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与

点赞:3172 浏览:91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引言: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速发展,社会企业需要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这就催生和促进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工程硕士的培养不同于学术型硕士,它主要是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实践和实际生产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为社会培养出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1].工程硕士的教育培训,是为企业技术自主创新提供最基本的人才保障和培养高层次和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提升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并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有效途径[2].经过十几年的教育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却还远远没有到达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究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传统是培养学术型人才,人们对工程硕士还不够了解,在社会上没有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将对我国工程硕士的培养现状及培养模式做几点思考.

一、我国工程硕士培养现状

我国工程硕士的培养一般都是从学校培养工学硕士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其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是没有突破工学硕士的框架,除形式上要求培养中结合工程实际外,但实际上并未完全按照工程硕士的特点来设置相应的培养方式和教学内容,其培养工作基本上与工学硕士十分相近,这种培养方式,与企业所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有一定距离.据不完全统计,企业大部分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主要是从事产品生产、设计开发和经营管理工作.而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时间还比较短,还处于摸索阶段,一些能够培养工程硕士的高校,其培养模式主要侧重于技术应用、科研实践和工程管理方面.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般都能保证半年以上的专业方面实践教学,其毕业论文的选题往往被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更加倾向于实践应用方面能力的培养[3].但是在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还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注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招收生源的层次不高.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起步晚,学生认可度不高,报考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学生大多来自三本院校,导致专业学位存在生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状.

培养过程具有“学术化”倾向.首先,没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目前工程硕士的课程与工学硕士的相比较,只是稍微作了调整;其次,工程硕士的培养内容大多取决于导师的课题和项目,没有专门乏针对性课程设置,而且导师的指导没有系统化,这写都使得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够清晰.

实践教学平台缺乏.一份对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三所高校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及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明:63%的人认为实践课程缺乏,88%的人对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不满意[4].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实践方面遇到的困难,主要是在企业实践方面:首先,供学生进行实践的企业数量不足;其次,实践企业积极性不高;第三,企业对学生实践没有系统性的措施,其培养过程往往比较单一,与高校的合作主要停留在合作项目上,并未将合作的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社会上还没有得到大范围的认可.一方面,由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门槛低,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往往无法满足企业生产实践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导师队伍工程实践经验欠缺,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实践平台仅限于合作项目,与学生深入技术研究不匹配.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培养的效果,使得社会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评价偏低[5].

二、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思考

1.强化市场导向,开展工程硕士教育

科技进步和经济竞争都是工程硕士学位设立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欧美,企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直接促进各个大学开发出一系列重视实践取向的工程专业性培养计划,大学的自主性很强.而我国的工程硕士教育是政府部门的指导下根据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导致了高校的被动性.所以我国高校可以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前提下,适当强化市场的导向作用来开发相应的工程硕士培养计划[6].

2.加强招生宣传力度,创新招生模式

高校在招生宣传时,应当突出宣传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特点及就业前景,吸引优秀人才前来报考.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招生宣传力度不够,招生模式单一,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来改善招生的现状.

首先,除了招收应届本科生外,全日制工程硕士也应适当招收有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员.这样做的优点包括:第一,社会人员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更加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知识比较欠缺,更需要哪些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因而在学习中针对性往往更强,学习效率会更高;第二,应届生与在职人员一起上课,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弥补基础理论和工作经验方面的不足,一举两得.

第二,可以探索招收本硕连读类工程硕士.工程硕士的动手能力往往比不上已参加工作的本科生甚至职校生,就业前景不佳.通过本硕连读培养工程硕士,可以在本科期间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加深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在硕士期间加强实践,增加实践的时间,让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到实习单位的工程建设中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第三,可以有序衔接本科教育与硕士教育.培养本校优秀本科生优先升硕,推出类似“优秀本科生”项目.入选这一项目的学生可以在报考本校工程硕士时享受一定的优先选择权或者获得硕士奖学金.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程硕士的生源素质,还可以提高所在高校本科专业的第一志愿报考率.

第四,可以加强企业参与工程硕士培养的积极性、主动性.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为其量身招生方案,为企业招收他们急需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在研究生面试时,可邀请专业领域的企业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面试组,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应用能力和相关素质进行全方位考察.

3.推行校企联合,完善双导师制度

建立完善双导师制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逐步形成的共识,是提高其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由于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效学习的年限只有三年,其实践操作性强的培养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应用性和启发式的教学,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强调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教学,这对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首先,课程设置应主要围绕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第一,理论知识应当适度化.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理论教育课程要根据其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来确定.要以实际企业应用为方向,以综合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的设计.第二,突出企业实践和企业应用.在达到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加强其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实践教学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其次,课堂的教学可灵活多样.既可采取老师宣讲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可引进一些企业内部既有理论基础又有事件经验的技术骨干人员,结合自身的切实经历和实际工程案例来进行讲解,这样就能使课堂环境更加接近于工程实际,学习课程也更具有实际操作性、系统性和真实性.如果工程硕士是在这种模式的教学方式下成长,既可以增长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能进一步提高其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4.重视实践教学,建立产学研教育基地

工程硕士的实践培养是其教育培养的重中之重,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教育是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需要广泛建立产学研实践基地,构建各行各业形式多样的实践平台.校内实践基地的建立,可依托各级别的重点实验室、各类工程教育培训中心等实践平台开展;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可依据相关企业实际生产项目,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来构建工程硕士的锻炼平台,使工程硕士参与到企业实际工程项目中去,使其理论知识能和现场实践锻炼有效结合,实现工程硕士的理论知识在企业生产中的软着落,成为企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专门技术性人才,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专业升级,以及向高技术领域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