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点赞:6366 浏览:2223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引言

20世纪30年代末期,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促使了企业内部审计的应运而生;而后,安然事件和世通公司财务舞弊案前仆后继地爆发更是促进了企业内部审计的迅速发展.财务舞弊案件一再得以揭露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企业的内审部门.由此,企业的管理层也深刻认识到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但是目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二、企业内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企业内审质量控制的主要不足在于还没有对各个具体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明确的规范,未能建立一套可操作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现行的企业内审规范体系侧重于法律条文和道德规范等框架性条文的建设,而忽略了实际执行的内审质量控制标准,这使得审计业务在开展进程中缺乏可参照的作业规范,更多地依靠审计人员的主观经验来判断和执行审计项目,从而失去了应有的客观性和权威性.依据审计项目实施的流程,内审质量控制的不足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事前审计计划制定不完备.审计计划是对具体审计活动开展的全过程进行综合安排,在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目前企业内部审计计划还存在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和配合度不高、事前调查工作不够充分、审计项目的主要控制点选择过于草率、审计方案脱离实际等问题.

第二,事中审计底稿编制不规范.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对审计记录和审计证据进行系统整理,依据审计方案对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分类并汇总编制的项目实施说明书.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相互联系的桥梁,它不但要对审计项目实施的过程进行记录,更要重点突出审计过程中查出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受到审计人员查账技巧和审计方法的局限,审计工作底稿的重点得不到突出,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未能触及问题的核心和实质;另一方面,由于各个被审计对象的情况各异,工作底稿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格式,不规范的工作底稿不能充分支持审计报告而影响了审计质量.

第三,事后审计报告撰写不客观.在审计项目实施阶段结束之后,内部审计人员应以审计证据为依据形成审计结论与建议,做出真实准确的审计评价,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然而,目前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独立性方面表现出的不足,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对于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无法完全独立地进行客观的判断分析,最终的审计报告也难以就企业本身的经营活动和管理状况做出真实的反映.


第四,后续审计责任追究不到位.后续审计是内部审计为检查企业各部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在后期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而实施的审计.在审计报告给出审计意见之后,企业往往出于成本的考虑而忽略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对审计工作的反馈意见不采取纠正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于审计责任追究和处罚机制不到位的原因.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状况不仅仅受到内审规范制度和项目实施力度的影响,还与后续阶段审计意见的落实情况紧密相关,如果审计报告中指出的纠正措施得不到具体执行,那么企业内部审计的效果和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

三、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对策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必须具体落实到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的全过程,通过对各环节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控制,实现审计过程环环相扣的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内部审计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审前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审前准备工作是整个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环节,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工作要从审计的前期开始着手,这样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使得内审后期的质量控制得到基础保障.

首先要从项目筛选工作开始,在项目筛选的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点原则:一是要选取资金投入大、管理层重点关注的项目;二是要根据内审部门自身的实力来选取能够驾驭的、比较容易实施衡量并支配的项目;三是要选取能为企业带来增值空间,为后期工作的改进和提高有推动作用的潜力项目;四是要考虑到各个备选项目的审计风险,选取对企业的持续经营管理有促进作用而审计风险小的项目;五是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项目.

其次,审前调查工作也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准备阶段,应充分搜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尤其是要了解企业所处行业的相关信息、行业规则、行业标准.同时还要查阅分析以往年度的审计资料,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点往往可以从中得到体现,进而能够初步把握审计的重点领域,确定未来审计工作的关键控制点,提高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效率.

此外,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也直接关系到审计的效果和质量.审计方案是对项目的具体程序及其实际等做出详细安排,方案制定时要进一步明确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和审计步骤.按照目标的要求细化审计内容,在实施阶段带着目标去选择需要查明的经济事项;依照审计重点开展审计工作,能够避免在审计工作开展进程中在不必要的问题上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明确规范的审计步骤可以避免重复工作引起审计资源浪费,同时减少项目实施的随意性.

2.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管理

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审计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心,而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贯穿着整个项目实施过程,因此,加强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管理可以从工作底稿的编制规范着手.内部审计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应以预定的审计目标为指导,遵循审前准备阶段制定的审计方案逐步地开展审计工作,于此同时要将形成的工作记录编制成工作底稿.工作底稿首先必须严格符合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标准,内容完整、记录规范、客观真实;其次要重点突出、结论明确;建立和实行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级复核制度与责任管理制度也是把控审计工作质量管理的重要措施,由内部审计中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现场监督和复核工作底稿并对之负完全责任,若在审计后续阶段中发现问题,可以要求相应的复核人员加以说明补充;另外,审计工作底稿是记录审计工作全过程的重要文案,它衔接着审计证据与审计报告,工作底稿的数目众多并且重要性高,在编制过程中为保证后期更好地为审计报告所采纳,应严格按照工作进程的开展顺序编排并注明索引编号,清晰地体现相关工作底稿间的勾稽关系,形成相互间的链接和索引以方便查阅.3.审计报告阶段的质量管理

在审计实施阶段结束之后,依据实施阶段编制的审计底稿和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可形成相应的审计结论与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提升审计报告的质量和水平,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审计报告要完整清晰,具备报告应有的各大要素,不遗漏任何一点重要的审计证据和审计发现;二是要客观独立地对审计发现进行深入分析,不能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要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和问题的实质,时刻围绕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缺陷寻找,为经营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三是审计结论的立意清晰明确,必须严格依据审计发现得出的,审计结论一定要有规可循,更要体现出审计人员客观公正的审计原则,对于审计结论进行阐释时的用词要简单明了;四是最终的审计建议对于指向的部门而言首先必须要切实可行,这样才能确保后续的审计意见能够得到落实,其次对于企业整体经营管理而言还要具有一定的建设性,有利于加强内部控制、改善内部管理并能有效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

4.后续审计阶段的质量管理

后续审计是内部审计为检查相关部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时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而实施的审计,督促其是否遵循审计建议就已发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建立和完善内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是提高内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促使各级内审人员明确划分各层次应该承担的责任,强化质量控制的责任意识,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实现预期的审计目标.为了有效实施内审质量责任追究,审计人员应将后续审计作为一次新的审计过程来严格实施,事前确定后续审计的时间和人员、编制后续审计的实施方案、重点突出主要的审计决定和建议落实情况、以及纠正措施可能产生的影响和结果的报告,据此才能充分体现后续审计阶段的质量水平.

体系思考[J],财会通讯

[7]毕秀玲、薛岩,2005: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审计研究

(作者单位:浙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温州分公司;浙江温州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