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能质量监测装置中PQDIF文件的实现

点赞:6560 浏览:2217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电能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交换需采用统一数据格式PQDIF.在PQDIF数据交换格式物理和逻辑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PQDIF数据文件在质量检测装置中实现的思路和方法.以WINCE为操作平台,应用嵌入式Visual C++实现PQDIF数据文件.

关 键 词 :PQDIF;WINCE;电压骤降;

中图分类号:TM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168-02

一、引言:

目前,市场上电能质量监测仪装置种类繁多,不同厂家生产的装置其数据存储格式、传输格式自成体系,互不兼容,这使得电能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没有统一的数据传输格式,难以实现数据的共享.针对上述标准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IEEE标准委员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采用了美国EPRI(电力科学研究院)提出的一种电能质量数据交换格式―PQDIF(Power Quality Interchange Format),并于2002年形成了比较成熟的IEEE1159.3/Draft 9号文件.由于IEEE仅提供了基础的软件包,鉴于此软件包在WINCE下不能有效的运用;没有提供友好的接口.给二次开发者开发应用基于PQDIF数据文件格式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于是,本文结合实际电能质量检测装置采集、传送量(谐波、电压骤降、闪变、三相不平衡度等) ,在WNCE嵌入式操作系统下,应用嵌入式Visual C++实现PQDIF数据文件格式.


二、PQDIF文件结构[1]

PQDIF文件结构分为两层 : 物理层和逻辑层.逻辑层使用物理层定义的结构,利用特定标识在文件中建立元素,描述逻辑关系.

(一)物理层[1].物理层描述了PQDIF的存储格式和存储空间的大小.正是由于PQDIF严格的物理格式,使其具有非常强的通用性和兼容性.这样可以保证纪录的重排序、新纪录的插入和旧记录的删除.在PQDIF文件中每一个纪录都包括纪录头和记录体,其连接通过纪录头的绝对连接而成.其结构如图1.

1、纪录头[1]每一个纪录都有一个标准的纪录头,它用唯一的标识符-GUID(Globally Unique Identifier)标记.纪录头中还包括纪录特定的标识(如容器、数据源等),纪录的大小和下一个纪录的绝对连接以及一些其他的标识如状态(激活还是删除).

2、记录体[1].记录体由一系列元素组成,包括三种类型的元素:集合、标量和向量.每一个元素都被集合赋予了标识(除了第一个集合),纪录体通常从第一个集合元素开始,一个元素被它在纪录体中的位置所标识,因此,它是在纪录头中找到的标识所定义.

在电能质量监测装置中PQDIF文件的实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信息技术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逻辑层[1].PQDIF文件的逻辑层与数据库结构十分类似,它表明了数据文件的从属关系.这种基本的结构是由纪录的逻辑层次组成的.它包括一个容器后面跟随着一个或多个数据源,数据源纪录又包括监控器设置纪录和观测纪录.这样可以定义新的标识来“扩展”纪录.观测纪录包括:相电压、相电流、有功率、无功功率和实时波形等,这些都可以在该对象中定义.此外,一些开关量如功能元件投/切等,也可以由该逻辑层对象定义.其逻辑层也定义了PQDIF文件结构,如图2所示.

当前,报纸、期刊、影视、多种媒体形式融合发展和内容融合,全媒体理念成为时下新闻单位创新发展的重要渠道,全媒体新闻运作成为当下各大传媒集团、报社竞向开展的新闻生产和管理方式.实现传统新闻工作模式向全媒体新闻工作模式转换,整合传统新闻生产优势从而有效开展全媒体新闻运作,需要从思想观念、规章制度、考核体系、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开展.改变传统工作模式,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能够规划和制定出新的工作模式,在新的工作模式下工作能够消除原有工作模式下的弊端,能够提高原有工作模式的效率,能够使工作者本人的效益最大化,依托信息技术,搭建信息平台,打破传统的工作格局,固化全媒体新闻工作流程,成为全媒体新闻运作的基础工程.信息技术在全媒体新闻运作模式中充分发挥作用,将有力推动全媒体新闻运作模式转型.

一、全媒体运作概念

全媒体的概念并没有在学界被正式提出.它来自于传媒界的应用层面.媒体形式的不断出现和变化,媒体内容、渠道、功能层面的融合,使得人们在使用媒体的概念时需要意义涵盖更广阔的词语,至此,“全媒体”的概念开始广泛适用.2008年,“全媒体”开始在新闻传播领域崭露头角.许多媒体从业者纷纷提出“全媒体战略”或“全媒体定位”.

二、全媒体运作模式的环节

(一)新闻源的收集与汇聚.全媒体运作在信息系统中的体现,首先是对新闻源的收集与汇聚.需要提供全方位的新闻素材收集渠道,能够支持记者通过多种终端写稿、多种形式获取新闻线索、多种渠道收集稿件资源.提供面向大众的投稿渠道(通讯员投稿)、面向全媒体记者的专业写稿通道(全媒体稿件采写)、线索收集与反馈(线索采集和新闻互动),同时最大程度实现新闻原始素材的大范围共享.

(二)新闻产品生产与深层次加工.全媒体的新闻生产时基于新闻原始素材共享的基础上,根据各媒体的定位,由编辑自主选择,进而编辑加工成新闻产品,在本环节,主要是新闻生产权流程的技术实现,能够顺利完成报纸、期刊、新媒体等的生产要求,符合内容生产的流程控制、内容审查要求,能够完成组版、排版功能实现.

(三)全媒体产品的生产与发布.针对新闻产品发布的环节,新闻产品能够发布到网站、户外大屏、移动终端等多种媒介,满足局域网发布、互联网发布、移动互联网发布技术要求.信息系统对全媒体运作的支撑,还要在统计分析和产品营销上进行实现,实现原始素材、素材使用媒体、发布渠道、产品评价、全媒体记者工作量考核等多方面,针对全媒体营销能够提供广告占版、广告量投放媒体及客户群分析,针对历史数据从投稿题材、事件内容、关注焦点等多层面分析展现.提供供决策使用的比较分析和仪表盘体验. 三、全媒体新闻运作模式开展.

依托信息系统支撑全媒体运作主要分为:跨媒体资源的协调和调动、新闻生产流程整合与再造、媒体内容资源深层应用与营销.

(一)跨媒体资源的协调和调动,围绕新闻选题或策划,以选题活策划为主线打破传统部门限制,构建跨部门人员构成的虚拟部门,指定临时负责人,针对特定选题活策划开展新闻活动,围绕本次选题活策划所有资源的调动、所有资料、产品都围绕此次活动展开、所有成果都归本次活动所属,从而形成以新闻生产为核心的人财物配置,信息平台协助实现人员、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协调联动,为素材获取和资源汇聚提供渠道和场所.

(二)新闻生产的流程整合和再造,重点是在由新闻素材到新闻产品生产的过程,总的目标是使新闻素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强化新闻生产的流程管理和审核、上栏、上版、签发全流程功能实现,提供版面编辑、媒体主管、总编辑、高层管理者不同层面对生产过程的把控的手段和方式,稿件的处理记录、期刊的选题、组稿情况,报纸的稿件组版、大样生成情况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得以反馈和共享.

四、应用举例

英大传媒集团是国内第一家由企业出资组建的企业传媒集团,几年来发展迅速,旗下已经拥有报纸、图书、期刊、影视、网站、移动媒体等多种媒体形式,积极探索全媒体新闻运作和经营模式,再造业务流程,实现新的历史时期的转型和发展.2010年,全媒体技术平台建设列入集团发展“四个突破”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建设覆盖集团所有媒体形式、创新新闻工作模式,全媒体协调联动成为信息平台建设的最初动因.经过前期研究、反复调研、形成了由针对的信息系统设计,经过半年的建设,2011年中系统上线运行,2012年,2013年根据集团全媒体运作模式发展进行了修正与完善,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图1.全媒体系统工作流程图

依托全媒体技术平台,英大传媒集团实现了对集团所有媒体的新闻资源“六统一”管理,即统一用户管理、统一内容管理、统一内容管理、统一线索管理、统一选题管理、统一任务管理和统一数据管理;依托全媒体技术平台,英大传媒集团实现实现了新闻业务流程再造和多角度信息传播,形成了新闻产品“一次采集、多层生成、多媒体发布、多形态展示、多介质阅读、多渠道发行”的传播模式,实现了网站滚动连报道、视频持续不断跟踪、光盘出版物精品集等一体化全媒体新闻运作模式;依托全媒体技术平台,英大传媒集团建立了适应全媒体新闻运作的协同工作机制,实现了组织机构横向打通和纵向整合,实现了新闻资源在不同媒体形式间的共享和新闻价值最大化;依托全媒体技术平台,英大传媒集团积累了全媒体新闻运作模式下所需要具备的全媒体管理人员和全媒体新闻从业人员的锻炼和培养.

五、结束语

新闻单位转型发展、多种媒体形式的融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业务模式、管理方式、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同步推进,信息技术作为承载和实现业务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变的手段和工具,在推动转型,塑造业务模式方面具有一定的加速作用.信息技术平台的建立,同步配套相应的管理和业务模式措施,将更好发挥其价值,管理方式和业务模式的研究同样是重要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