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

点赞:17847 浏览:8074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者简介:韦柳(1981-),女,壮族,广西柳江县人,河池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团委书记,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本文分析地方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现状,通过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 键 词:地方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现状;原因;对策

自我国实施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快速增长,伴随而来的高校贫困生数量也在日趋增加.特别是一些地方高校的贫困生人数更为庞大,有的已超过30%,特困生也超过10%.在这些贫困生中,有部分出现不知感恩、不愿感恩和不会感恩的现象,如何做好贫困生的感恩教育,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地方高校贫困生类型

本文所指的地方高校指地处地方经济欠发达省份,高校由所处地方的政府主管,经济来源主要靠省级政府拨款,学校规模不大、办学层次不高、建校历史不长,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教育事业怎么写作的一般院校.

根据贫困生的产生特点,分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老、少、边、山、穷型贫困生

老、少、边、山、穷地区是指高校贫困生的主要来源地属于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边境地区、欠发达地区、大石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的贫穷地区.

2.天灾人祸型贫困生

主要指家庭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变故,致使学生经济困难.台风、火灾、洪灾、旱灾、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突然爆发,会给许多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使原来并不富裕的家庭顿时出现经济危机,陷入困顿.如2010年的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2011年贵州旱灾,2012年台风“苏拉”、“达维”、“海葵”登录河北、辽宁、上海等12省(直辖市),2013年的四川雅安地震.

3.子女较多型贫困生

目前在一些农村家庭还受到封建思想的毒害,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重男轻女”观念或“多子多福”的传统思想,另外,再加上他们自小就缺少受教育的机会,致使他们自身文化素质及思想素质水平不高,因此为了能生男孩,能延续家庭香火的目的,许多农村家庭毫不顾及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和自身的抚养能力,他们常偷着生、躲着生,一旦被发现超生就罚钱,这使得原来贫困生家庭更加贫困.

4.父母下岗、离异或年老疾病型贫困生

在科技、人才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下岗人数在不断增加,如果父母其中一方或双方同时下岗,家庭收入就会减少,这就使得家庭陷入困境.如果因为父母离异,使得原本父母双方共同承担其子女上大学的一切费用,现在只能由父母其中一方提供.另外,如果家里的亲人出现有残疾、长期处于治疗的情况,这也会使一部分学生加入贫困生的行列,增加了贫困生的总体数量.

二、地方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缺失的现象

所谓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有目的、有步骤、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等一系列人文教育.①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良心教育”.“人之初,性本善”,倾善性是人的自然天性,但仍需要后天教育的启发和强化.

对于受助的贫困生,他们大部分都能心怀感激,表示今后自己也会尽所能去帮助一些急需要帮忙的贫困生.但也有少数受助贫困生缺乏感谢之意.近年来,媒体上常有关于贫困生不知感恩的新闻报道.2006年8月,湖北襄樊5名高校贫困生因受助不感恩而被取消资格的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07年8月27日《解放日报》载文:一贫困生在校期间受多位老师长期资助,毕业后老师准备为他开欢送会时,发现该生竟不辞而别等.这些受助高校贫困生他们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虽然现在没有能力回报,但是至少可以做到主动联系资助人,向他们问好表示感谢,主动反映自己的学生、工作、生活近况.但是他们言行却没有真正使资助者或社会得到感知、肯定和认可.也有部分贫困生对于父母和亲人的无私付出缺乏感恩之心,甚至还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不体谅父母,没有充分认识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有少数贫困生对待老师在自己的成长中辛勤付出缺少感恩之情,更有甚者对于老师的付出不屑一顾,对教师缺乏起码的尊重,上课时说小话、开小差、玩手机、看课外书物,见到老师不主动打招呼,甚者有的绕道而行.


三、地方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质量不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许多父母都持着“再穷再苦再累也不能让孩子受连累”的传统思想,为了使孩子们能出人头地,许多贫困家庭的父母即使是炸锅卖铁、负债累累,也要想办法让孩子们上学.为了解决孩子们上学的基本费用,早出晚归,不辞辛劳,四处奔波,他们与孩子分离的多,团聚的少.对孩子而言,从小就成为了“留守儿童”,他们一年到头能与父母相见的相会就少,一些所谓的家庭教育更是少之又少;对于家长而言,他们因为常期在外打工,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经历真正去了解孩子们想法,更不用说什么在思想方面和感恩方面的教导了.这些种种情况,对贫困孩子们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利影响,致使一些贫困生长大后出现感恩意识缺失现象.

2.学校感恩教育不到位

目前,许多高校对于贫困生的感恩教育重视力度还不够,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掌握和学生就业问题等,对贫困生的关心更多是放在贫困生的认定和帮助贫困生的解决生活困难的问题上,在贫困生的人文精神教育方面关心相对而言少了许多,特别是在感恩教育上,不管是人力上,还是资源,都没有充分发挥好,两课教学流于形式,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佳.另外,在开展感恩教育时,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德育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示范作用,不能充分调动贫困生的积极性,感恩教育未能收到预期应有的实效.3.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地方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社会,青年大学生接触的东西更多、更杂,社会上各种思想如潮水般涌向大学生,特别是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如不孝顺老人、知恩不报、不讲道德、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答等,这些现象都给青年大学生在许多方面带来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加上受到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如浪费主义、自由主义等不良的影响下,许多人诚信知报和仁爱孝悌的传统美德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这些将阻碍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导致大学生出现感恩意识缺失、主人翁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冷漠等现象,影响大学生“三观”和健康发展.

四、对地方高校贫困生开展感恩教育的对策

感恩意识并不是人一生下来就具备有的,它需要经过不断的教育、培养和引导.对普通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一般可以从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等几方面入手.由于对象的特殊性,所以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不仅需要在内容、方式、方法上有所区分,而且也要为他们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丰富博大的良好的感恩环境,这个环境小到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大到整个社会环境.只有经过家庭、校园、社会这三方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感恩教育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第一,父母要重视家庭环境,培养贫困生感恩意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为了解决孩子们上学的基本费用,父母早出晚归,不辞辛劳,无私付出,但是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只重视智商的培养,停留在“只要子女学习好,其他无所谓”的观念上,应该从平时生活点滴入手,注重对子女情商的培养.

父母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从思想和生活细节上逐步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为孩子创造一个很好温暖的生活环境,让孩子感悟父母的辛劳、无私和伟大,让他们更热爱家庭、珍惜生活、感恩生活.

第二,高校要利用校园环境,营造感恩氛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课要打破几百年传统教学,内容应更贴近大学生生活,融教育于生活、于细节,丰富课堂内容.创新授课手段,大力推广多媒体教学、集图、文、声、意为一体,注重与学生互动交流.在双向交流中不断加深了解,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德育课的枯燥呆板的问题.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把感恩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例如在每年学生贷款和毕业前开展“感恩·诚信”教育,并同银行向学生发放《国家开发银行“感恩·诚信”助学贷款宣传卡》、《诚信与感恩》读本等,通过举办座谈会、报告会,各系、班级通过主题班会、板报等方式,结合“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录”,加强对贫困生进行成才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另外,还可举行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例如:搞社会调查、写报告、体会;参加社区怎么写作和义务劳动及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举办感恩演讲、感恩征文、写福贺信、感恩信、制作感恩贺卡;每逢重大检测日开展慰问活动、开展扶贫、救灾、捐款、捐物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在校园内广泛宣传感恩情绪、营造感恩氛围.

第三,国家要发挥社会作用,形成感恩风气.要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感恩氛围,就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向,“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舆论宣传作用,对冷漠无情、不懂感恩、不会感恩、忘恩负义的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对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的行为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②还要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弘扬先进文化,在全社会开展感恩教育,逐步提高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气.

总之,感恩教育是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地方高校贫困生人数多、比例大,更需要重视和加的感恩教育.通过感恩教育,可以使贫困生的得到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还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更有利于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者单位:河池学院)

基金项目:2007年度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课题(辅导员班主任项目)“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研究”研究成果.

注释:

①夏冬晴:《试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帮扶》,企业家天地,2009年02期,170

②郭素红:《大学生感恩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沧桑,2007年06期,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