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点赞:8667 浏览:3340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运用文本案例提供写作蓝本,让学生从课文中自主归纳作文的格式要求.自主观察,发现基本格式,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懂得分段的道理.通过阅读教学,为学生铺就一条语言运用之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感受到母语之美,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阵地.

关 键 词 :运用;范文;自主归纳;作文格式;分段;依据;理清;思路;感受文辞;优美;阅读量;鉴赏;读书;心得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在小学,有70%以上的语文课是阅读课,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而写作,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大难,有学生表示“宁抄十篇课文,不写一篇作文!”为什么小学生会视写作文如受刑,以至于一听说写作文就“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呢?作文难,难作文,学生不愿写作文,主要是因为不会写.俗话说,读写不分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写作,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阅读教学中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阅读教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一、运用文本案例 提供写作蓝本

语文教材的选编,旨在通过定向的语文训练,使学生更有效的形成语文素养.而学生的作文水平反映的就是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一篇优秀的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具体而言,是写作格式的范例,是运用语言的范例,是表达情感的范例.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而不是工具,让学生与课本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挖掘其深层次的知识,在阅读中培养写作的能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把作文教学蕴藏在阅读教学之中,让阅读文本给学生提供一个写作的蓝本,为学生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打下基础.

(一)让学生从课文中自主归纳作文的格式要求

作文格式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单给学生讲这些,太枯燥,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如果把这些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感性的例子,学生会乐于掌握,有助于他们对作文格式的内化和吸收.

1.自主观察,发现基本格式

研究表明,与教师传授的知识相比,学生自己发现的知识,他们的印象会更深.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堂课:老师让学生自主探索作文的基本格式.三年级上学期开学不久,在学生的第一次写作文之前,班里举行了一次以“我的发现多”为主题的综合阅读活动,要求随便阅读语文课本上的任意两篇或两篇以上课文,发现并归纳总结出课文的格式.经过自己的寻找,小组的讨论交流,最后归结为三点:

(1)课文的题目是居中写的;

(2)课文是分段的,每段的开头空两格;

(3)标点符号单独占一格.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作文的格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关注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生自己发现的作文要求,他们会更加乐意去实践,比起教师不厌其烦的讲来,这岂不是一举两得?

2.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懂得分段的道理

学生知道了写作文要分段,然而,分段是依据什么分的?这一点的学习我们不妨也放到阅读教学中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时,潜移默化的发现文章分段的奥秘.

学写作文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的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简单的课文,虽然简单,但它还是按一定的顺序来展开的.让学生理解了顺序,也就理解了分段.比如,在教学《小熊住山洞》一课时,根据插图,学生自然会发现是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来写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哪段话对应哪幅图,学生大体就会清楚,文章可以按季节的不同来分段.又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哪几块奇石?分别是怎么介绍的?”学生在寻找答案的同时也会于潜意识中发现分段的奥秘.让学生在正式写作文之前就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现分段的规律,当然,这个只是要教师去引导,而不是点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主掌握.由此看来,对学生教学作文并不是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的,在学生正式学写作文之前,还需要教师潜移默化的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正式学写作文之后,并不意味着作文的功夫只是下在一周两节的作文课上.随着年级的增加,课文的深度也随之而长,其结构也更为复杂,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对其写作有更为直接的帮助.在教三年级上册第10课《风筝》一课时,教师引入了有关分大段的知识,这一课主要是写“我们”爱风筝,于是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一系列过程,在初步感知课文之后,学生不难看出.在此基础上,学生轻而易举地把课文分为三部分,做风筝(1-2),放风筝(3-4),找风筝(5-8),这样可以自然地引入分大段的概念,告诉学生,文章也可以这样分段.培养学生分大段的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强作文的连贯性与条理性.


需要指出的是,分大段是课标上没有要求学生学会的,但是前几年很流行,由于其教法枯燥,教条而被新课标置之门外.事实表明,分大段这一技能的掌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因此,我们不妨把这一"良药"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不过,需要给他们一剂受学生欢迎的“药引子”.分段不是教学的重点,并不意味着把它赶出小学语文课堂.

(二)通过阅读教学,为学生铺就一条语言运用之路

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母语之美,积累语言,从而对文字信(下转第113页)(上接第111页)息内化吸收并将外部语言转化成内部语言,转化为表达工具,形成语言能力.

1.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感受到母语之美

阅读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母语之美,从而激发学母语、用母语的兴趣,同时还担负着让学生学会语言怎么用才美的重任.小学语文教材中编选的课文都是一些文辞优美的文章,每一段、每一句、每一词都是学生运用语言的范例.而写好一篇文章,关键是写好每一词、每一句、每一段.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去创造美. 《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阅读教学的总目标中有这样一条:“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学生能够自主、合理的去鉴赏一段文字,并能对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不仅可以反映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对良好的作文习惯的形成来说,又是一强有力的支持.

一教师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花钟》一课时,曾用整整两课时的时间来跟学生鉴赏第一自然段.在整体感知之后,就学生最喜欢的第一自然段进行了重点品读,并与“凌晨四点,牵牛开花了;五点,蔷薇开花了;七点,睡莲开花等”相对比,感受课文原文的精彩.孩子们一致认为,“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睡梦中醒来”等写法是把花当作人来写,更能写出每一种花的特点,而且这样读起来很美.教师趁此机会与学生谈起了作文,就“弟弟胖胖的,头大大的,耳朵大大的,眼睛大大的等”这个问题与学生进行了探讨,讨论如何才能让语言发出夺目的光彩,才能吸引人.才能激发学生要写好作文的.

2.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阵地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从这两句中我们不难看出,积累,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物质基础,胸无点墨,怎能下笔成文?

积累,主要是在阅读中进行积累.作为学生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内阅读教学无疑成为学生积累语言的主要阵地.贾志敏老师说过:“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让他们熟读成诵,并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应用,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纵观新课标实验教材,一二年级以背诵优美、短小的课文为主;而三年级,课文大多都是文辞优美的美文,学习伙伴很明确的提出了“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等要求.阅读教学中应认真落实这些要求.

二、阅读---学生抒发情感的翅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新课标提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读出声,读出境,读出味,读出情.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正常教学中我重点通过两个方面提高孩子阅读水平:1、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并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字数不限,督促学生平时加强阅读.2、学校要求每个年级每学期统一阅读一本课外书籍,并完成阅读记录本.都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有效地进行了课外知识的拓展.

我们常教育孩子,作文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感情不是喊出来的,而是蕴含在字里行间,读者读出来的.学会充满感情的表达,要首先学会如何从课文中读出作者所蕴含的感情.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含蓄的民族,不习惯于直接抒情,一般是借物抒情,借景抒情,或用带有感彩的词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作者的感情,然而要让学生去自己自然地抒发感情则还需要一个飞跃.体验到别人的感情属于思维,而思维向语言转换,则需要一个过程.这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与学生再做深入的探讨,从关 键 词 ,关键句入手,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感情的,如果换成自己,会怎么写.

常言道,读写不分家,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为写作提供了范例,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对写作文特别是刚刚学习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是切实可行的,它可以将教学过程最优化,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