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中“细颗粒物”符号表示方法调查与

点赞:19535 浏览:8433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通过调查近20年与“细颗粒物”相关的期刊论文,以及有关“细颗粒物”命名的研究,分析认为“细颗粒物”合理的符号表达形式应为PM2.5.

中图分类号: N04; X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4)01-0040-03

当今大气污染问题备受关注,在影响空气质量的诸多因素中,“细颗粒物”首当其冲,已成为肺癌的第二大杀手,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1-3].社会各界各尽其能,出台措施,治理大气污染问题,全国人大代表甚至提出我国亟须用“法律枷锁”对“PM2.5”进行治理[4].科研工作者也义不容辞地投入到相关研究中,有关大气污染方面的论文数量剧增,关 键 词 PM2.5的出现频率也大大增加,但由于是新生词,其符号表示方法尚未统一.笔者通过调查近20年与“细颗粒物”相关的期刊论文,以及有关“细颗粒物”命名的研究,以期分析得出PM2.5合理的符号表达形式.

科技期刊中“细颗粒物”符号表示方法调查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国科技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笔者调查了中国知网期刊平台(http://epub.ki./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1994—2013年20年间全文含PM2.5的期刊论文数量,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近20年来科技期刊论文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论文数量剧增1倍之多.截至2013年11月28日,2013年已发表全文含PM2.5的期刊论文2163篇,其中篇名中含PM2.5的期刊论文394篇.仅从这394篇论文的篇名即可判断PM2.5的符号编排格式,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在篇名含有PM2.5的论文中,PM2.5为平排形式的论文约占总数的52%,即超过半数的期刊论文中PM2.5编排格式皆为平排形式.说明PM2.5的符号表示方法亟待规范.

“细颗粒物”是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于2013 年4月向社会发布的PM2.5的中文名[5],科技期刊论文中应使用这一规范统一的科学名词,但是在发布中文名的同时,对于PM2.5这一更为常用的符号形式的表示方法却未有定论.杨新兴[6]从书写、录入、排版、读法等的角度指出应平排.王存忠[7]、武雪芳等[8]指出,在我国2012 年2月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GB 3095—2012)中将PM2.5、PM10的下标表示形式作为符号使用.王宁[9]从与国际通行用语的对译的角度指出2.5作为一个量化指数,应直接将其加在particulate matter的缩写形式PM之下.李志江[10]从2.5 表示粒径的范围而非一个确定值的角度指出2.5 适宜用下标形式.

无论是科技工作者所发表论文中PM2.5表示方法的不确定性,还是科技名词研究者关于这一术语书写形式的争论,都说明了PM2.5这一符号需要规范的迫切性.虽然2013年已发表的期刊论文中,近半数以上的研究者将PM2.5写成了PM2.5 的形式,但是笔者认为,在科技论文中PM2.5是作为环境领域的一个学术符号出现的,正如数学中的变量符号x1、x2等,化学中的分子式符号H2O、Mg(OH)2等,物理中的力学符号f1、f2等,作为“细颗粒物”的符号,PM2.5在表示时也应将2.5这一量化指标作为下标形式进行标注.作为科技期刊论文中的学术符号,下标形式的PM2.5不存在书写、读法等方面的弊端,反而更符合了科技期刊符号编辑加工中应力求科学、简洁的规范化要求[11-12].


PM2.5的中文名称“细颗粒物”已毫无争议,笔者认为其符号表示的合理形式应为PM2.5,无论是科研工作者还是科技期刊编辑都应将这一学术名词的中文名称及其符号在论文中进行规范.

参 考 文 献

[1]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室外空气污染为致癌主要原因之一 [EB/OL].(2013-10-18)[2013-11-30].http://world.people../n/2013/1018/c1002-23244462..

[2] 张玉森,李慧.PM2.5——可入肺颗粒物[J].中国科技术语,2013(2):39-40.

[3] 向晓东.气溶胶科学技术基础[M].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4] 韩洁,朱薇.人大代表呼治理“PM2.5”要用“法律枷锁”[EB/OL].(2013-03-08)[2013-11-30].http://news.xinhua./2013lh/2013-03/08/c_114955559..

[5] 魏星,刘金婷. PM2.5 中文定名经过[J].中国科技术语,2013(2):20-21.

[6] 杨新兴.关于PM10、PM2.5的书写方法之商榷[J].中国科技术语,2013(2):51.

[7] 王存忠.关于PM2.5 中文定名的问题[J].中国科技术语,2013(2):22-24.

[8] 武雪芳,王宗爽.对于我国环境空气颗粒物术语定名的建议[J].中国科技术语,2013(2):25-28.

[9] 王宁.关于PM2.5汉语命名的几点意见[J].中国科技术语,2013(2):35-36.

[10] 李志江.建议PM2.5 的中文定名为“[可吸入]细颗粒物”[J].中国科技术语,2013(2):37-38.

[11] 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14-116.

[12]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