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自主特征其对我国的

点赞:27854 浏览:13010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通过论述分析国外自主创新的特征,为我国自主创新机制的完善提出建议对策

[关 键 词 ]自主创新创新模式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创新逐渐成为一国或一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创新,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包括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通常所说的自主创新,主要是指科学技术领域的创造性活动,大体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原始创新,以获取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为目的;二是集成创新,将多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新产品、新产业;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既不同于过去我们理解的自给自足、自力更生,也不与引进技术相矛盾,更不排斥模仿创新.创新、自主创新的核心问题并不不是科技本身,而是一种经济过程和市场实现过程.

一、国外自主创新的特征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正在成为一种跨越国界的全球性力量.发达国家是技术创新的先行者,无论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还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都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和积累过程,逐步形成了具有各国国情的自主创新模式.总体看来,发达国家自主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与开发投入强度大,研发投入以生产企业为主,政府 公共财政为辅,科研基金大部分来自生产企业,政府干预强度较大的日本和韩国,生产企业的科研经费占到80%以上,高于其他国家.政府注重对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扶持,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政策鼓励与引导,对企业研发活动给予税收优惠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间接扶持,而较少采用直接财政补贴的措施.

其次,公共财政扶持的重点领域前移至基础研究领域.特别是共享技术的基础性研究与开发,美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基础研究领域提供的研发经费占全国总研发经费的比重高达45.8%.日本政府在该领域提供的研发经费的比重由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16%增加到90年代中期的20%.

再次,科技人才呈全球化发展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主导物质资本,国家和企业最重要的竞争要素是人力资源.由于高新科技总是处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高科技人才开发的规模总落后于竞争的需要,使得高新技术人才总是处在稀缺状态,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通过各种手段包括修改移民政策来吸收和使用别国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科技人才越来越倾向于在最能发挥其发明与独创性的国家和企业从事研发工作.

最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创新特点.技术创新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环境和基础,有不同的目标和任务,有不同的重点和政策措施,主要表现是:一是按照“应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技术更新与改造-自主技术开发“的“逆向流程”模式逐步推进.二是传统的垂直分工体系逐步被水平分工格式替代.21世纪的全球分工格式将更加取决于国际技术分工格式,在这种格式种,发达国家处于技术进步的高端,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中高技术产业的基础性研究和技术开发,传统产业技术升级过程中的基础研究等.

二、国外自主创新发展的启示

总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自主创新,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重视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强调企业创新,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重视将政府、企业、大学与科研机构相结合;并且各国在发展创新的同时,都重视教育、注重人才的培养;此外,国家的创新都有政府的强力支持.这些国家的创新发展,不但推动着本国经济前行,也带给了其它国家创新发展的启示,为我国自主创新机制的完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重视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首先,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技术转化生产力的实现,在传统经济条件,设备更新规模和速度是衡量技术进步能力和程度的主要标志,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能力决定于研究与开发的投资强度,有研究表明,在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投资至少能为社会带来30%的收益,而新机器设备等有形资本投资只能带来8%至10%的收益.我国目前的研发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必须重视企业研究开发的经济功能,把研究开发作为企业生产过程的首要组成部分和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不仅能使企业自觉的对研究开发活动投入资金和人力,以便生产出更具竞争力的新产品,而且能从根本上解决研究开发与生产相脱节的问题.

其次,加速自主创新过程中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开发.长期以来,我国对技术装备盲目、重复引进的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由于不重视消化、吸收和创新,致使国家每年技术装备进口额持续上升,不仅造成国家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国内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此,国家应统一规划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引进,然后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在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最后再转移到企业中去.要调整技术引进的结构,从企业单独引进向科研、制造系统联合引进转变;引进目的从生产使用、进口替代方式为主向消化创新、参与国际合作等方式转变;引进方式从单独进口生产线向重视引进软技术和必要的关键设备转变;引进对象从以“产业导向“的技术为主向引进产业基础技术、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为主转变.


2.强调企业创新,特别使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首先,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从外部机制看,必须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依靠政策倾斜、法律保护和市场培育等手段,真正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利益主体、风险主体、研究开发主体和决策主体.从内部机制分析,必须推行现代企业制度,通过企业产权制度、分配激励制度、内部组织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和优胜劣汰.要改革国有企业经营者单纯由上级任命的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者市场选择和淘汰机制,建立有效的企业家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灵魂和核心作用.

其次,积极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针对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政策支持不足、融资困难、技术落后等具体问题,必须重点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快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制建设,把有关政策、措施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制化;二是成立专门负责中小企业的国家机构,落实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法规,促进技术创新的高效运作;三是在融资、财政、税收等方面重点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增强其创新和竞争力量;四是加强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国家试验室等单位的科研合作,降低中小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并为中小企业培养、输送创新人才.

3.注重人才培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科技以人为本.政府必须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革教育体制,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形成高校和创新企业间人才与资金的良性循环.要在全国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形成一套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大对由突出贡献人才的奖励力度,鼓励科技人员以成果、专利入股,把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同经营者和职工的利益挂钩,充分调动和激发科研人员的智慧与创新潜力.我国科技人才缺乏现象严重,对科技人员利用效率也不高.科技人员分布也不合理,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2/3的研究开发力量分布在企业之外,企业缺乏创新能力.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现行教育体制主要是应试教育,难以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4.发挥政府职能,为我国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基础差,规模普遍小,不可能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那样巨额的技术创新投入.因此,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充分发挥政府在国家自主创新中的引导推动作用,集中力量在关键性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1)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制定配套优惠扶持政策,并将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和发展等反映企业长期竞争力的一系列指标,列入企业的考核指标体系.(2)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从直接组织技术创新活动为主,转向宏观调控、创造条件和环境、制定法律法规、提供政策指导和怎么写作、促进产学研三者合作为主,在科技组织方面突出计划性和指导性.政府要提供信息怎么写作,培育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功能;发展专利事业,保护知识产权,严厉查处检测冒伪劣产品和侵权行为;加大研发投入,政府应通过立法形式规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比例,使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有充足的资金保证.总之,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够有效的排除创新机制中的障碍,推动自主创新不断发展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