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工程”

点赞:3399 浏览:124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后进生的转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这是一项“心的工程”.教师要用“平常心”、“匠心”、“爱心”去换取后进生的“动心”,从而达到转化的效果.

【关 键 词 】后进生;教师;平常心;匠心;爱心

后进生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我们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问题,也是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的严峻挑战,我们无法回避.认真思考一下,后进生问题还是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途径,从产生后进生的根源入手.以教师的“用心”去换取后进生的“动心”,引导他们脱离后进的队伍.

一、教师看待后进生要有一颗“平常心”

优秀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先锋猛将,后进生同样也是一笔珍贵的教学资,源先进与后进在我们教学观念中的差别最终导致了优秀生与后进生的对立和后进生问题.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结局.如果我们能够正确面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把成绩落后的学生也一视同仁,多从正面鼓励他们,发现后进生的长处和优点,尽可能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后进生也能够体会到教师关怀的温暖,结合合理的学习方法指导,后进生一定会取得明显的进步和提高.因此,后进生转化问题的解决情况,可以衡量我们教育教学创新实践的成功与否,也是我们真正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标准,从这个意义说,后进生正是我们广大教师教学经验积累与历练的珍贵教学资源.

二、教师对待后进生要独具“匠心”

1.要放下师长的架子,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因为每个学生作为一个教学主体,有其自身的思维特点和主体发展过程,必然对其行为产生潜在的思想影响.作为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都深刻了解,对学生思维特点的形成和影响也就难以完全地把握.为此,教师课堂教学之余,应积极主动与学生交谈和探讨学习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诸多认识问题,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及时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的错误认识和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个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2.要及时总结后进生转化中的阶段性成果,理性引导并激励后进生的进步与提高.在充分肯定后进学生取得进步的同时,针对学生自身尚存的不良习惯,要进行适时的提醒,使他们既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可喜变化,又能够感觉到自我更新的巨大潜力,自觉地加以改正.

3.要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与合理竞争.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常遇到一些共同的难题,学生之间通过共同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个体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而且在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主体的团结协作意识,并对其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合作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具有深刻的影响.这种合作精神正是创造性人格必备的要素.

4.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决不能以牺牲优秀生为代价.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如果有优秀学生参与,一定要进行科学的方法指导,作好他们学习计划的周密安排,避免优秀生学习成绩的滑坡,让优秀学生的适度参与产生最大的积极效果.

三、教师对待后进生要有“爱心”

1.教师应该持一颗“爱心”,用充满爱意的目光去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一定的长处,这就要求班主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寻找和挖掘其上进的火花,一旦发现就要充分肯定,大力扶植.

2.不仅如此,教师还应用其所长,掩其所短,为后进生创造闪光的机会.金子要有阳光的照耀才会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后进生也需要教师为他创造一定的机会,他的“闪光点”才会被人所知,被人所赏.作为班主任,千万不能因为差生某些方面差而一票否决,从而使“后进生”某些长处被压制,不能发挥,否则,对于后进生来说真是太不公平了.


3.发现、创造后进生的闪光点决不意味着对后进生的缺点和陋习姑息和纵容.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仅仅依靠老师的单方面鼓励与学生的自我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认识到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同时建立班集体的监督机制,时刻注意在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从主观上理解和尊重后进学生的独立人格主体,从行动上要注意加强对后进生的指导和严格要求,防止出现那种老师成为后进生为所欲为的“保护伞”,导致后进生转化的彻底失败.

“心的工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优秀生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总之,后进生的转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这是一项“心的工程”.教师要用“平常心”、“匠心”、“爱心”去换取后进生的“动心”,从而达到转化的效果.让我们在生活中给后进生一个用心感受的过程吧.

【参考文献】

[1]胡明根主编.《新课程教学智能通识培训读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刘兴福,岳庭耀主编.《中小学德育问答》.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1990年

[3]章志光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