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探析

点赞:7648 浏览:314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分析和阐述了我国现阶段研究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的重要意义,介绍了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探讨了目前在我国推广和应用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所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企业应把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提升到战略层次”的意见和建议.

关 键 词:质量成本;管理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2

一、研究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的必要性和在我国的现实意义

“质量第一”的经营之道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提高到企业战略的高度.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保证企业产品或怎么写作的质量,是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根本.同志早在改革开发初期就曾强调:“产品不能只讲数量,首先要讲质量;要打开出口销路,关键是提高质量.质量不高,就没有竞争力.”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商品社会中,企业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然要求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怎么写作能找到市场打开销路,或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要持续得到消费者的亲睐绝非易事,保证产品质量就是企业赢得市场和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日本的许多大公司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榜样.上个世纪末,提起电子产品,像“索尼”、“松下”这样的品牌,曾在全世界消费者心目中成为高质量的象征,其产品曾一度横扫世界、所向披靡.提起汽车、电器产品,“德国制造”成为高精尖的象征,也往往成为人们选择优质产品的首选.社会化大分工迫使许多中国企业立足国内、走向世界.在当前的竞争中我国许多企业已普遍取得低成本的优势,但要赢得“高质量”的美誉和全世界对中国产品的普遍认可,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质量管理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及质量管理学,美国学者最早开始研究.早在上世界60年代初,菲根斯堡姆即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Q.C)概念,并为大多数企业所接受,在提高企业信誉和竞争力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继而日本和西欧争相效仿,使得质量管理逐渐国际化,对质量管理学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引入质量管理学,并在许多大企业中推广应用.这些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活动中发现,质量管理像其他生产活动一样,也会发生大量的成本,如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进行的新产品开发和设计费、为保证产品质量的检验费、为消费者提供废次产品的包退保修而发生的损失等.这些成本费用皆因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而引起,必然要求与企业的收益相匹配.质量管理的成本与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挂钩、综合考虑,使得质量成本管理会计应用而生.它把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同管理会计方法结合起来,通过对企业产品质量成本的事前决策、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分析,不断寻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的途径,以达到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的具体内容

(一)质量成本的含义及构成

究竟什么是质量成本?根据国际上公认的说法,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既定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总和.

根据上述定义,可知质量成本内容应包括以下两大部分:

一是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它又可分为检验费用(亦称“鉴定成本”)和预防费用(亦称“预防成本”).检验费用是指按照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测试、评定和检验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它通常包括进货测试费、工序和成品检验费、在库物资复检费、对测试设备的评价费、质量评审费等.预防费用是指为减少质量损失和降低检验费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它通常包括质量管理大纲制定费、工序控制费、产品评审费、质量信息费、质量管理实施费等.

二是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各种损失.它又可分为内部质量损失(亦称“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质量损失(亦称“外部故障成本”).内部质量损失是指工厂企业内部由于生产的产品有质量缺陷而造成的损失和为处理质量缺陷而发生的费用总和.如果在产品装运给顾客之前不存在不合格产品,那么就不会发生这类成本.它一般包括废品损失、返修费、复检和筛选费、停工损失、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费等.外部质量损失是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产品缺陷而产生的由制造厂支付的一切费用总和.它一般包括保修费、索赔费、诉讼费、退货费、降价费等.

当然以上对质量成本所作的分类来自西方国家的普遍经验.随着现代化质量管理发展和现代企业管理的进步,以及因企业各部门生产、工艺特点不同,质量成本的分类方法还会发生变化和改进.所以我国企业和学者要想建立并完善真正有价值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还应当针对国情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和需要的质量成本项目分类

(二)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质量成本管理会计,即将质量成本管理纳入企业企业管理会计的范畴.目前,较成熟的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理论将其分为三部分内容:即最佳质量成本决策、质量成本控制和质量成本的核算与分析.

1.最佳质量成本决策.通过对上述质量成本组成的分析可知,质量管理项目的成本具有规律性:检验费用和预防费用在开始时一般较低,随质量要求提高而增大;内部和外部质量损失的情况正好相反.开始时,由于合格频率低,质量损失较大,随着质量提高,质量损失就会下降;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后,质量损失下降的速度逐渐减弱.上述规律正好说明:在产品质量管理上必然有一个理想点,使产品质量总成本最低,因而企业的收益也会达到最大化,这就是“最佳质量成本决策问题”,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管理决策内容,通过企业管理会计和成本分析可以帮助找到这个“理想点”.

2.质量成本控制.它是根据质量成本目标,对质量成本形成过程中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和审核,揭示偏差,及时纠正,实现预期的质量成本目标,并进而采取措施,不断降低成本.质量成本控制一般包括四部分内容,即新产品开发的质量成本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成本控制、销售过程的质量成本控制和质量成本的日常控制.3.质量成本的核算与分析.质量成本核算就是按产品形成的全过程,从投产前技术准备过程、生产制造过程到产品销售过程的质量成本核算.它是用货币形态反映产品质量状况,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的依据.实行质量成本管理核算一般可设立“质量成本”一级科目,再按质量成本的分类设置“内部质量损失”、“外部质量损失”、“检验费用”、“预防费用”四个二级科目,各二级科目下还可按具体内容设置明细项目,从而把质量成本核算同正常会计核算结合在一起.

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成本管理会计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关于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的两点思考

(一)我国目前推进质量成本管理会计存在的困难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全面质量管理,虽已积累一定的质量成本管理的经验,但仍欠缺一个完善的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企业对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普遍不够重视.

1.中国企业普遍未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和会计分析.许多企业管理者都认为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只要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满足合法合规的财务信息对外披露即可,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更是缺乏认识和研究.

2.我国现行的“企业成本法”中尚无明确的质量成本核算项目.企业管理费用中包含的“包退、包修、包换”三包费用,只反映企业产品出厂后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发现质量缺陷又未超过保修期所引起的一切损失费用.至于因质量而引起的降价退货以及索赔费用等均为包括,因而实质上只包括质量成本中的外部质量损失,对于预防成本和检验成本没有进行可靠计量和单独核算,包括目前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也普遍不能适应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的推广和实施.

3.我国对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的研究还很欠缺,特别是对于怎样将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的应用缺乏探讨.在现有的研究中,容易吧质量管理与管理会计方法割裂开来,把质量管理看做是行政行为,从而使质量管理脱离成本核算,缺乏经济效益研究,没有实现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质量成本与管理会计方法的统一.

企业应把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提升到战略层次

企业应从战略层面进行质量成本管理,以“战略定位”分析为核心,从根源上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改变传统质量成本管理以“产品”为对象的管理方式,根据不同的战略定位,采取不同的对策,为优化质量成本提供战略定位的分析框架.企业应当以质量成本动因分析为导向,引导企业从质量成本发生根源上寻求减少或消除无效的质量作业,控制企业资源消耗,使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更加有效.充分发挥战略质量成本管理的功效.以长远性、全面性的战略理念为指导.力求各个质量作业中心和环节,实现“零缺陷”,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增值的质量作业,提高战略质量管理水平.企业还应以价值链分析为重点,通过质量成本的行业价值链分析,内部价值链分析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实现价值链的有效整合,提升质量作业价值,降低质量成本.

四、结束语

质量成本管理会计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会计学科,从二十世纪末以来对西方国家许多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企业从公司战略的高度将质量成本管理纳入企业经营决策范畴,并利用管理会计的一些方法进行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实践表明,推广和应用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从而增强竞争力.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重要时期,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将成为从政府到企业必然研究的重要课题,而质量成本管理会计也必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