示,单位时间内,学生写的习作字数多质量就高.但对具体的习作分析看,字数少的,质量未必都低.影响习作字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书写速度跟不上思维速度,即学生想到的内容写不出来或错别字多.

启示2:为习作课时间分配提供参考.40分钟的习作课,学生要动笔写,是不应该存在争议的问题是给学生多少时间写合适?按照平均1分钟能写15个字计算,40分钟的习作课,拿一半时间(20分钟)给学生写作,平均达到300字,最快的能写580字(超过“2011年版”课程标准规定的第四学段45分钟要达到的平均字数)、最慢的也能写120字.如果给学生三分之二的时间(27分钟左右)写作,平均就达到400字(达到“实验稿”课程标准规定的第三学段40分钟要达到的平均字数),最快的能写773字,最慢的也能写160字.还怕学生写不出作文?以一半时间写作计算,教师的作前指导可以安排10分钟左右,作后修改及修改指导还有10分钟左右.这样第二节习作课的前半段时间可以继续写继续改,后半段时间就可以誊抄了.课内作文课内完成,课内作文在教师的眼皮子底下完成,课内作文在“写作场”中完成,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本保障,也是确保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检测话、空话、套话,不抄袭的基本策略. 启示3:为阅读教学中仿写练习提供参考.前文已经论述过阅读教学要教学生学习表达、仿写练习、迁移运用、及时巩固.按照学生平均1分钟能写15个字计算,40分钟的阅读教学课,挤出5分钟给学生动笔写应该不损阅读吧,那么,学生平均能写75字,最快的145字,最慢的30字.一周平均五节阅读课,可以积累习作375字、最快的725字,最慢的150字.一学年按36周计算,学生平均积累习作13500字,最快的26100字,最慢的5400字.如此日积月累,学生的笔不就越写越想写了,笔下不只是“生花”,而是花团锦簇!

学生在阅读课、在阅读文字的情境中、在作者和教师因时因势利导下,写出来的东西如何?某日,我在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听一位教师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五上),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即时迁移练习“接着写写”:“巴迪满怀喜悦地赶回家,手中拿着他刚出版的第一本小说,迫不及待地给爸爸妈妈看.”学生写了近7分钟后,教师请了三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我把这三位学生的作品了起来.现在呈现给读者,分享之.

第一位写了100字:

父亲听说我出版了第一本书,十分惊喜.接过书看起来.他对我点点头说:“孩子,不要怪对你写的第一首诗的评价,我不想让你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这样对你以后的成功是没有好处的,希望你再接再厉,写出更多好作品.”(五(1)班林俊儒)

真是活脱脱一个“小大人”.虽然不算精彩但是够得上合格.

第二位写了209字:

“爸爸、妈妈,看!我的第一本小说出版了.”母亲连忙走上前来,接过书,翻阅了一下,然后抬起头,惊喜地说:“孩子,是真的吗?你的小说出版了!你真是太棒了!妈妈真为你自豪!”她紧紧地搂住了我,眼里闪动着幸福的泪花.看着紧紧相拥的母子俩,父亲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随即又紧皱着眉头,望着我,说:“来,让爸爸看看.”爸爸认真地翻阅起来,“嗯,还行!不过还要多多努力,你才会写得更好!”听着父亲的敦敦教诲,我的心中洋溢着幸福的味道.(五(1)班项桐)

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得多么真切而有表现力,人物之间的穿插多么顺畅紧凑,用词多么准确、生动.

第三位写了487字:

我满怀喜悦地赶回家,手中拿着刚出版的第一本小说,如同一阵风似的冲进家门.(老师给这位同学的开头是“巴迪满怀喜悦地赶回家,手中拿着他刚出版的第一本小说.巴迪迫不及待地将这本书给父亲和母亲看.”――进行了修改――改得好极了!)“爸爸,妈妈,你们瞧,我的第一本小说出版了!”我兴奋地把小说递给正在厨房中忙碌的妈妈面前,大声嚷着.正在厨房“艰苦奋斗”的妈妈听闻这一“爆炸性”的消息,激动得放下手中的活,脸上如绽开了花儿一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儿子,是你写的吗?真得是你写的吗?”我点着头得意洋洋地宣告这的确是我写的.“快让我瞧瞧!”母亲迫不及待地说.她才读了一小段,就立刻竖起了大姆指:“儿子,太精彩了!你真了不起!”然后,她紧紧地抱住了我,还在我脸上狠狠地亲了一口.我的脚上有如踩着一朵幸福的云朵!接着小心翼翼地说:“妈妈,爸爸在哪?”母亲微笑着说:“在书房里!”我踮起脚尖,慢慢地向书房走去,心中却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我轻轻推开门,父亲正伏案读书.“爸爸!我的小说出版了!您看看.”我把书递了过去.父亲接过书,专心地阅读着.房间里静极了,时间仿佛凝固了似的.不知过了多久,父亲终于抬起了头:“嗯,写得有进步,但还有些不足!比如,这儿就需要修改.”父亲一边说一边在书中圈圈点点.望着眼前让我无比敬仰的父亲,我心中暗暗地告诉自己:“巴迪,你还做得不够,要再努力!” (五(1)班郭健音)

这就完全超越了小学五年级的“练习性”习作,仿佛是一位大作家的文学作品了.这三位同学平均写了265字,平均每分钟写38字,最快的近70字,最慢的14字.如果没有这7分钟写作,如此优秀的作品就“胎死腹中”了!

二、每一篇习作都必须尊重、也需要完善――促进生命发展

如同“每个人都是高贵的存在”,每一个人都必须受到尊重一样,每一篇习作都必须受到尊重.在此基础上,指导小学生修改或同桌互改(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养成字斟句酌的习惯),使自己的习作更进一步,达到“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然后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工工整整地誊写抄正(“对于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生汉字书写的情况”).同时要在阅读教学、习作和修改的实践中提高对习作的认识,提高观察能力.学生学习写作,也像学习画画,经历眼高手低、手高眼低、眼手一致的过程.学生初次提笔写话时,已经学习了不少好的、规范的书面语,此时“眼”高于“手”,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手”,多写多改多实践.话写多了,水平随之高,此时“手”高于“眼”,教师又要提高学生的“眼”――多读多琢磨欣赏、读写互动,此时“眼”又高于“手”等“眼”“手”如此交替上升、往复循环,写作能力潜滋暗长,功到自然成.

1.再好的习作也需要完善.正如生命是发展变化的、不断成长完善的一样,习作也需要完善.习作完善根本之法就是“自改和互改”以及“自改和互改”之后的教师批阅,还有批阅之后再“自改”,直至在各种场合或媒介上发表,让更多的读者欣赏或评价.

(1)纠正错别字.统计数据显示,学生的习作有错别字的占60%左右,平均每篇有1.76个错别字,其中三年级、五年级是错别字的高发期,都占八成以上(三年级为84.31%,最多达12个;五年级为79.63%,最多达11个).从具体习作分析得出,错别字多的习作,词汇丰富,大量的会读却不会写的字词出现(如三年级用拼音代替、五年级用别字代替).这也印证了这两个年级是小学生词汇量急剧膨胀的阶段――三年级识字量大增、五年级的阅读量大增.因此,教学生防止写错别字、指导学生纠正错别字是修改习作(写话)的重要任务.解决的办法主要有两条:一是识字的方法要科学.即根据汉字的表意性质识字,让学生明白汉字之所以这样构形的理据.学生有了对汉字构形的正确认识,即使写错了,在修改时也能敏锐地发现并纠正.如三年级的学生把“燕子”的“燕”写成“艹”,在修改时,会迅速将“艹”改成“廿”.因为燕子是动物不是草本植物,“燕”是象形字,“廿”像头、“口”像身、“北”像左翅右膀、“灬”像尾巴――教学“燕”字时,学生就习得了.二是自觉使用工具书,养成主动修改的习惯.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写作速度,不会写的字既可以用拼音代替也可以空着,待到一气呵成后静心欣赏或修改时,借助字典或词典将那些字补上或纠正.如果二年级开始学习过查字典之后,学生的习作还错别字连篇而不能自觉纠正,实在是教师的教学出了问题,责任不在学生.遗憾的是,每节课都留有讲评、修改的时间(根据统计,以上五节课,讲评、修改的时间一共65分钟),习作中留下修改痕迹的占50%,但是错别依然如此之多,说明:①学生不知道错了;②没有带字典或不会查字典;③不知道修改些什么;④没有时间修改――这65分钟都在听教师讲评.写也罢、改也罢,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实践,效果甚微.

(2)注意习作行款.统计数据显示能分段表述的占72.05%;自然段首行空两格、标点符号占格、习作标题居中等占76.38%.特别是中年级的同学就有“分段表述”的意识,知道一段话要围绕一个意思写,特别是三年级的“看图写对话”练习,学生采取提行写对话,不仅使意思表达得清楚明白、行文流畅舒服,而且还在字数篇幅上大占“便宜”.只可惜这一基本的对话描写方式没有形成能力,到四年级写事“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有对话描写的13篇(段),采用提行的为零.

(3)强化主动修改和使用规范修改符号的意识.虽然留下修改痕迹的占50%,但是离“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二学段)、“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第三学段)的目标要求和“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的教学建议相去甚远.指导学生修改习作,一是要注意修改的方法.开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是一种好方法,如果朗读得顺畅,习作就不会差到哪去;如果朗读得结结巴巴,要么是停顿有问题,要么是意思表达有问题(如,字没写好、词没用好、句没造好、句与句之间没连接好、段没分好),哪有问题就改在哪.二是要注意修改的顺序.一般是从字到词到句,从句到句与句的连接到自然段,从自然段到整体布局谋篇,从“字顺”到“文从”,从内容“明确”到内容“具体”,如学生写“某次考试没有考好,妈妈训斥我.”妈妈怎么训斥?如果把妈妈训斥的话、训斥时的表情、动作,还有“我”被训斥的心理感受都写出来,甚至还用景物来衬托一下,就“具体”了.这样,读者不就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感其受、如临其境了.三是主动查字词典,并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不会写的字,查一查字典词典就会写了,交给教师的习作(写话)怎么还出现错字、别字、“拼音”字呢?其次,修改应该用规范的修改符号,而不是乱涂乱画的或用“贴纸”和涂改液,改完的习作像“乞丐衫”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