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

点赞:10506 浏览:3678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40例糖尿病并白内障患者与40例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同时进行临床分析和比较.结果 糖尿病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出现角膜内皮水肿、房水混浊等眼前段手术并发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但经正确处理后总体预后无差别.结论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安全有效.

【关 键 词 】 糖尿病; 白内障;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及糖尿病患者寿命的延长,糖尿病性白内障及伴有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随着手术方法的日趋成熟,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和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能够迅速恢复有用视力,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糖尿病已不是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禁忌症.2008年12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对40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患者共40例(40眼),其中男14例(14眼),女26例(26眼),年龄为42~84岁,术前视力均在0.3以下.均经内分泌科诊断为2型糖尿病,病史最长者为24年,最短者为2个月,平均病史为7.5年.术前血糖控制在8.5 mmol/L以下,并稳定6~9 d.从同期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非糖尿病患者中,按同年龄段、同一时期、同一手术医生手术配对,选取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0例(40眼)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随访3个月,比较2组的术后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治疗前A组患者均对血糖进行控制,均达到空腹血糖在10 mmol/L以下[2].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通过不到3 mm的微创切口,应用超声波将晶状体核粉碎,使其呈乳糜状,然后连同皮质一起吸出,术后植入人工晶状体.治疗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加以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术后视力 术后矫正视力≥0.5,糖尿病组为67.5%(27/40),非糖尿病组75%(30/40).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中、术后并发症 主要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如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术后角膜水肿、术后炎症反应等.两组并发症总体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就前房渗出一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白内障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3.讨论

临床上曾将糖尿病列为白内障手术禁忌.随着显微手术水平的日渐提高,近年来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稳定后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明显改善视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术后反应轻,术后视力恢复较好等优点,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尤为适用[3].由于糖尿病患者术后易发生持续性虹膜炎,甚至前房大量形成渗出,这些情况均与血糖水平有关,故术前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非常重要,一般控制在8 mmol/L以下,糖尿病控制不理想但一直稳定在10 mmol/L以下也可行手术.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紊乱,导致微循环障碍,手术后切口愈合较慢,而该手术切口仅为3.5 mm或5.0 mm,因此在良好控制血糖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防止切口的愈合延期[4].同时,由于手术切口小,较少破坏血-房水屏障,加之劈核在囊袋内完成,减少了对虹膜的刺激,故术后反应轻.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同时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结果充分表明:由于显微器材即手术显微镜的应用,人工晶体材料制作工艺的改进,手术方法的不断更新和黏弹剂的使用,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已不再是有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即使患有轻度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实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也是安全的.手术操作较为简便,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视力恢复迅速而稳定,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理想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