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正月初三

点赞:9403 浏览:4278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人们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华儿女,而有中华儿女的地方,就有春节.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过年”是置办年货的满载而归;“过年”是全家团圆的温馨时刻;“过年”是庄稼人粮仓里高高堆起的谷穗;“过年”是城里人相互馈赠喜气的场面;“过年”是张灯结彩贴窗花贴春联的欢喜;“过年”是鞭炮声震耳欲聋响彻大地的热闹;等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春节历史悠久,各种活动丰富多彩.什么贴春联、守岁、接财神等等,基本上每天都有来历,都有说道.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正月初三.

一、关于正月初三的民间传说

关于正月初三,从古至今有很多民间的传说,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但最终的目的还都是为了祈福.


1、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2、谷子生日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3、小年朝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检测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4、羊日正月初三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5、赤狗日正月初三也称为“赤狗日”.传说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会不吉利,故初三为“凶日”,不宜外出.据说在初三跟谁拜年,就会跟谁吵架,因而不拜年;另外“赤”字有“赤贫”的意思,所以民间也不在这天宴客,会冲犯“赤狗”,带来贫穷.

6、老鼠娶亲民间亦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也有人说入夜提早熄灯是为了让老鼠看不见,无法娶亲,以降低其繁殖的速度),并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

二、各地不同的初三习俗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各地的民俗风情都不同,但多多少少还是会和民间传说相关联.

正月初三,按老北京人过年的习俗,是走亲访友和逛庙会的日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民间对正月初三很重视.所谓“小年朝”,就是初三再掀“年味儿”.初一、初二未办的事,这一天可以补办,人们又多了一个走亲访友“拜年”的日子.“年味儿”也即人情味.春节拜年,就是为了调节人际关系,密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在吃的方面,有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烙饼摊鸡蛋的说法,饼是圆的象征团圆,蛋饼相粘,象征骨肉相连.这一天,有些地方有禁食米饭和豆类的习俗,因为“豆”与“斗”同音,不吉利.

在中国南方,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认为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谓“赤口”,一般是用约长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话(内容有一定格式,例如:“公元一九九四年岁次甲戍正月初三日当对神前香火前门钉断四方男女赤口贼盗火星一切祸灾归天大吉大利”),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外有一张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两天积下来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则,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向外流一样.总之,贴“赤口”,是使人们心理上觉得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的灾难,家中多多招财进宝,万事如意.

在有些地方,称正月初三为“归宁”节,是女婿看丈人、闺女回娘家看爹妈的日子.嫁出去的女儿们在这一天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准备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很浓,是真正的“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回娘家有很多讲究,带礼物一定要带双数,不能带单数,一般是四份,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回娘家只吃中午饭,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在长汀,每当大年初三一大早,只见村村寨寨中的各家各户,无论男女老少都在挥动扫帚,忙里忙外地清扫过年燃放烟花爆竹时遗留一地的鞭炮纸屑.

“火烧门帘纸,各自寻生意.”这是流传在当地的一句民谣.意为每临正月初三这日,开展全民清扫环境时,就必须将过年这日“上红”时,贴在房间门上的门帘纸撕下,连同当日垃圾一起焚化后,告示出门在外返家过年的务工经商之人,从今日起又必须开始谋划一年赚钱门道,开始踏上新的赚钱征途.

在长汀客家乡村,过年、乔迁、婚娶,称为民间三大喜庆,喜事期内三日不得动帚扫地.因此,大年初一及初二也是严禁扫地的.哪怕是过年时,开门鞭炮,拜年喜炮,迎神鞭炮,敬祖放炮,儿童玩炮,鞭炮连连,炮仗连泥带纸铺满一地,生活垃圾满地皆是,也得大年初三才可清扫.过年垃圾厚厚实实,寓意带来的财富也必定丰厚实在.也将提示年轻人出外求财必须勤奋节俭多多赚钱.“初一初二满地是宝,初三垃圾送走为好.”每当初三清扫工作完成后,人们必须将成担成担的垃圾分片集中,成堆进行当日焚化.同时,在开始焚化垃圾时,各家各户必须自备香、烛、鞭炮及草纸等,在垃圾堆或垃圾旁进行点烛烧香.意为家家户户“喜焚垃圾,恭迎财神,祈愿平安,带来吉祥”.

话正月初三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际关系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厦门传统习俗正月初三不能登门拜年,要在家里祭祀亡灵.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语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两天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三、我们这里的正月初三

我家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与厦门当地的习俗相似,我们这里正月初三也要祭祀亡灵,俗称“烧纸”.可不同的是,我们这里应该没有抗击倭寇的传说.从我记事以来,每年正月初三都会跟着爸爸去给爷爷“烧纸”.小的时候不懂事,每次跟着大人来来去去,却不懂得个中缘由.如今大了,了解了其中的一些程序,也有了自己的感受.

“烧纸”的地方位于航海路陈家门附近的敬安堂,爷爷的骨灰盒就存放在那里.这一天“烧纸”的人会特别多,所以我们多会选择在临近中午的时候去.要准备的东西一般会有鞭炮、香、纸钱(也叫冥币)、成叠的黄纸(爸爸说那也是纸钱)、“金元宝”、烟酒、水果、点心等等.虽然已临近中午,可来这里的人还是很多.有一大家子的,少中青三代,也有一两个人的.还没走到院内,就听见院里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我和爸爸去取骨灰盒,姑姑们去找地方.虽然院子不小,可来的人太多了.每家没有固定的地方,大都会找一小片空地,围绕着放骨灰盒的地方用木棍画个圈,在里面写上要祭奠的人的姓名.由于这里从早上就不断有人来,每烧完一次都会留下大量的垃圾灰烬,所以还要先简单打扫一下.由于存放的骨灰盒很多,每间屋子都被编上序号,第一存放室第二存放室等.每间存放室里都摆着好几个从地面到天花板的木架子.这些架子被分成各个格子,每个格子的大小都刚好容下一个骨灰盒和一个小香炉.格子上面都标有编号,以方便亲人们来取.为了方便人们取下高处的骨灰盒,每间存放室会有一架活动的高架梯.爷爷的骨灰盒位置较高,爸爸爬上梯子,边取盒子嘴里边念叨:“爸,过年了,我们来看看您等”.来到姑姑们找好的地方,爸爸把骨灰盒放下,姑姑用木棍在地上画了一个圈,里面写上爷爷的名字.焚上香插在香炉里,点上一支烟,倒上一小杯酒放在香炉前,然后把带来的水果、点心等也摆在前面.这个时候,爸爸会把鞭炮拆开挂在合适的地方,姑姑则会把那种一叠一叠的黄纸拆开,然后用手把它们捻开,分成小份,以方便过会儿烧.待香焚去大半儿,爷爷的烟也“吸”得差不多的时候,就会点燃鞭炮,然后进行整个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烧纸.大家把带来的纸钱、黄纸、元宝慢慢放进火堆里,边往里放嘴里边念叨.这些话的内容都不固定,但无非是希望去世的人在另外一个世界过得好,同时也保佑活着的人一切都好.纸钱烧完后,会把带来的吃的东西拿出一部分掰开扔进火里,酒也倒进去,剩下的带回家,他们把这些东西叫做贡果,说吃了会有好运气.等东西全部都烧完,来的人会挨个给去世的人行磕头礼.一切结束后,把骨灰盒送回原处.中午的时候,一家人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这就是我们这里的正月初三.

其实,无论正月初三你在哪里,怎样度过,和家人团圆过年也好,对过世的人表达思念之情也罢,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的情节.中国节日的文化内涵深厚,其中的文化韵味值得我们慢慢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