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核工程变脸

点赞:9356 浏览:4203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导游唐红艳带领游客进入816核洞体工程时,喜欢开“2012”的玩笑.有游客曾对她说,玛雅人预测的2012年世界末日来临时,这里是最好的避难场所.她自己深以为然,并进一步发挥想象:“到时候只有我们涪陵人躲在洞体里存活了下来.”

在重庆市涪陵区山高林密的掩映下,816核洞体可以预防100万吨氢弹空中爆炸冲击和1000磅炸弹直接命中攻击,还能抵抗8级地震的破坏.从外貌上,这个地下核工程除了笔直高大的排风烟囱外,看不出任何工程痕迹.

在当年的“三线”建设大潮中,这个绝密工程以冷战时期中国核军工基地的定位,承载了一个时代的与失落.

唐红艳带着购票参观的游客,走入四通八达总长20公里一部分开放的洞体.这个完全隐藏在山体内部迷宫般布局的建筑,事实上已废弃26年――1984年,在85%的土建工程、60%的安装工程已经完成的时候,总投资7.4亿元人民币,投入6万多建设大军的旷世工程,尚未投入使用即正式停建,18年心血在那一刻换来的只是一个闲置的人工洞体.

2002年4月8日,国防科工委以科工密办(2002)14号文同意对816工程解密.经过几年的酝酿筹备,今年4月底,作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中国唯一解密核反应堆,816洞体工程的部分区域,开始成为旅游项目.

由绝密禁区核军工基地,变脸为卖票供游客观光的景区,这中间的沧海桑田背后,有着大时代主题由“备战备荒”到“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隐秘线索.

从404到816

郭镇川记得很清楚,那一天是1966年5月1日.他们一行20余人搭乘火车从成都到重庆,住在“当时最好的宾馆――重庆饭店”.26岁的他是中国第一个核原料工业基地404厂的勘测大队职工,这一次,他们承担了一个特殊使命:在重庆涪陵白涛镇建设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以分散被袭击的风险.

郭镇川毕业于四川泸州化专分析专业,与同校70多人一同进入二机部(核工业部前身)下面的404厂.“当时二机部名声在外,从全国选拔精英,政治把关特别严.”根正苗红的他,一工作就享有其他单位无法匹敌的好待遇.“我经常给家里邮钱,工作一两年后回家探亲,父母不放心,问我:怎么这么有钱我说放心好了,我从事的不是一般性工作,但不作恶.”

一进404厂,郭镇川就在集中学习中接受了严格的保密教育,“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儿”,还要宣誓、填表,并通过保密条例的考试才行.在404厂,郭镇川在分析室工作一段时间后,又被调到勘测大队,1965年底熟悉四川方言的他被抽去选址重建核工厂.

选址建设816核工厂是“三线建设”的一部分.“1964年,中国第一颗爆炸后,国家调整战略,搞了个‘三线建设’.”当时只有十几岁的韩明,还记得国内骤然紧张的对美帝苏修斗争的空气.

1958年中苏决裂,1964年8月2日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驱逐舰马克多斯号与越南海军鱼雷舰发生激战,并延烧到中国南部地区.随后在书记处会议上两次指出,中国经济命脉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各省要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

由沿海、边疆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了三道线.位于沿海和边疆的前线地区被称为一线,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西部省区在内的13个省及自治区作为后方地区,被称为三线,二线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三线建设由此发轫.

韩明的父亲韩志平原为404厂堆工分厂的副厂长,作为选址工作的重要带头人,参与了对各地的勘测.因核工厂要求特别高,好几个地方最后都因未达标准而放弃.“原本选在四川洪雅县,但那里石质过脆,而且核反应堆也需要大量冷却水,那里没有.后来发现重庆的白涛镇不错,石质好,生成几十万年,而且靠近乌江.当时称乌江为‘炸不跨的钢铁运输线’.”韩明记得,父亲带领一队人马乘专列正式来白涛镇,行前404厂俱乐部还开了欢送大会.

“404厂等于一分为五.白涛镇的816厂是其中的一个.”时为404三分厂技术组组长的潘开太说.404厂位于甘肃玉门附近,地图上从来没有标注.当重庆市(当时隶属四川省)白涛镇被选中后,它也从地图上消失了.

“为了让他老人家睡好觉”

郭镇川刚到白涛镇时,这里人烟稀少,镇上只有一条大街.“白涛比较复杂,解放前是个土匪窝子.保密部门对这里做了调查,成分不好的都强行迁走了.洞体附近的住户也都搬走了,周围开始有军人站岗,不让随便进出.”

郭镇川等20余人是较早来到白涛镇的一批.解放军工程兵54师开始承担了816洞体工程施工任务,作为816厂方人士,郭镇川等人则负责盖房及“三通一平”(水通、电通、路通和场地平整)等基建工作.当时确立的原则叫“先生产,后生活”,他们开始半军事化的生产生活.

“1967年2月开始,实验性开挖,到1969年6月,来了4个师,开始全面开挖.当时实行四四制,每个团下四个营,每个营下四个连.” 后来也在816厂工作的韩明说,404厂陆续派来技术骨干,支援工程建设,而他本人则是1969年抵达白涛.

在韩明来到816厂之前,他并不知晓父亲具体去了哪里,只知道是在四川.有一次,父亲托人带了土特产回家,包装纸上有“四川涪陵”字样,才知道父亲原来在这里――那时韩明还把“涪”误念为“倍”.

一开始,816厂对外以“国营建新化工机械公司”名义作掩护,厂里有了自己的邮电所,对外统一写作“2502信箱”,后改为“4513信箱”.

来自东北的史永萍,随父亲从哈尔滨到兰州再到重庆,每次和家人通信都是使用地址.她的表哥很羡慕地认为,他们都是在各大城市周转,“哪里知道我们是在距城市好远的山沟里.”她从事核工业的父母,后来都因癌去世.

白涛镇那时的确是个交通不便的山沟沟.“去一趟重庆,要坐船到涪陵,再转重庆,算上等候的时间要两天.”郭镇川说,他们从当地招了一批人,开始进行道路施工.

这群被称为“三线战士”的临时工,先后来了几批,其中还包括泥瓦匠、木匠,韩明记得,每一批都有数千人.各个名牌大学,也调来很多的大学生,参与到816厂的建设中来.

最辛苦的是那些工程兵.当时奉行“人换,机器不换”的策略,24小时挖洞不停歇.以落后的生产方式一点点凿出151万立方米的土石.“战士非常不容易,为了让他老人家睡好觉,为了和帝修反抢时间争速度,就干活拼命.”韩明说.

三线建设进入,而“”也恰在这个时候来临.“运动多,业务工作一周干不了多少.”韩明说,“”延缓了816工程的施工速度.

那个时候,816厂盛行外出学习.“到全国各地学习,每个分厂都有几千人次出去学习.我也去对口的821厂学习过.这么大规模的仪器进洞,是第一次,经验不足,来回修改,也为此耽误了时间.”韩明说,在1982年正抢建时,他们突然接到了缓建的通知.

“心都凉了”

第一次听到缓建的消息,郭镇川心里感觉“冷飕飕的”:投入了那么多人力物力,马上要投产了,怎么缓建了

这种情绪弥漫在几乎每个816职工的心中.韩明就对缓建非常不理解:“怎么说不干就不干了,不敢相信!”当时大家还期待着再次开工,但缓建其实是个幌子,1984年,816厂接到停建的指示.这一年,韩明在深圳碰到四川核工业局一位领导,后者还惋惜说,如果不缓建,再过一年816工程可能就投产了.

“核工程是‘黄金铺地’,花费很大.原来准备迎接核大战,举国的人力财力集中到核建设上,吃不能吃穿不能穿,也要优先发展核基地.”韩明说.816工程当时已投入资金7.4亿,这在当时的中国是个天文数字.这些钱被证明绝大部分打了水漂――除了已经安装的部分专业设备被降价处理了几千万元.

816核工程变脸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发展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5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816厂职工一下子从天上掉到人间.“三线建设”蓬勃开展之际,郭镇川一个月52元钱,出差还有每天6毛的补贴,在国防工业工作,收入远高于其他行业,“政治上也是种荣誉.”停建后,“二机部的牌子开始变得又臭又硬.”

郭镇川自己感觉并无迎合市场的技术专业,没有嚷嚷着要离开.但一些学土木、水建的高级技术人员,开始纷纷谋求出路.但厂方又不愿意放人,不给调动工作关系.韩明记得,有人已经联系好工作,为此去厂长家吵闹,也有人托人说情,“红脸、白脸都有.”

“当时矿山和建工系统人最多,号称10万大军.军工萎缩,他们就没活干了.一直给军队搞建设的,也去找市场了.”很多老同志想不开,韩明听到一个老技工公开发牢骚说,他们原来是最优秀的人才(“地富反坏右”等成分不好的根本进不来,审干就要审好几代),现在“找爹找娘”上级也不管,像孤儿一样.

816厂缓建前已超过5000人,随着待遇越来越差,乃至停建的冲击,人才流失越来越严重.“能走的都走了,有的家属在农村的也走了,不指望给老婆农转非了.”1986年前后,韩明参加一个交易会,听说本厂职工只有3700多人,第一个反应是:“这么少,搞错了吧”


其他行业的工资开始猛涨,816厂基本原地踏步,1988年,韩明的月工资才只有180元.他记得,816厂停军转民,核工业部给了1920万元,作为职工的三年工资,其他则不再管了.

核工业部一位主要负责人来816视察.韩明说,他在讲话中强调“国难见忠诚”,称国民经济调整,部里也没钱,困难企业太多,不会再给816一分钱.

“大家都很悲观.本来希望部里支援,再给上个项目,但部领导讲话说不给.厂长当时都急了,使劲摆手制止,希望部领导不要公开这么讲.但大家都已经明白,心都凉了.”韩明说.

冷战印记

韩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中国背靠“老大哥”苏联,“后来一翻脸,美苏都成了敌人,勒紧裤带搞国防,结果经济发展非常慢.

816厂停建后,韩明曾去附近的石柱县挂职副县长,被那里的贫穷所震撼,“建三线,花了几千亿.当时也想把技术力量和经济捆绑在一起,但很多钱投入到国防工业上,交了很多学费.”

而对于816厂的数千职工而言,当时首要的任务是顺利完成转型.“国防工业以前一切都是上面计划好的,这些人没有在市场上找过饭吃,不知深浅.”韩明说,军转民后,开始想方设法自谋生路赚钱,听说市场上缺铁钉,马上从上海进设备上铁钉厂,听说硫酸俏,又立马上硫酸厂,不过没赚到钱,反而烧伤好几个人,“乡镇企业赚钱,但我们不行,各部门机构多,效率低,成本高.”

816洞体曾被用来养蘑菇,他们还卖过蛋糕,一度还有做玩具魔方的打算.韩明记忆中,早期最成功的是生产闭路电视天线.而816厂真正的转机在1993年,他们争取到国家的大化肥厂项目,奠定了今天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816厂)总资产近6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的基础.

而尚未解密的核军工洞体,闲置在大山中,在维护上甚至成为一种负担.2004年,解密如期而至,市场理念此时已经压倒一切,当地旅游局酝酿着将其开放为景点,这一点在今年4月底终于成为现实.

在赚取钞票的同时,那巨大的核军工巨洞――三线丰碑,也以惊世的姿态,向世人展现出一个时代举全国之力“三线建设”的冷战印记.

热门大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