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财务安全体系构建

点赞:27987 浏览:13032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校在财政资金和自筹收入不能满足发展需求的情况下,大多利用银行贷款,加大了高校财务风险.文章针对当前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构建高校财务安全体系建议,并阐述了构建高校财务安全体系的意义、原则以及具体措施,目标是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确保高校财务安全,促进高校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词:高校财务安全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4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120-03

当前高校财务安全体系构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校财务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引言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纷纷抓住机会,扩大办学规模,实现快速发展.高校超常发展需要巨额资金作为强有力的支撑,为了填补发展所需资金的巨大缺口,高校纷纷向银行贷款,负债办学成为高校的一种普遍现象.但随着还贷期的步步临近,部分高校已经开始面临财务紧张的窘境,甚至还有部分高校出现负债失控陷入了财务危机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高校如何摆脱财务困境,构建高校财务安全体系进行系统和深入地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保证高校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和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前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法人实体地位不明确,财务治理结构不合理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了高校具有法人资格,并列举了若干办学自主权,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也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具体办法.但是,目前的改革与真正实现高校独立办学的法人实体地位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政府部门对高校的管理还没有完全转变到宏观管理为主的方式上来,财政部门近年来推出的部门财务管理、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等一些财政改革措施,进一步限制了高校财务管理自主权.财务治理结构是实施财务治理的组织基础,是确保正确处理高校相关利益者之间利益关系的组织结构安排.高校教职员工、学生、政府、银行等金融机构、外单位科研合作者、捐赠人等都是高校的利益相关者.伴随高校利益相关者的逐步多元化,高校的财务治理机构也必然要体现相关利益者的利益.目前,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下,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往往是由分管正(副)校长或总会计师负责,重大财务事项由校党委常委会或校务委员会等研究确定.这些机构的人员任命很大程度上体现着政府意志,其他利益相关者则难以参与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虽然教代会和学术委员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校教师的利益诉求,但从人员安排到工作开展都受行政力量的支配,使得教代会和学术委员会也逐渐沦为决策(包括财务决策)合法化的工具.


(二)财务决策相关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内部监控不力

金融贷款是目前高校主要筹资渠道之一.金融贷款不仅需要事先明确资金使用成本(利息等),而且约定了资金偿还的期限,到期时必须全额偿还所借资金的本息.这使得高校筹资风险加大,高校的财务管理由原来的无风险管理变为现在的风险管理.由于高校长期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习惯无偿使用资金,这导致了高校财务决策者和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对银行贷款的有偿性认识不足,缺乏资金成本概念,风险责任意识不强,对财务风险管理不够重视,没有有效地开展对财务风险的监测与防范,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人员对筹资、投资项目活动重视不够,风险估计不足,前期又缺少可行性分析,草率得出结论,使得风险很难从源头上加以遏制;费用支出项目界定模糊,操作不规范.对于高校严格控制的费用支出,比如说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等常常出现审核不严,核算不合理的问题;财产清查制度执行不到位,控制薄弱,极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高校资金运作缺乏制度监督和控制,使得综合财力入不敷出,最终加剧了财务危机的形成.

(三)未能制定长远性、有竞争力的财务战略

当前很多高校已经重视自身的战略发展,尤其重视学术、学科和科研的发展,高校的各个二级学院也卯足全力不惜抛出重金来试图“筑巢引凤”,可惜学校的经费资源毕竟有限,往往承受不了如此高的引进人才的成本,因为没有科学合理的财务战略规划,而让资金不足成为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的短板,这种现象现如今不在少数.为了尽可能减少上述的遗憾,制定长远性、有竞争力的财务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该也必将获得广泛的重视.高校制定和实施其具有竞争性的发展战略时,必须要有足够的财力作为支撑,随之而来高校必然制定相匹配的财务战略作为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的支撑,由于战略性财务规划具有全局性、连续性作用,因而对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四)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不高

高校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信息披露滞后、透明度不高现象,表现在:财务公开不及时,没有时间规律;财务公开内容存在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现象;公开程序不规范;公开方式单一,没有将财务公开工作作为财务部门的正常工作来抓等.财务信息的不透明导致广大教职工知情、监督的权利尚未得到充分行使,一些关系到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和事务很大程度上体现主要领导的意志,而不是征询教职工意见.

(五)政府对高校资金使用监管乏力

政府对高校资金使用状况的监督主要有财政监督和国家审计两种方式.目前,财政监督部门对高校的财政监督刚起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高校财政监督的阻力较大,日常监督机制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国家审计又存在审计人员力量严重不足、对高校行业特点和学校内部情况不熟悉等明显的劣势,使国家审计机构对高校的财务监督还只是开展重点抽查,并没有形成制度,很多还只是对会计报表进行蜻蜓点水式的抽查,或者只对单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难以对高校财务进行实际监管.政府对于高校资金使用上的监管乏力,导致了高校财务操作不够规范,资金使用方向没有约束,导致了少数高校随意改变资金用途;进行对外投资而造成呆坏账损失;将原本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提高或变相提高人员待遇等现象出现.三、构建高校财务安全体系的内涵及意义、原则

构建高校财务安全体系的内涵

构建高校财务安全体系是指通过建立财务风险监控系统将高校财务风险控制到安全范围以内,从而使其财务状况达到如下特征:(1)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不受破坏、不存在潜在威胁,基础稳固,健康运行,持续发展;(2)具有一定自主性、自卫力和竞争力,不会因为受到外部或内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资金不能如期支付、债务不能按期偿还、甚至破产倒闭等灾变性事件,如果一旦发生灾变,也能成功自救或他救,并且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构建高校财务安全体系的意义

构建高校财务安全体系是维持高校正常运转和稳步发展的基础,是高校教育教学科研质量与活力的综合体现,是高校理财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构建高校财务安全体系关系到高校正常运作、生存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构建高校财务安全体系的原则

1.与学校整体战略协同原则.“战略”是“将军指挥军队的艺术”,原来是军事术语.在现代“战略”一词被引申至政治和经济领域,其涵义演变为泛指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方案和对策.战略管理是建立在以组织战略目标及战略为指导的成功要素及关键绩效指标的基础之上,将组织战略目标、长期计划、实际执行和组织中个体的目标联系起来,可实现全过程、互动性的管理.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重要的管理控制手段,它贯穿于高校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高校进行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依据,是确保高校整体战略目标实现的有力工具.高校整体战略与财务管理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一方面,高校财务管理以战略为导向,高校整体战略决定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具体内容;另一方面,财务管理目标是对高校战略目标与管理方针的基本描述,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是高校战略目标实现的前提.所以,加强高校的财务管理,构建高校财务安全体系时,必须考虑要与学校整体的发展战略协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促进高校战略目标尽早实现.

2.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是指标的代表性及体系的完整性,要求指标不重复、不遗漏,指标之间相互具有独立性,又互为补充,能基本反映财务核算和绩效评价的主要特点.只有遵从评价指标设计的科学性原则,才可能保证评价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3.整体优化原则.由于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是一个多变量输出的复杂系统,所以不能用局限性较大的单一指标进行评价,而要建立多个评价指标来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但是指标又不能太多,以免失去评价的重点.

4.可比性原则.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就是要对高校财务风险状况进行核算和评估,而这种评估只有通过横向和纵向的相互比较,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因此,必须考虑指标之间的可比性和通用性,即要求指标建立在统一的核算范围之内和相同的可比基准点之上,进行量化和比较.

5.可行性原则.建立指标体系,既要从理论上注意它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又要注意到它在现实中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所以,在设立评价指标体系时,要保证指标体系所使用的全部数据均能由现有的财务资料和会计核算数据提供,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数据,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可操作性.

6.可修正原则.高校财务评价是一项长期的不断完善的动态任务.从时间上说,考核评价的时间越长,高校绩效的趋势性也就越明显地反映出来.如果仅仅关注某一年份的评价结果,就可能由于某项工作的缘故而出现偶然性的跳跃.目前的评价还很难剔除这种偶然性,但坚持动态完善,不断加以修订,就可以根据教育管理的新要求和会计核算的变化,逐年修订指标,就能更准确地反映出各高校的财务风险状况的总体水平.

四、构建高校财务安全体系的具体措施

构建高校财务安全体系的主要内容即有效建立和完善高校财务风险监控系统,包括事前监控、事中监控和事后补救.通过建立系统能够及时诊断出高校潜在的财务风险,并根据需要进行应对策略的调整.高校财务应定期进行业务分析与风险评估,实物、报表、明细账盘点核查监督,及时进行风险预测、预报,并根据可能出现的足以影响学校正常运行的各类事件,制定出切实的应变措施.一个完整和有效的高校财务风险监控机制建设和运行,需要学校上下通力合作与努力以及财务决策部门进行大量的投资分析、风险分析、实证分析之后才能实现.构建财务风险监控系统,必须首先要保证这个指标体系的完整、有效、及时、实用.目前,高校财务风险监控系统设置主要是确立财务监控指标体系和设立科学的财务监控标准.

目前高校财务风险主要包括四类: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资金来源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和收益分配风险,由于篇幅所限,其他风险防范指标将在本文所属课题的其他论文中详细介绍,本文重点介绍筹资风险的防范.当前改善高校的资本结构、控制高校的举债规模是筹资风险防范的关键.高校贷款规模的大小,可以用以下指标进行控制:

1.资产负债率等于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它反映债务资金占高校资金总额的比重,根据高校办学活动的特点,其适宜区间为30%~60%,当高校资产负债率大于60%,就应该发出预警信号;资产负债率大于1,说明高校财务状况已严重恶化.

2.长期负债占全部负债的比例等于长期负债总额/负债总额×100%.这一指标反映长期负债占全部负债的比例,用来分析不同期限的负债结构,该比例越小,表明高校还债的时间越紧迫,风险越大.

3.负债偿付率等于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总额/可用于偿还债务的收入×100%.它反映了高校非限定性收入对负债的保障程度.高校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不能用于还债,高校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完全要靠高校的收入,靠流动资金而不是靠固定资产.高校的非限定性收入包括非专项教育经费拨款(不含附属中小学教育经费拨款)、教育事业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经费拨款、上级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等(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出台新政,地方高校的老校区土地置换收入可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按有关规定,只有非限定性收入才能作为高校偿还银行贷款本息的资金来源,因此,该比率越小,说明高校的偿债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

4.债务依存度等于当年高校贷款额/当年总支出×100%.这一指标反映高校当年财务支出对当年举债的依赖程度.在达到举债高峰期时,出现“举新债还旧债”的现象.当债务依存度为零时,不再举借新债,完全由高校自身收入来还本付息,贷款积累额逐年减少,此时债务负担率也逐年减少直至为零.孙红梅通过研究认为,债务依存度不宜超过100%,举债期限不宜超过10年.高校可根据自身指标测定情况,横向对比与兄弟院校差距,纵向对比不同月份指标变化,以预测财务状况风险度,以便采取相应风险防范措施.

五、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不少高校陆续显露出来的财务危机已经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一方面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大对高校财务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高校自身要注重构建财务安全体系,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合理高效地运作资金,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才能真正落实好自身发展战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系2012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全程监控的高校财务安全体系构建研究”(编号:2012SJA630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