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留学生“得”字情态补语句的习得考察

点赞:4652 浏览:1188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大量搜集了留学生使用“得”字情态补语的偏误句,并将这些偏误从结构的角度分为缺漏、误加、误用和错序.本文试图就这些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

关 键 词 :“得”字情态补语 偏误分析

[中圈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3-0209-01

情态补语在汉语中是一种结构、语义指向、表达功能都十分复杂的补语.因此,对于二语习得者来说,出现偏误是难免的.本文大量搜集了留学生使用情态补语的偏误例子,并将偏误分为缺漏、误加、误用和错序四类,再运用对比分析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探讨偏误的来源.

一 缺漏

1.情态补语前缺少状语成分

“得”字情态补语句常见的缺漏成分主要是“得”后形容词前的状语.一般来说,如果“得”字补语句前后有其他的成分或一定的语境,“得”后形容词前可以不加完句成分状语,如“小刚跑步跑得快,游泳游得好,大家都很羡慕她.”

再如在一段对话中:

――昨天作业很多,我睡得很晚.你睡得晚不

――我睡得晚,起得又早,所以现在非常困.

但这类情况出现是有一定条件的.有些形容词前必须加状语成分,否则就不成立.如下面的偏误:

(1)我没有想到他英语说得(这么/那么)流利.

(2)没有他帮忙,我的病不会好得(这么/那么)快.

这几个句子都是在作补语的形容词前缺少了完句成分一状语,汉语的光杆形容词很少能直接作情态补语,需要在形容词前加上状语.我们认为这类偏误的产生是由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因为在很多语言里,形容词前都没有类似于汉语的完句成分.

2.缺少“得”

(3)那匹马跑(得)比较快.

(4)老师课讲(得)很好.

3.动宾结构或离合词直接带情态补语,缺少重动形

(5)昨天他睡觉(睡)得很晚.

(6)她吃饭(吃)得很少.

二 误加

1.形容词谓语或动词谓语前误加状语

(7)公共汽车里人多非常热得直冒火.

(8)路很滑,他慢慢地摔得很疼.

在汉语的一个句子里,一般不允许表示同类语法意义的成分以不同的句子成分形式出现.“因为‘得’字情态补语是对动作及动作的施事、受事等进行描写的,所以句子里不允许再有描写动作的施事和描写动作的状语,两者语义重复.”我们认为上面偏误的产生是训练迁移造成的.在初学时.教师及教科书常会再三强调形容词做谓语时需要加上“很”,当学到形容词后带“得”字情态补语句时,若不提醒学生形容词前不能再加“很”之类的状语成分,上面的偏误就会不断产生.

对留学生“得”字情态补语句的习得考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留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误加动词

(9)他生病得很厉害,没办法去上课了.

(10)我没有想到在中国住习惯得这么快,菜,人我都很喜欢.

(9)误加了动词“生”

.虽然“生病”是动词,但却不能说“生病得很厉害”,而只能说“病得很厉害”.这是因为“生病”是“发生疾病”,着重说明从没病到有病的变化,而“厉害”的语义指向是“病”的,所以不能用.(10)中“这么快”语义指向是“习惯”,和“住”没有直接联系.情态补语的语义指向是个复杂的问题.我们猜想这类偏误的形成可能是由学习语境造成的.教科书上对“病”“生病”的注释都是一样的,教师也可能没有很好的帮助学生区分这几个词的差别,再加上教师对动词与情态补语之间的语义关系的解释不够详尽,便会产生上面的偏误.

(11)他打篮球打得比我打得好一些.

(12)他跑步跑得比我跑得快.

我们认为这类偏误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目的语知识负迁移造成的.有时,教师或教科书上强调动词带宾语又带“得”字情态补语时,动词要重复,这样的规则在学习者的内化过程中得到强化,但有时学习者规则掌握不够全面,对动词要重复的环境认识不到位,过度泛化,以致于在使用时出现偏差.

3.误加“得”

(13)这条路比那条路长得九百里.

(14)地板打扫得干净了.

“长九百里”“打扫干净了”使用的是结果补语,不是情态补语,不用加“得”.学习者对情态补语与结果补语分辨不清,误把所有的补语都看成是“得”字情态补语,是对“得”字使用规则的泛化.

三 误用

误用是指该用正确的形式却用了错误的形式.

1.“地”与“得”的误用

(15)他看到朋友后,高兴得(地)离开了.

(16)他很流利得(地)说着英文.

以上例子是“得”与“地”的混用.我们在留学生的习作里发现大量“得”与“地”的混用现象,这当然跟这两个词的读音相同有很大关系,但另一个原因是中国人自己有时也会混用,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

2.“了”、“着”与“得”的误用

(17)怎么回事你起床了(起得)很早i

(18)昨天,他听音乐时把声音放着(得)很大.

(19)客人等得(了)很久了.

李大忠曾经问过学生为什么在情态补语前用“了”或“着”,他们回答说是句中的动词已经发生或完结(李大忠1996).因此,李大忠将这类偏误出现的原因归结为母语时态观念的干扰.我们认为母语时态观念的干扰只是其一,因为对于母语非英语国家的学生也会犯类似的错误.“着”“了”与“得”混用主要还是对三者的区分把握的不够清楚,有时把他们当成自由变体了.

3.情态补语与状语的混用

(20)我快地开车,差点撞到别人.

改:我开车开得很快,差点撞到别人.

(21)我喜欢中国菜,不过中国菜做得很难.

改:我喜欢中国菜,不过中国菜很难做.

四 错序

(22)说得说中文比我好.改:说中文说得比我好.

(23)你要学习地很努力.改:你要努力地学习.

错序主要是由于学生对汉语句子结构顺序掌握得不够清楚,以及学生自己的遗忘.像这类偏误,老师经常加以强调,平时让学生多做排序练习就能解决.

以上我们把留学生的偏误大致分为缺漏、误加、误用和错序.通过对这些偏误的归类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留学生在习得“得”字情态补语时的一些学习规律.

首先,情态补语句以“v+得+adv+adj”为最常见形式,而留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形容词前状语的缺漏.

其次,当动词带宾语时,动词是否要重复留学生也容易犯错,多以忘记重复动词为主.

再次,在含有比较的句子里,错误的类型以错序为主,特别是动词带宾语的情况.

最后,情态补语由动宾短语或主谓短语充当的句子因为难度较大,留学生很少使用,因此这类偏误相对较少,一般到高年级阶段常出现.本文列举的这类例子也较少.


希望以上总结的这些规律可以用于指导我们的日常教学.

1论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