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竞赛与陕西省高校大学生教育

点赞:11866 浏览:475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论文不仅对陕西省“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对获奖作品的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近几年社会科学类作品在“挑战杯”竞赛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依此分析“挑战杯”竞赛对于创新教育的影响,并从政府部门、高校、学生以及社会诸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挑战杯创新教育大学生

一、引言

大学生创新教育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面,是整个大学创新体系乃至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实现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要形式.应坚持“政府扶持、高校主导、教师辅导、学生参与、社会支持”的原则,加强高校创新教育投入力度.各高校以“挑战杯”作为平台,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经过二十多年的成功发展运作,“挑战杯”竞赛水平不断提高,影响也日益扩大.从第一届只有31所高校参与到第十二届覆盖全国300多所高校,还包括港澳台地区的高校.“挑战杯”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了科技后备人才的成长.以往研究往往基于学校本身或者“挑战杯”竞赛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赵春霞等(2008)依据河北科技学院近三届“挑战杯”获奖数据和调查问卷的分析,提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团队精神,创新教学模式和学生参与科研模式,加强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层次性是提升高校学生科研素质的关键因素.单耀军(2008)依据“挑战杯”竞赛,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分析构建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措施和对策.宋之帅(2010)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分析“挑战杯”竞赛对改革教学模式、搭建教学平台、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竞赛体系、建立孵化基地、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提出适合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本文基于“挑战杯”全国和陕西省大学生的获奖情况,通过“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分类以及创业大赛的分析,特别是对人文社会科学在“挑战杯”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从而分析“挑战杯”对创新教育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挑战杯”竞赛与陕西省高校大学生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陕西省高校在“挑战杯”获奖情况

1.陕西省高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获奖分析

随着“挑战杯”的规模愈来愈大,参赛队伍愈来愈多,陕西省各高校大学生也开始广泛地参与到“挑战杯”中来,陕西省高校参赛作品的数量在逐年的增多.

表1显示,随着陕西省各高校对“挑战杯”重视程度的提高,获奖的次数和比例不断提高,西安外事学院等民办高校也开始重视挑战杯的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陕西省高校从最初的只重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鲜有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获奖.一方面由于最初参加“挑战杯”的高校以理工科院校为主,理工科院校本身具有很强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由于初期参与和重视“挑战杯”的高校较少,也就使得陕西省高校获得“挑战杯”奖项也较少.随着“挑战杯”逐步的深入开展,各高校逐步重视社会问题的研究,从整体来讲,哲学社会科学类的获奖次数和比例也在逐年攀升,获奖的级别也有所提高.一方面,由于部分以文科为主的高校逐步开始参加“挑战杯”的比赛,依托文科类院校的优势学科,为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提供相应的研究报告和解决方法;另一方面,高校开始不断重视理科学生的人文教育,通过“挑战杯”使更多的理工科学生学会如何解决社会问题,这也为实现高校创新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表1“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陕西省分类获奖情况

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小计

理科文科理科文科理科文科理科文科理科文科理科文科

特等奖2——11——1————5

一等奖214—121—3—2117

二等奖101153123427511578

三等奖19814111812308297257188

小计331033153217351139123813288

合计434849465151288

注:理科类包括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文科类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2.陕西省高校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奖分析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开展时间比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晚十年左右,因此陕西省高校开展此项活动也相对较晚.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只设金奖和银奖,不设铜奖,西安交通大学获2枚银奖,陕西师范大学获1枚银奖.之后的比赛中,陕西高校获奖数量逐年增加.从全国大赛获金银铜奖的情况分析,陕西省高校获奖比例较低,说明陕西省高校的创业计划大赛的开展仍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从陕西省高校获得金银奖作品数目分析,陕西省高校获奖作品的数目在逐渐的提高.这也说明陕西省高校也在逐步的重视创业计划竞赛.

表2“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陕西省获奖情况

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

金银金银铜金银铜金银铜金银铜金银铜金银铜

小计031251371615131107162619

合计381122152327

注:第一届赛事未设置铜奖.

3.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类作品在“挑战杯”系列科技竞赛中的演化分析

总体来说,人文社科类作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方面陕西省特别是西安市汇聚了许多知名的院校,这就有利于各个院校的各类社会科学交流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陕西省部分院校社会科学师资力量和科研能力很强,从而带动了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但是最近两届人文社科类作品的获奖数目和所占比例都有所下降,一方面说明全国其他省份高校已经开始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陕西省对于人文社科学科重视力度不够,导致获奖数量下降.表3“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人文社科类作品陕西省获奖情况分析

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

社科类百分比(%)社科类百分比(%)社科类百分比(%)社科类百分比(%)社科类百分比(%)社科类百分比(%)

特等奖——150.0——1100.0————

一等奖133.3——266.7———133.3

二等奖19.1316.7320.0233.3541.7531.3

三等奖829.61144.01240.0821.1719.4721.9

小计1023.31531.31734.71123.91223.51325.5

注:百分比为人文社科类作品占作品总数的比例.

创业大赛是对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能力的培养,是高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良好途径.从各届的获奖情况分析,陕西省获奖数量在逐年增加,陕西省各高校重视“挑战杯”创业大赛,使得大学生通过“挑战杯”创业大赛来将自身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调查中也发现了,参与过创业计划竞赛的大学生,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比其他人具有明显的竞争力,也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4.“挑战杯”竞赛对高校大学生创新教育活动影响分析

随着“挑战杯”竞赛的拓展与深化,“挑战杯”竞赛水平不断提高,影响也日益扩大,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了科技后备人才的成长.因此,“挑战杯”竞赛不仅仅是一次大学生科技成果的大展示,更是造就优秀科技后备人才的良好土壤,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

陕西省各高校随着“挑战杯”竞赛的拓展和深化,开始广泛的参与到“挑战杯”竞赛中.特别是省内部分民办院校也参与到“挑战杯”竞赛中,这说明高校已经广泛开始重视“挑战杯”竞赛.各高校重视“挑战杯”竞赛,这就可以使它们以竞赛为依托来完善创新教育,高校予以经费支持,建立高水平的指导老师团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挑战杯”竞赛实践活动中,丰富了创新教育理论,从而最终有利于创新教育的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在“挑战杯”竞赛的参赛比重和获奖比重不断提高.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改变了过去完全由理工科主导教育创新的局面,使得各高校更加全面地认识到教育创新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的创新,更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共同发展的创新.

“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是最贴近于社会的竞赛项目.大学生将新奇的想法以合理的方案形成创业计划书.大学生将自身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大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校园和社会相结合.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创业大赛给大学生提供了平台,使他们认识到创业也可以成为自身未来谋求发展的出路.对于创新教育而言,高校需要将学生切实关注的问题和教育教学相结合.

三、通过“挑战杯”竞赛推进高校创新教育的对策建议

1.政府是高校组织开展创新教育坚强的后盾

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正确引导,保障教育创新的顺利开展.教育部门要建立资金支持机制,各个高校的教育创新活动提供专项资金的支持,特别是对于缺乏科研能力的高职院校和民办院校要给予相应的照顾.“挑战杯”竞赛和创业大赛是由政府组织的综合性创新教育活动,教育部门也可以组织开展各类专业性科技创新活动,是科技创新活动更具有针对性,也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形式.科技部门加强对于大学生创新活动的技术引导和支持,推动大学生的创新活动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并加强对学生创新成果的宣传,实现大学生创新实践的社会价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引导大学生依托创新活动实现就业,使大学生创新活动与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相结合.

2.高校是推进教育创新的助推器

高校应积极制定配套政策,加大组织发动、正确引导、表彰奖励力度,促进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一要建立指导老师队伍.要鼓励有关专业教师开设专门课程,系统地对学生传授有关发明创造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发明创造的技巧和能力.同时教师要在诸如确定选题、创新性、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关键环节进行指导.二要完善经费和设施保障机制,学校设立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基金并尽可能争取社会支持.学校对于参与社会科学类实践教学的学生,要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3.大学生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中坚力量

大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在教育创新过程中,大学生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创新意识的培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参加形式多样的创新教育活动,如创业大赛,学术作品竞赛,积极地参与到教育创新中.大学生要有意识地与指导老师沟通交流,通过老师的指导,使大学生系统地参与到创新教育活动,充分认识创新教育对自身的作用.培养大学生科技活动骨干力量,通过学生科技活动骨干力量,带动广大同学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4.社会是实现高校创新教育的重要补充

高校创新教育活动必须符合社会的需求,相反,社会作为高校创新教育的重要补充,要充分地认识到自身在高校创新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一是企业要积极参与到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中,对科技创新活动的针对性和可行性进行指导和评价,使大学生和指导老师充分认识自身科技创新的社会价值.二是实现社会和高校创新教育对接,使大学生的创新成果实现其真正的社会价值,从而实现科研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结合.

“挑战杯”竞赛是实现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生通过参与“挑战杯”竞赛真正地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政府相关部门要提供平台,各高校要积极推进创新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教育中,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社会也需要提供相应的指导.“四位一体”,使创新教育成为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方式,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