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与就业质量关联度

点赞:24048 浏览:10803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从不同的层面对大学生的参赛水平和就业质量进行了研究.其中,参赛水平从参赛频率、获奖情况、参赛收获三纬度进行评估,就业质量从客观指标和主观满意度两方面衡量.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验证参赛情况与毕业时就业质量不显著相关,性别和专业差异对参赛水平和就业质量没有显著影响与差异.从对就业的分析来看,从准备就业到适应从业,甚至职业生涯的成功,参赛经历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建议,大学生除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外,更应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学科竞赛,从而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关 键 词:学科竞赛;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当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与挑战.要想彻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推动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扶助,更关键的是要从大学生自身的能力出发,只有大学生具备了够硬的专业素质,才能在这社会激流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需要的不仅是掌握了专业知识的人才,还需要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种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时代需求,使得培养具有丰富基础知识、熟练操作能力、独特创新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成为目前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各高校纷纷举办了各式各样的学科竞赛,让学生们了解到参加学科竞赛是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为了实际了解大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就业质量之间的关系,本课题小组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收回189份,提出无效问卷19份,共有效回收170份;涉及对象为江苏理工学院2013届毕业生;通过计量分析拟对常州地区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关联度进行实证校验.本研究地域限定在常州,该地域处于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信息交流便捷、人才需求量大的金融贸易繁华区.从而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就业发展的影响显著,研究便于深入,研究对比度大.

一、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现状分析

所谓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或新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完成竞赛任务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及研究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系列化活动.以下是本课题小组在调查问卷的数据基础上所进行的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现状,问卷调查的每个因素从低到高分布在1到3范围内.

(一)大学生参赛水平及一般特点

通过对样本大学生总体参赛水平的平均得分和标准差的计算可知,大学生参赛水平的平均得分为1.7,水平中等偏低.在参赛水平的3个纬度中,参赛频率、获奖情况、参赛收获的分值分别是:1.67、1.69、1.73.

在参赛水平的3个纬度中,得分相差不大,其中参赛频率最低,参赛收获得分最高,可见大学生在总体上说更看重参与竞赛的过程而非结果,即使没有荣誉,也能在竞赛过程中充实自我,但对于学科竞赛的关注度、参与度较低,这跟学生学习为主的传统思想有关,也考验了竞赛举办方的宣传力度.

(二)大学生参赛情况的文理科差异

因调查所涉及专业众多,我们将样本分为文理两科,以观察不同专业对参赛水平的影响,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样本数据方差不齐且组间比较的sig.等于0.874>0.05,所以文理科大学生参赛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其均值分别为1.7059、1.6902,可见理工类专业大学生参赛综合水平略低于文史类,鉴于文科学生在经验总结和沟通能力上略高于理科学生,理科生在动手能力等方面略胜于文科生,所以不能推论到整体.

(三)大学生参赛情况的男女差异

在对样本数据中性别差异对大学生参赛水平的影响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中,因F等于0.406,sig等于0.525>0.05,可以认为两者方差具备齐性.则检测设方差相等,此时sig值为0.025<0.05,所以大学生参赛的男女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男生参赛整体水平都高于女生.

(四)参加学科竞赛的原因分析

在对样本大学生参赛原因分布的分析中,42.01%的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是期望积累经验,提高综合素质,只有23.67%的学生是为了兴趣爱好参加竞赛,值得注意的是,34.32%的学生参加竞赛是为了获得学分和实习机会,诚然学分和实习机会的奖励在初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竞赛,但长此以往就为学科竞赛蒙上了功利化色彩,使得大学生过分看重结果而忽视了竞赛过程中对自我能力的评估与锻炼,挫折承受力减弱.

(五)参加学科竞赛类别分析

通过对样本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类别分布的分析可以看出,43.31%的学生参加过英语类竞赛,34.65%的学生参加过创新类竞赛,而对于最能锻炼大学生实践技能,积累社会经验的实践类竞赛只有8.66%的大学生参与,可见大学生对不同类别竞赛的参与程度差异很大.

二、大学生就业质量调查分析

由于本次研究着重于对2013届江苏理工学院毕业生的,因此我们在初次调查后针对已就业的样本毕业生于3个月后进行了第二次调查,并对各阶段毕业生就业质量特点进行规律探析.

(一)就业质量的一般描述

就业质量的量化主要从客观指标和主观满意度来衡量,对调查的数据采用描述性的方法.其中,我们将客观指标按照社会所一般认可进行细分并按等级赋值,主要由工作与专业的对口度、月薪、工作环境、发展空间、保险购置这五个方面组成.等级的安排则是按照弱则少、强则多的原则,程度最弱则等级最低,记为1分,依次递增.再有研究主观满意度,非常满意为4分,依次递减.

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与就业质量关联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调查结果显示,对口度的平均分为2.82,月薪的平均分为2.17,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的平均分都为2.87,保险购置的平均分为3.1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样本毕业大学生大体的就业情况.从计算数据得知,总的就业质量均值为2.77,其他各项得分也超过了所在项的中位,说明就业的工作质量总体平均超过社会认可的平均水平.在关于就业质量的评定中,个人的主观满意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把满意度细分到每一个指标上.在对样本就业质量的主观满意度调查结果中,对单位的满意度均值为2.43,对薪水的满意度均值为2.06,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均值为2.69,计算得出整体主观满意度均值为2.39.我们可以看出对单位、对薪水、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都超过了中分点(2分),其中对薪水的满意度最低,说明大学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对薪酬的期望值相对其他条件显得更高.

(二)就业质量的量化统计

我们将对客观质量和主观满意度两方面的调查结合起来对样本就业质量进行统计描述,其中客观和主观的均值分别为2.77和2.39,计算得出就业质量均值为2.58.从样本的整体就业质量来看,分数超过了中位点,说明无论是从客观评价还是主观满意度来看,样本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总体来说中等偏上.

(三)就业质量的性别差异和专业差异

考虑到实际就业过程中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众多,本文就性别和专业两个不同因素对就业质量主客观方面引起的差异进行讨论.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性别差异对就业质量、客观质量和主观满意度的t值分别为0.021、-0.371、0.347,但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由此我们可知,性别差异对就业质量及其主客观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专业差异所对应的t值分别为1.426、1.816、0.81,但只有对就业的客观质量影响显著性达到0.075,可见用人单位在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上有一定差异,但整体来说,专业差异对就业质量引起的差异影响并不显著.

(四)就业质量跟踪结果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究参赛情况与就业质量的关系,我们对毕业时已就业的54名大学生于2013年9月进行了第二次调查,并进行量化统计得到以下结果:没有参加过竞赛的毕业生的客观质量、主观满意度、就业质量的均值分别为2.94、2.28、2.61,参加过竞赛的毕业生的对应类别的均值分别为3.19、3.15、3.17.我们可以看出,有过参赛经历的样本大学生在三个月的工作后就业质量在主客观方面均有大幅提高,而没参加过竞赛的样本较毕业时在客观方面有小幅提高,主观满意度上有所下降.将所有不论在校期间有没有参加过学科竞赛的毕业生作为一个整体来说,三个月后的就业质量均值为2.9846,可见其就业水平仍是处于中等偏上.

三、相关分析

(一)参赛水平与毕业时就业质量的关系

表8是对参赛水平与毕业时就业质量的相关分析,为了研究的深入性,将就业质量分为客观质量与主观满意度,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参赛水平与客观质量、主观满意度和整体就业质量的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11、0.008、-0.051,相关系数的显著性分别为0.431、0.954、0.712,均大于0.01,说明参赛水平与就业质量在主观客观两方面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再看客观质量与主观满意度,两者相关系数为0.574,显著性指数为0.00<0.01,说明两者显著相关,客观质量的衡量指标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样本大学生主观满意的因素.两者对就业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866、0.907,可知主观满意度与就业质量相关性更高.

(二)专业与参赛水平和毕业时就业质量

表9是专业与参赛水平和毕业时就业质量的spearman相关系数的分析.由表可知专业与参赛水平和就业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8、-0.206,但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可见专业与参赛水平与就业质量没有相关性关系.

(三)性别与参赛水平和毕业时就业质量

表10是性别与参赛水平和毕业时就业质量的相关分析,由表可知性别与参赛水平和就业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73、-0.004,可知性别与参赛水平显著相关,而性别与就业质量的sig.等于0.979>0.05,所以两者不存在相关性.

(四)参赛情况和就业质量的跟踪结果

表11是样本大学生参赛情况和其就业质量跟踪结果的相关分析,由表可知参赛情况与样本毕业三个月后的就业质量的相关系数高达0.656,并达到显著性水平,且样本毕业三个月后就业与其三个月后主观满意度的相关系数0.935高于与其客观质量的相关系数0.828,说明主观满意度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更大,与上文结论相符.

四、结果说明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情况与就业质量的基本情况和其他变量的关系及影响情况.其结果如下:

(一)样本大学生参赛水平中等偏低,且参与类别差异大

从学生参赛水平分布图来看,样本大学生参赛水平均值仅1.7,且参赛频率与获奖情况的得分都未超过均值,说明样本大学生的参赛水平中等偏低.考虑到样本基数不大,不能推论到全江苏大学生参赛水平.从我校来看,该结论还是合理的.我校为常州地区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在对学科竞赛的重视程度和生源水平上都有所欠缺.但仍然可以看出,在对参赛收获的总结上,样本均分是高于1.7的,可以说相比获奖,样本大学生对参赛过程中的收获是更重视的.从参赛类别来看,样本对于比赛类型的选择差异很大,英语类公共基础课程的竞赛所占比例很高,而相对更能考验学生能力的专业类竞赛却所占无几.这和高校的课程安排不无关系,专业课程通常在大三大四扎堆出现,而此时学生往往忙于毕业论文、考研或实习单位的寻找,参加学科竞赛自然不是上选.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在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有关学术和前途的事业上不能轻言失败,放手一搏也是对自己能力的锻炼.

(二)性别差异对参赛水平影响颇大,对就业质量无显著影响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可以看出性别对参赛水平有显著影响,男生的参赛水平均值高达1.81,高于样本整体参赛水平,而女生只有1.59,尚未达到中等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女生参赛水平明显低于男生,但在参赛收获与各自参赛频率和获奖情况的对比中,女生参赛收获的均值高于后者,而男生却与之相反,说明女生总结和省视参赛过程的能力高于男生.因为女性逻辑思维能力较男性差,但直觉能力却明显优于男性,且女性思维总是从经验、印象出发,因而作出分析判断的速度较快,准确度也较高.从就业质量来看,男女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传统观念中不同的角色期待和双重标准无疑是女性就业上的“拦路虎”,而近年来,男女平等这一话题正不断得到关注,事实也证明,女性在语言表达能力、形象思维和考虑问题的全面性上比男性更具优势,所以这样的结论是合理的.(三)文理科专业差异对参赛水平和就业质量的影响不大

从样本数据的均值差异来看,理工科学生在参赛水平和就业质量上都略低于文科学生,但两者sig.值均超过0.05,专业差异对参赛水平和就业质量的影响不显著,不能推论到整体.在参赛水平中,文科在参赛频率和获奖情况上均高于理科,在参赛收获上略低于理科.从就业质量来看,文科整体质量也优于理科.一方面,面向理科的竞赛往往针对性较强、难度大,相对于文科,参与的门槛也更高;另一方面,理科学生更多研究的是物,较之文科生,他们在管理能力、社交能力等软实力上比较薄弱;而文科类专业的可替代性也为其就业增添了筹码.当然,针对不同院校,调研结果也可能有所不同,且因为样本容量限制,结论不具备普遍性.

(四)从主观和客观角度衡量就业质量,样本毕业时就业质量处于中等水平

“就业质量”不单单指觅得一份待遇优厚、前景乐观的好工作,更多的是应该立足现实,从个人素质和单位情况综合考虑.同时,“就业质量”也成为了衡量大学生个人价值和高校办学水平和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标准.5从客观角度说,衡量指标包括起薪、工作环境、单位福利等;从主观来看,则有对各项指标的满意度等.根据样本数据统计结果,大学生就业的客观质量均分为2.77,主观满意度均分为2.39,总就业质量的均分为2.58,整体水平中等偏上,且主观满意度与就业质量的相关系数为0.907,相关性高于客观质量,可见主观满意度更能影响就业质量.说明大学应届毕业生一方面能找到较称心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生能正确自我定位,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在今年“最难就业季”的浪潮中,国家、政府,社会对就业政策的不断改善,学校对就业指导力度的加强也与之密不可分.当然,由于样本容量受限,以上结论只能说明我校2013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五)大学生参赛水平与其毕业时就业质量相关度不大

在对样本参赛水平和毕业时就业质量的相关分析中可以看出,相关系数为-0.051,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在就业初期用人单位无法从单纯的参赛情况看出大学生能力的高低,在用人单位的立场上,一些竞赛的知名度、含金量不高,无法得到重视;从应届毕业生的角度上说,准确的自我定位和良好的心态更能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得到招聘人员的赏识,得到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不能因为看似光彩的获奖经历就自诩不凡,眼高手低.这也启示举办方和赞助者对社会和企业要加强竞赛宣传力度,不要让高校浓厚的学习氛围得不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与赞同.

(六)参赛经历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发展影响很大

从参赛情况和跟踪结果的相关分析来看,参赛经历的有无和样本就业发展显著相关.根据跟踪结果的量化统计显示,有参赛经历的样本大学生在参加工作三个月后就业质量均分从2.55上升到3.17,其中主观满意度的上升幅度最大.究其原因,在就业初期,样本大学生可能因为其参赛经历并未取得相应就业优势而造成心理落差,但经过三个月的工作,由其参赛经历带来的竞争力在工作过程中逐渐体现,使其客观就业质量得到提升,之前的心理落差也转而变成主观满意度的提升.而没有参赛经历的样本,由于客观质量的提高没有达到其心理预计,造成了主观满意度的下降.可见参赛经历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发展影响很大.如今,专业知识面窄、实践技能缺乏、沟通能力不强已成为当前制约本科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每项学科竞赛都能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

五、结束语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大学生因各种原因成了当前形势下的微妙群体,而学科竞赛作为一种新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与大学生就业质量发展的关系更成了现今应给予高度关注的一个话题.国内外分析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的论文屡见不鲜,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学科竞赛情况的实证分析来窥测以及论证其对日后就业质量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水平与其后来的就业质量是有一定关联的,参赛经历对大学生工作的获得和发展都有百利而无一害.这不仅证明了本文的科学性,也为当代大学生找到了一个提升个人职场竞争力的筹码,更为广大学者们日后相关的研究工作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