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成功复出中的运动损伤和跨栏专项技术知识综述

点赞:7458 浏览:2334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创造了12秒88新世界纪录,又于2007年获得田径世锦赛冠军的辉煌之后,刘翔由于跟腱伤病发作,留憾2008年北京奥运会,进入事业的低谷,经过精心的手术治疗和术后恢复,刘翔于2009年9月在上海田径黄金大奖赛上复出,成绩稳步回升,今年2月19日在伯明翰室内赛60米栏决赛中,又以7秒41的亚洲室内新纪录力压罗伯斯等高手夺赛季首冠,重新进入世界排名前三位;在今年6月5日刚刚结束的国际田联赛尤金站110米栏比赛中,刘翔以12秒87超风速力压多位强敌,摘得冠军,这也是他个人职业生涯中第7次闯进13秒,其无可争辩的成功复出让国人欣喜不已,这其中凝聚了刘翔本人和他的医疗保健团队、教练团队的不懈努力,蕴含着很多的运动医学、运动训练学、田径跨栏专项技术等专业知识,值得我们从事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的专业人士学习借鉴.

刘翔成功复出中的运动损伤和跨栏专项技术知识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跟腱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一、伤病形成的原因、症状和处理

刘翔右脚伤病最早可以溯源到多年前因穿了不适合自己脚型的鞋子导致后脚跟被磨破引发增生,但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于刘翔这样顶尖的运动员而言,面对每天大强度的训练,跟腱处反复被牵拉和磨损,且刘翔作为右脚起步运动员,启动腿所承受的压力本来就大,所以,造成了右腿跟腱的长期疼痛.在常年高强度、高要求的训练中,偶尔或多次的扭伤、强力牵拉会造成跟腱部位的内部损伤,在机体修复的过程中,由于足跟部位处于人体末梢,血液循环较差,钙元素堆积,最终形成阻塞,变成了钙化点.在医学上学名为骨疣(Bone Spur),也叫骨质增生,俗称骨刺.使刘翔伤别奥运赛场、痛不欲生的罪魁祸首正是其脚踵处的三处异常钙化点即骨刺.当时根据检查结果显示,在刘翔跟腱韧带和跟骨之间存在三处骨刺,直径分别为1.2厘米、0.8厘米、0.6厘米.正是这三粒“可怕”的骨刺,在刘翔运动时卡在了跟骨和跟腱的连结处,只要在训练和比赛中稍一用力,三处钙化点就会对肌肉和骨头同时产生压迫、摩擦,不断刺激脚踝跟腱末端,久而久之产生严重伤害,引发刘翔的足跟疼痛和跟腱末端发炎,在压迫牵拉之下,有时疼得连走路都不行,更别提发力比赛了.2008年下半年刘翔和他的教练、保健团队到美国寻访名医通过手术成功去掉了骨刺,清除了跟腱滑囊中的炎症,并通过与他医疗、康复团队和教练团队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恢复效果.


刘翔跟腱3处骨刺的位置和他的主治医师

刘翔手术前后的X光片对比

二、跨栏技术转型的需要和面临的技术环节和问题

男子110米栏从起跑到上第一栏,以往国际田径界主流的是八步上第一栏技术,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身高腿长、爆发力好、速度快的优秀选手才可以尝试七步上第一栏技术.历史上,只有寥寥数人曾经使用过“七步上栏”,世界上第一个采用七步上栏的是芬兰选手布吕加雷,是因为他的身高达到了2米04,身高腿长的布吕加雷用八步上栏感到“憋屈”,因而始创了七步上栏.前男子110米栏亚洲纪录保持者、刘翔的师兄李彤就曾采用的是七步上栏的技术,作为刘翔近年来最重要的对手,奥利弗、罗伯斯所使用的都是“七步上栏”,如今加上刘翔也开始加入到“七步杀”的行列,使该项技术正在逐渐获得了主流地位.八步改七步的优点非常明显,它的后蹬力要大于八步上栏,向前性要比八步更好,攻栏更为主动、有力.八步上栏技术由于要兼顾步频,步幅小而“挤”,限制了运动员的向前速度,这也是刘翔在2008年前比赛前半程特别是第一栏没有明显优势的主要原因.但是七步改八步之后对每一步蹬地的力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可能带来新的伤痛,因此这一技术转型具有很大的挑战的,需要时间和耐心,要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解决三个技术环节中的问题.

1.起跑

要减掉一步,起跑前先换一个脚在前面即变换前后脚,这是很容易做的,但变七步上栏后,对在加速有力的前提下步幅要求的大幅提高,对起跑的后蹬爆发力和蹬摆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大双腿肌肉特别是在前的左腿蹬离起跑器的力量,改变多年来已经形成的牢固的动力定型,形成新的快速有效发力、蹬摆有力结合的起跑动力模式.改为左脚在前也有意外收获,我们知道刘翔受伤在右脚跟腱,此次改技术减小了起跑时对伤脚的负荷压力,减少右脚重复受伤的可能.在具体训练中,除了加强腿部力量、爆发力等身体训练,还要重新仔细调整好前后脚起跑器的位置距离,调整好起跑后第一步的落地点以顺畅衔接后续加速,最后通过反复练习形成新的起跑动力定型.

2.七步加速跑

起跑后的加速跑是径赛运动员获得水平运动速度的第一个阶段,以往刘翔采用八步上栏技术,要提高加速度重点在加快步频,而现在采用七步上栏技术后重点在加大步幅,需要强有力的后蹬前摆相结合.这对刚恢复的伤腿有一定的冲击,如果手术治疗或恢复不彻底,训练后的康复和保健不能跟上,结果会很糟.所以对术后伤腿的康复保健以及开始恢复训练的时间、强度和方法,刘翔的教练和团队一定经过很慎重的考虑和有周全的方案的.男子110米栏起跑到第一栏的距离为13.72米,我们将2011年田径世锦赛刘翔在预赛中七步上第一栏的视频材料和他2007年大阪田径世锦赛决赛八步上第一栏的视频材料进行对比测量,估算出他用七步上栏比八步上栏每步平均步幅和最后的攻栏距离要增加0.2米以上(除了第一步步幅增加略小),而刘翔身高1.89米,比罗伯斯要低3厘米,腿长相比罗伯斯要少10厘米以上,也就是说上第一栏刘翔要在后蹬和加速上比罗伯斯做的更好,才能和罗伯斯并驾齐驱,这对刘翔的训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过第一栏并与后程衔接

成年男子组栏架的高度是106.7厘米,高出刘翔腿长16厘米.由于八步变七步后攻栏距离增加,过第一栏的飞行距离加长,攻栏距离在2.31米左右,飞行时间也加长,这时间上的加长外行不仔细看不易察觉,但对运动员来说是很大的栏上技术模式的改变,异侧肩臂前伸和上体前倾下压等平衡动作的力度、速度产生微妙的变化,向前的力度在加大,身体与栏架之间的夹角变小,重心低平,加上腿长的不足,而动作还原的时间却因飞行时间加长而略加长,这些因素导致更容易打到栏架;攻栏距离越远,攻栏腿(也叫摆动腿)下栏架时的积极下压和扒地更为重要,否则离栏远,落地后重心就靠后,容易形成制动影响水平运动速度,要依靠积极下压,使重心落在支撑腿之上或最好能略微超越支撑腿,这样才能与后续的栏间跑顺畅衔接,保持运动速度.

在适应了七步新技术的起跑和上第一栏加速跑后,刘翔和他的教练把训练重点放在了“过第一栏并与后一栏间跑相衔接”上,主要以前三个栏的连续跨越训练为主,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点,从几次国际级比赛来看,技术还是非常稳定的,再加上刘翔后半程的传统优势,成绩的提高是可以期盼的.

三、对从事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的专业人士的启发和可学习之处

1.体育教学和课余运动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防治

刘翔的伤病经历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防止学生运动员平时课余训练中的运动损伤,从服装、跑鞋、钉鞋、专项器械等多方面注意,教师、教练要善于观察学生运动员因上述原因可能产生的损伤、伤痛,教育学生运动员哪里感觉有伤痛、不适要及时向教师、教练员反映,及时发现并做出科学的安排、处理,排除这些造成损伤的隐患.一旦已发生伤痛要积极采用冷敷、热敷、按摩、理疗、药物治疗等多种有效手段进行对症治疗,防止肌肉、韧带、关节囊等组织恢复中的阻塞、钙化、结节等不良现象.

2.少年、青年跨栏运动员的技术改进与训练

少年、青年男女学生或运动员学习和训练男子110米或女子100米跨栏、男女室内60米跨栏时,上第一栏需要改七步的不太可能有,但常有九步改八步的情况,这和刘翔的技术改变在原理是一样的,这一技术要求在大步幅基础上获得高速度,在三个技术环节上都要做好,任何一点小问题的出现如起跑无力、加速后蹬不够、擦碰栏架或与邻道运动员勾碰造成身体轻微的不平衡、下栏时摆动腿下压扒地不够快捷有力、与下一栏栏间跑衔接不流畅等等,都将对运动成绩造成致命的影响.充分理解并完善对这三个环节的训练方法、步骤和手段,能有效地实现少年、青年运动员技术的改进,提高运动成绩.

总之,110米跨栏是田径比赛中精度要求最高的项目,也容易出现一些相关的运动损伤,经过积极的手术治疗和两年多的科学训练,刘翔在治疗伤病的基础上成功实现了由八步向七步上第一栏的重大技术转变,取得了越来越好的比赛成绩.从中我们从事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的专业人士可以学习借鉴到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对症治疗、跨栏上第一栏技术的选择和转型等非常专业而有益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