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吴冠中先生那样解放思想

点赞:18013 浏览:8115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位名声响亮、画价卖得很高的89岁高龄的艺术家,倘若以大多数中国人的生存原则,算得上是一位成功者,一位既得利益者,是不是应该珍惜并享受体制和社会敬奉给他的尊崇和爱戴,安享幸福的晚年?可是,真正的艺术家,他的头脑似乎是不听从世俗的,他在某种程度上似乎代表着上天或上帝的指令,他不会停留在世俗所谓幸福的温柔中――说的是艺术家吴冠中先生,此老堪称当代画坛泰斗,但他却与一般泰斗不同,他不会伸出没有原则的手,抚摸着那些仰仗着他吃饭的后辈,也不会将没有意义的雨露撒遍每一个后人的头发以换取更多无意义的拥戴.


吴先生日前发表的针对中国美术界现状的言论,被广东媒体总结为几个关 键 词 ,成为这一段时间文化界的热门话题,被认为是美术界思想解放的真话.

吴冠中如是说――

教学评估检查――是个劳民伤财的活动.

美协和画院――就是一个衙门,养了许多官僚.

艺术活动――就跟妓院一样了.

观念之争――全是站在自己饭碗上.

艺术市场――很多沙子将会沉下去.

中国当代美术水准――落后于非洲.(见“文化广场”和各媒体及各网络文化论坛)

学者说:真理是朴素的.民间说:真佛才说家常话.我的理解:真理就是废话,真理是没有意思的,探索真理才是有意思的;知道真理没什么了不起,敢于说出真理这种废话的才是了不起的.

吴先生的话其实并不是吴先生一人的发现,也不一定是吴先生最早发现,文化界、美术界早有人有如此言论,与吴先生算是同事的艺术家陈丹青就曾鞭辟入里地批评过.机缘所致,是新一轮思想解放氛围,让吴先生在广东将这些言论集中释放出来.吴先生以泰斗身份,十分显眼,因而人显言贵,真可谓:一鹞入林,百鸟藏声.2008年是个吉祥年,吴先生为中国文化带来了福音.

吴先生的话,当然可以争论.但前提必须是:不要站在饭碗上.站在饭碗上必然从饭碗出发,饭碗有时候和道义吻合,但多数是相背离的.吴先生的“饭碗说”,揭示了中国文化和中国人集体性格的奥秘,《三国演义》诸葛亮骂王朗: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像王朗这样的人,不为一个读书人的本分活着,不为那个时候的“大义”说话,只是苟图衣食,因此不知道羞耻,一句“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把王司徒骂得坠马而死.我觉得王朗还算是知耻的人,能中诸葛村夫的骂招,羞愤而死,说明诸葛亮没有遇到真正皮实的对手,他要面对一个水浸牛皮――不浸三尺三,浸也三尺三,我们就没有这一出戏看了.因此,参与争论的人,应该采取回避制,即捧着饭碗的人要回避.但现在的情况是,文化长期是饭碗说话,面对吴先生的话,当代饭碗们鲜见回应,非饭碗们又因长期没有话语机会,于是目前的争论还显得零碎了,甚至够不成争论.

够不成争论,有很多原因,也很耐人寻味.

中国人传统上是按照这样的格式塑造人生的:“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此所谓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和程式:“三立”.按照钱穆先生的解释:人应该在自己的本分社会角色上实现“三立”,比如艺术家应该以自己的艺术实现“三立”,有了这样的理解,艺术家就不再是主流社会的附属和玩物,亦无须像黄永玉感叹的那样仰人鼻息,也不会让人当工具使,艺术就有了独立的意义.艺术家若按照这个格式去塑造自己的艺术人生,也就能够找到艺术生存和进步的方向.

“三立”当然是不容易的,世界上绝大多数毕竟是庸凡盲目的人,庸凡盲目的人也有自己的生存智慧和价值体系,这种智慧和价值体系,无时无刻不在解构着这个古老的文化程式,于是,“三立”这种散发着古老的文化芳香的花朵一直是没有春色满园过的,漫长的历史帷幔上,点缀着几朵怒放的伤花而已.吴冠中先生,以耄耋之年,思想解放,大胆说真话,他说:“我说的是真话.我这个年纪了,趁我还能说,我要多说真话.”

于是,一朵鲜花在“三立”的文化程式里绽放了,它的芳香也许会让许多人过敏、流鼻涕、打喷嚏,但它无疑会让更多的人闻之愉悦,也说明了时代的环境和氛围生态越来越良性.

【舒晴荐自《深圳商报》2008年1月25日】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