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方法注意事项

点赞:4617 浏览:1646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1.煎药的原则

1.1 器皿的选择 历代医家对煎药器具均有论述.梁代陶弘景说:“温汤勿用铁器”.明代李时珍说:“煎药并忌铜、铁器,宜银器瓦罐”.现代煎药一般用耐火的砂罐或陶罐为最理想,因其受热均匀,性质稳定,煎汁浓,质量高,搪瓷烧锅也可选用.不宜选用铁、铝、铜、锅等,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或污染药液,产生毒性.煎具的容量宜稍大,以利煮沸时药液不断翻滚.

1.2 煎药用水量的控制 用井水、纯净水或自来水均可.常用加水量的控制方法有3种:①将饮片置煎锅内,加水至超过药物表面3~5 cm为度,第二煎可超过药物表面1~2 cm,②按每克中药加水约10 ml计算,然后按总药量计算总加水量,将其中70%用于第一煎,余下的30%留作第二煎,③根据中药的吸水性大小、煎药时间长短、水分蒸发的多少以及所需药液的多少来具体掌握加水量.为了提高煎出率,药物在煎煮前宜加水搅拌后浸泡30~60 min.冬天若用20℃~30℃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有效成分浸出.有些药材不易浸透,建议捣碎后再煎.

中药煎煮方法注意事项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药物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3 煎煮次数、时间及火候 一般药物煎煮2次,补益药或质地坚硬的药物可煎3次.煎药的时间按药物的性味不同,可以分为解表药、一般药、滋补药三类,一般药按传统煎法,一煎在武火煮沸后改文火30 min,二煎在武火沸后改文火20 min.而解表药则建议使用一煎二煎均减少10 min的方法.滋补药建议一煎二煎均增加10 min并始终用文火煎煮.如需三煎,武火煮沸后改文火15 min.煎煮过程中不可经常打开锅盖,以防有效成分散失.

2.特殊药物的煎煮

需特殊处理药物按常规难于煎煮、煎透,必须采用特殊的煎法,以保证汤剂的质量.

2.1 矿石、贝壳、角甲类需先煎,以增加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一般矿石、贝壳、角甲类要打碎成颗粒或粗粉先煎至少30 min.

2.2 有如川乌、草乌、生半夏等均需先煎1~2 h,以降低药物的毒性,增加安全性和有效性.

2.3 对一些质地松软的花、叶及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如菊花、竹叶、芍药、薄荷、砂仁、木香、青蒿、藿香等或久煎易破坏有效成分的中药饮片需后下,应在煎好其他药前5~10 min内加入煎煮.

2.4 花粉类、细小种子类、中药粉散剂、霜散剂不易与水完全接触而易漂浮于水面,要用布袋包煎,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种子类药物,易粘锅、糊化、粘底的亦要包煎.


2.5 对一些有毛、刺的药材,如蜈蚣、蝎子、斑蝥等,要放在布袋里进行煎煮,以防止药材的毛刺进入药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等.

2.6 名贵药材,如人参、羚羊角、犀牛角等应切成小片,单独煎煮后再和其余药液混合在一起服用,尽可能保存其有效成分,减少同煎时被其他药物吸收.

3.注意事项

3.1 煎药前不要清洗 有的患者以为中药很脏,用清水洗后再浸泡、煎煮.这是不对的.因为中药中有很多药是粉末的,如滑石粉等,会被洗掉.还有中药饮片中的水溶性成分在洗的过程中会与水一起流失掉.蜜炙、麸炒的中药饮片也会被洗掉.

3.2 药渣是否挤压 药煎好后即将药液滤出,末煎应将药渣挤压,使药渣内药液残留量减至最少.实践证明,药渣挤压后有效成分增加10%.

3.3 儿科用药煎煮注意 小儿内服药要求少而浓,以便喂服.头煎、二煎药液合并静置澄清,取上清液再加热浓缩至合适量.

3.4 外用药的煎煮 外用熏洗药一般用药量大,且多含药性猛烈或毒性的中药,煎煮时加水量要适当增加,采用武火、文火交替煎煮,煎出液要比内服药多2~3倍.外搽药要少而浓,加水量适当减少.凡外用药一般均要趁热使用,以利有效成分透皮吸收.

3.5 毒性、烈性中药的煎煮 毒性、烈性中药除了先煎外,煎药器具使用后应反复擦洗,必要时煮过后再用,以免毒性、串味、串色而影响药物疗效和煎剂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陈平亚. 中药煎煮方法与煎取量间关系的探讨.中国民康医学,2007,6(6):496-497.

[2] 孔素婷,周建功.浅谈中药煎煮方法与疗效 .河南中医,2004,(2):74.

[3] 徐央丽.中药煎煮基本原则及操作规程.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