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冬闲期改造低产田

点赞:4659 浏览:1641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低产田是指常年耕种产量不高不稳的田块,其产量和产值与高产田相比相差6成左右,因此,农民朋友说,低产田是平衡增产的“拉腿田”.为挖掘土地增产潜力,确保平衡增产,应不失时机地抓住冬闲有利时机,做好低产田的改造工作.

一、低产田低产原因

从南方情况看,低产田主要是冷浸田、烂泥田、泉眼田、青泥田和黄泥田等几种主要类型,形成低产的原因:一是旱涝不保收,十天无雨会受旱,两天大雨即受涝;二是土质太差,不是太沙便是太黏,太沙则保水保肥力差,太黏则“干时一把刀(硬),湿时一团糟”,透气性极差;三是地下水位高,难排渍水,有的甚至难露地晒田,冬季不能犁田过冬;四是地力差,有机质含量达不到2%,全氮含量极微,有的还特别缺磷、缺钾;五是一些边远田,交通不便,投入少管理差,甚至存在有收就收,无收就丢的现象;六是没有下决心坚持“五配套”(即治水、增肥、改土、良种、良法)管理措施,致使田越耕越瘦;七是矿毒污染,土壤中含有多种金属、非金属有毒物质及化学污染物,对禾苗和其他作物产生毒害,造成严重减产,有的已不能种植水稻与其他作物.

抓住冬闲期改造低产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土壤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低产田改造措施

1. 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不少低产田,特别是冷浸田、泉眼田的稻田,因地下水位高易渍水,土壤长期处在水分饱和状态,土中氧气不足,水稻根系发育不良,中后期易黑根早衰,对此类型稻田冬季要修复或开挖环山沟、环田沟,以隔绝山水、冷泉水、铁锈水.还要开挖排水沟,沟底应低于田面60厘米.另外,在开好排水沟的同时,可修晒水塘、晒水坑或修迂回水道,以延长太阳照射灌溉水的时间,提高水温.如果土壤渗水性差,渍水、滞水和矿毒水排不出去,应开暗沟排除,其方法是在田内下挖0.8~1.2米的深沟,埋砌暗管(瓦管、陶管等),在田外另一端沿灌溉渠道开沟,实行排灌分家.

2. 改良土壤.若要改良土壤,就必须抓住秋冬闲时机,加大投入,对低产田的土质实行沙质入泥、黏质入沙.沙质田每亩加入河泥或塘泥5000~7500千克;黏质田每亩加入沙5000~7500千克.这两类田,沙与泥的比例以调节到3∶7或4∶6为宜,并要采取加入粗纤维有机质的措施,如实行稻草还田、冬种绿肥还田等.

3. 干耕冬晒.对低产田进行干耕冬晒,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排除有毒性的还原物质,消灭病虫草害,培肥地力,调整低产田耕层土壤的水、肥、气、热之间的平衡,是一项非常有效的养地措施.低产田干耕冬晒,一般在11月中下旬和12月上旬进行效果最佳.在翻耕前,还可增施猪、牛厩粪等有机肥料,方法是:将肥料均匀撒在田面上,然后犁田翻地,适当加深耕作层(不能打破犁底层),这对培肥耕层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激活土壤中的微生物,提高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均有重要的作用.冬闲田在干耕冬晒时,还要严禁在田地耕翻后就立即碎土和放水泡田,必须开挖好“三沟”,以排除渍水,提高干耕冬晒质量.


4. 多施有机肥,提高地力.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耕作性能.有机肥以腐熟的堆肥、猪牛粪、豆饼、棉饼、麻饼等为主,并辅以一定数量的磷钾肥.特别是对下年计划发展蔬菜或留作秧田的,可改春耕施肥为冬耕施肥.堆肥和塘泥含有机质成分较高,增施后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能给土壤提供长效性的养分供应.犁田晒冬后,每亩再施塘泥20~25吨,可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还可利用冬闲季节,将秸秆和垃圾泥等加粪水混合堆沤腐熟成优质堆肥,施入稻田后可使土壤有机质达到2%以上,全氮0.8%以上.

5. 合理轮作,提高复种指数.开沟排水改造水害低产田,可为水旱轮作打下基础,从而改变过去冬泡田只种1季水稻的习惯.此种田轮作的方式主要有绿肥―中稻、小麦―中稻、小麦―棉花和蔬菜、瓜类―晚稻等.合理的轮作,不仅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总产,而且还进一步熟化了土壤,培肥了地力,可实现季季作物高产稳产.

6. 加强边远区低产田的管理.对于边远地区、交通不便的田,同样应加大投入改造.这一类田历来管理少、投入少,使得原来好的土质也变差了(稳产田变成了不稳产田,甚至成为低产田).对这类田要努力改善交通条件,按农事季节,精耕细管,同样也要坚持治水、改土、增肥和实施良种、良法等配套,才能实现平衡增产.

三、低产田改造效果

据科学测定,凡是利用冬闲期,对低产田实行改造措施的,均收到明显的效果:

1. 地下水位一般由原来的20~25厘米,降到了60~100厘米,基本上满足了水稻等作物生长的需要.由于地下水位降低,消灭了串流串灌,增强了土壤的通透性和传导温度的能力,所以提高了稻田土壤的温度.据多年观察,开沟比不开沟的土壤温度一般提高了0.5~2.5℃,改善了土壤的耕作性.过去的烂泥田,烂如糊,泥脚深,牛不能耕,机械耕操作也困难,改造后,土壤变得沉实好耕作了.

2. 土壤中水垂直向下力增强,加强了地表水向下淋洗的作用,使得有毒物质能随水排除,从而减少了毒水的浸渍.

3. 有机质矿化速度加快,把潜在养分转化为速效养分,提高了土壤的供肥能力.改造后的低产田一般碱解氮提高19.6~28.7毫克/千克,速效磷提高3.1~4.8毫克/千克,速效钾提高9.8~14.6毫克/千克.

低产田改造后,农作物一般能增产20%~50%,社会和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第一作者简介:曹涤环 沅江市农村办副主任、高级农艺师,多次被评为省、市农技推广先进个人.联系地址:湖南省沅江市农村办 邮编:413100.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