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绑保险业

点赞:14191 浏览:6619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处于低迷期的中国保险业,迎来了市场化改革的重大突破.

8月2日,保监会宣布,经国务院批准,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正式启动,新的费率政策自8月5日起正式实施.

同日发布的《中国保监会关于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宣告实行了14年之久的人身险2.5%预定利率制度成为历史,费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初步确立.

8月5日,《中国保监会关于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施行,宣告实行了14年之久的人身险2.5%预定利率制度成为历史,费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初步确立.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放开前端、管住后端,前端的产品预定利率由保险公司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确定,将定价权交给公司和市场,保监会通过后端的准备金评估利率影响和调控前端合理定价.”保监会人身险监管部副主任袁序成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

纲举目张,“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监管思路,贯穿于保监会正在推进的定价机制、资金运用机制和准入退出机制三大市场化改革,在上述改革中,位处后端的资本监管则是中轴线.

在市场化改革体系框架之中,产品条款与费率和保险资产配置的市场化被视为最关键的两大环节.

近两年来,寿险业增长乏力,在今年满期给付高峰期之下,保流成为很多保险公司的现实之需,以规模论英雄的发展模式依然占据主流.

去年投资新政的发布,极大地增加了保险业投资的灵活性,但保险资金运用体制并未获得实质性的改变.在大资管格局之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亟须重新定位和转型.

7月下旬,项俊波在保监会召开的保险业深化改革研讨班上指出,当前保险业的症结在于,负债端对产品的定价机制管得过严、对产品销售和保险怎么写作的监管过松,而在资产端则存在投资监管较严、较死等问题.

通过市场化改革,“把权力交给市场,能放开的都放开.改比不改好,早改比晚改好.”项俊波表示.

负债端和资产端进一步放开,对作为“管住后端”总抓手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将带来保险监管体系的调整.

“资本监管转型是撬动市场化改革的杠杆,资本监管应该是保险业市场化改革的破题之笔,也是改革成败的关键.”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接受《财经》记者独家专访时强调.

保险业正迎来一系列市场化改革,负债端的人身险费率改革已棋落盘中,资产端的改革正谋篇布局,后端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的改革亦于5月份完成整体框架.

保险业市场化改革方略既定,如何实现项俊波提出的“既要克服市场化不够、市场化不足的问题,又要克服市场化过度、市场规则缺失的问题”,市场化改革的成效,将由市场来验证.费率市场化落地

在近十年的改革探索中,保监会对费率改革的路径和步骤几经调整.

2004年,保监会启动对费率市场化改革理论层面的研究,并在《关于我国费率市场化改革建议的报告》里,设计了三种寿险市场化改革模式(基于定价方法、基于定价原则和基于定价指导的费率市场化).

2007年,保监会又制定了“三步走”费率改革方案,由于受到大公司反对,改革方案未能推行.

今年3月,保监会下发“关于征求对《关于开展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试点的意见》等四个文件意见的函”,提出改革“四步走”:放开普通型人身险和与特定资产项目挂钩产品的预定利率、区域试点即放开上海税延养老险的定价利率限制、公司试点以及全面放开.

时隔两月,《财经》记者获悉,费率改革方案已改为第一步仅放开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或最低保证利率)以3.5%为界,实行不同的定价区间.特定资产挂钩产品作为类信托产品,不纳入改革之列,而第三步和第四步暂不予考虑(相关报道见《财经》2013年第13期“寿险费率改革临门”).

如今发布的最终版本,路径更加简明,仅规定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不再执行2.5%的上限限制,由保险公司按照审慎原则自行决定,法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不得高于保单预定利率和3.5%的法定评估利率的小者.

保监会人身险监管部副主任袁序成表示,“如果这次改革开展顺利,(人身险费率市场化)不用分(那么多)步来走.”

在寿险产品定价三大要素中,预定死亡率(俗称“死差”)和预定费用率(俗称“费差”)相对可控,预定利率(俗称“利差”)对寿险产品的影响最大.

通俗地说,预定利率是保险公司提供给消费者的回报率,预定利率越低,产品保费越高.

目前执行的2.5%的预定利率已与一年期存款形成倒挂,市场普遍预测,预定利率放开后,保险公司采取上浮的可能性很大.以20年期缴终身寿险为例,如果预定利率提至3.5%,保费将下降约30%.

降价也非易事,此次改革同时对评估利率设定了3.5%的上限.如果预定利率超过评估利率上限,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须超过150%方可.

尽管费率改革后,大部分保障型产品有降价的空间和幅度的可能,“但这不是简单的降价问题”,袁序成提醒,“客户要考虑损失与优惠之间的平衡.”

据保监会测算,生效三年的保障型保单是临界点,如果缴费期在三年以上,退保的损失可能高于降价带来的优惠.如果缴费期在三年以内,退保后购写新保单可能会更划算.

一位寿险公司业务部门负责人表示,消费者可以用减额交清的方式,减少退保带来的损失.

2012年缴费期在三年内的保障型产品的保费约120亿元,仅占人身险总保费的1.35%.“极端情况下,即使这部分保单全部退保,对寿险行业和流的影响也很有限.”袁序成说.目前保障型产品在人身险总保费中的占比约10%,费率市场化不会对市场整体产生大的冲击,但是不同的公司因为业务结构不同,所面临的处境也有区别.

对于大公司来说,费率改革的一个直观结果是客户退保将使存量业务减少.国信证券分析师邵子钦预计,中国人寿有效业务价值中的普通险占比约40%,一年新业务价值的占比约30%,受到的退保压力将相对较大.

尽管可能引发老保单退保,但此次费率改革将带来松绑,在预定利率提升后,普通型人身险产品保费趋低,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将随之增加,从而促进销售,引导保险业向保障业务回归.

诸多业内人士认为,费率市场化的政策红利能否真正作用于消费者,带动市场导向的变化,需要进一步观察.上述寿险公司业务部门负责人认为,“这次改革更像保险业的一次练兵,大家开始思考如何运用市场规则进行博弈,对内则要调整系统,实现财务和精算等部门的协同作业.”

对于在寿险市场中占据60%-80%份额的分红险,《通知》仅规定,分红型人身险的预定利率和万能型人身保险的最低保证利率不得高于2.5%.至于分红险的2.5%预定利率上限何时放开,袁序成表示,“应该不会用太长的时间.”资产端联动革新

预定利率的放开,亦需资产端投资收益的提升作为支撑.

目前保险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市场化程度不同步,造成保险业发展的困境.

申银万国报告认为,如果保单精算检测设的长期投资收益率难以实现,负债成本下降的空间较小,利差缩窄的幅度加大,有可能产生巨额利差损.而这也是业内对费率市场化改革的一种担心.

当下,投资市场低迷,投资收益越来越难以覆盖负债成本,目前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普遍在5%以上.中国人保集团副总裁兼人保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周立群表示,如果要覆盖这么高的负债成本,需要股市平均复合增长率至少达12%以上,但从A股这11年的表现来看,年均复合增长率仅有2.96%.

去年保险业的投资收益率仅为3.39%,今年上半年的保险投资收益率亦只有2.59%.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多次指出,投资收益过低,也是一种风险.

资产端的种种弊端亦源于市场化不足.一直以来,保险资金运用受到严格管制,仅限于投资公开市场产品,并受制于严格的比例约束.监管层则以审批代监管,微观干预过多.

项俊波拟推行的“三大改革”之中,强化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是其中之一,对此,保监会将简政放权,整合比例监管政策,同时鼓励创新.

据了解,根据保监会的改革思路,将对原来按权益类(不超过25%)、无担保债券类(不超过50%)、不动产(不超过10%)、基础设施债权投资(不超过10%)、股权投资(未上市股权和股权投资基金,不超过10%)、另类投资(理财、资产管理计划、信托产品等,不超过30%)等六类项目分类的投资比例重新整合,按大类资产归类比例管理.此外,取消对基础设施债权计划六大可投行业的限制.

在鼓励创新方面,促进保险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研究保险机构发起设立小微企业投资基金、投资中小企业私募债等.

此轮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的力度空前.“只要政府不限制的,都可以投资.”项俊波表示.

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曾于瑾在深化改革研讨班上透露,保监会将在投资比例、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式等领域实行更大、更彻底的开放.逐步实现在制度框架下,公司投资由公司自主决策,行业性产品的募集和投资由行业协会自定标准、自行注册和自律监管,监管重心则放在风险监测和预警上.

去年10月,保监会发布13项投资新政,全面放开投资渠道和领域.

随着监管政策的放开,发展已有十年的保险资管公司面临新的转型,人保集团董事长吴焰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十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建议,保险资管公司需要进行功能转型,从委托管理到全面财富管理,从内部管理人向财富管理人转向,从负债保障向负债导向引导,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负债导向方面可以发挥更好作用.

保险资金运用组织机构,亦将因势而变.据了解,保监会将推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不同的专业化子公司,探索实行人才资本化.光大永明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华建言,保险资管公司可以设立专门的财富管理子公司,用市场化的机制,实现人才的资本化.“可以比照基金公司子公司,在财富管理子公司里实行股权激励机制.”

市场化改革把以往管理业内资金为主的保险资管公司,真正地推到市场面前.“在岸上永远不会学会游泳.”华表示,只有真正走到市场中去,才能完成价值发现,当然,“这对保险资管公司对投资机会的把握和投资管理水平是一个考验”.化解资产负债匹配难题

费率市场化和资金运用市场化的双向改革的推进,将有利于化解长期困扰保险业的资产负债不匹配问题.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寿险业资产负债久期缺口率约为-60%至-40%,部分公司甚至低于-80%.

资产负债不匹配,除了存在短资产长负债问题,还有一些保险公司用短期负债匹配长期资产.一位监管层人士指出,部分保险公司把产品的前几个保单年度设置为高价值和零退保费用,并承诺短期收益,实则是把名义上的长期分红险和万能险,异化为一年或两年退保且无损失的理财产品,“这容易产生短期负债配长期资产的错配风险”.

德勤中国保险行业领导合伙人文启斯指出,这种故意不匹配以争取更高的投资回报的行为,所产生的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没有在偿付能力计算中充分反映,而流动性风险也不能单从资本层面解决”.

资产负债难以匹配,一个重要的原因来自现行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缺陷.有业内人士指出,现行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以规模为导向,资产组合等风险因素未被纳入其中.保费规模相同的保险公司,各自的投资标的风险不同,却采用相同的偿付能力标准.一些保险公司便会以较大的风险敞口,博取投资收益的最大化,缺乏负债成本和风险管理意识.德勤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精算和保险咨询怎么写作合伙人卢展航认为,在目前的监管和会计规则下,实际资本的计量存在波动性,资产端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负债端却常处于静态.

这种不同步,既有资产和负债在实质上错配的原因,也有资产和负债会计处理的差异造成的会计错配的原因.因此,“如何管理市场因素对资产和负债的不同影响,对保险公司是一个挑战.而如何减少由于会计错配造成的实际资本的不必要账面波动,需要监管机构予以考虑.”卢展航说.

松绑保险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风险管理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资产负债难以匹配的另一个困难在于机制的割裂,保险公司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关系,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很难介入负债端的业务流程,难以准确把握产品特征和资产组合的负债特性.

一些保险公司设有投资管理委员会,主要对重大投资进行决策,缺乏日常的投资管理机制,在资产端管理上未起到应有作用.卢展航认为,保险公司需要建立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机制.

今年4月,保监会成立了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监管委员会,将研究出台资产负债管理的相关制度,逐步将资产负债管理机制引入到公司治理结构、保险产品和资金运用等监管环节中.

除了制度和机制层面的改革,保监会还在资产结构调整上给予引导,支持发展长久期资产业务.“当前的关键是发展另类投资业务,打造保险的长端资产池.”曾于瑾在改革研讨班上表示.

据其预计,今年底,另类投资规模将达7000亿元,明年将超万亿元.如果按平均久期在七年以上、收益率在6.5%左右来测算,将有1万亿-2万亿元的长期资产池,可以带动2万亿-4万亿元的负债市场.

另类投资业务的发展,为保险公司实现资产与负债的对接提供了路径.卢展航指出,目前热销的资产项目挂钩型产品,就实现了资产与负债的对接.

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指出,实现资产端与负债端的对接,关键就在于找寻符合保险产品资产负债特性的投资标的,实现“负债约束下的保险投资”.

卢展航指出,“即使国际上也很难真正地做到匹配,因为缺乏足够的久期相匹配的资产,要实现完全匹配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概念.”

在卢展航看来,所谓资产负债匹配,其实是对资产负债错配的管理.这种对错配的管理,在五年期等短期限银保产品上较容易实现,“就看保险公司是否愿意这么做”.

“资产负债实现匹配,保险公司能够获得较好的利差收入,保险业的发展才能平衡.”华表示.重塑监管模式

简政放权的同时,保监会能否做到“管住后端”?陈文辉表示,管住后端,需要加大偿付能力和资产配置的硬约束,控制认可资产比例,同时建立市场化的准入退出机制.

在费率市场化改革中,“管住后端”有两大抓手.“过去保监会对人身保险条款大部分采取备案,审批较少.这次放开后,管住后端有两个硬条件,一是准备金评估利率,二是偿付能力充足率.”袁序成表示.

《通知》规定,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不高于保监会规定的评估利率上限的,采取备案制.高于评估利率上限的,则按一事一报的原则报保监会审批.

《通知》同时规定,最近季度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的保险公司,采取审批制;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的,采取备案制.通过后端影响前端,以达到调控前端合理定价的监管效果.

在这两条红线之下,即使改革带来降价潮,保险公司不惜消耗资本打战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如果定价利率过高,需要一次性计提保费不足准备金,未来的利差损风险立即体现为当前的资本需求,并反映在偿付能力报表中.”一位寿险公司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


一旦触及偿付能力红线,保监会将对保险公司采取产品不予备案或批复,补充资本金以及停办业务等监管措施.

对于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来说,监管层的重点则在于进行风险的监测和预警,量化风险底线.

据了解,未来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模式将变为“4+1”,即:流动性红线、收益波动性红线、拨备率红线和信息披露红线等4条红线,“1”则是指责任人制度,对于因资金运用发生的重大案件和损失,将同时追究保险公司行政和专业两类责任人.对于越过红线的保险公司,保监会将保留干预权和采取处罚措施.

作为管住后端主要手段的现行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

一位保监会人士表示,现行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下,风险保障类业务的最低资本要求偏高,而部分投资资产的认可比例偏低,难以准确反映识别和计量资产风险.

“第一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在某些方面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监管需要,必须建立一套新的偿付能力体系.”项俊波2012年在主席办公会上表示.

2012年4月,保监会正式启动了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下称“偿二代”)的建设工作,拟用3-5年的时间,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

与以规模为导向的现行偿付能力体系不同,“偿二代”将保险公司的资本要求与其风险大小和风险管理能力挂钩,对不同的业务、产品和资产配置,根据其风险大小确定资本要求,风险管理能力将成为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兼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陆勤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偿二代”试图为保险公司提供量化的资本要求,同时鼓励保险公司以偿付能力管理为契机,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和业务管理框架.

能否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陆勤认为,这将取决于公司和保险业的企业管理模型、数据的完整性,以及精算师等专业人员的能力等因素.

陈文辉表示,过去监管过严,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没跟上,随着新的资本监管体系的建立,保险公司必须自己来平衡风险防范与市场效率问题.

热门大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