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下的人力资源现状

点赞:28128 浏览:13035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源泉,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力资源状况如何,以及人力资源是如何得到开发和利用的,直接决定了该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本文从人力资源的概念出发,对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做了简要分析.

关 键 词:人力资源;劳动经济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市场也急需高素质的国际通用性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可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两个阶段.“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早在1954年就由彼德·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成熟,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企业所广泛接受,并逐渐取代人事管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发展,也不断成熟.人们更多的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如何为企业的战略怎么写作,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如何向企业管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变.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标志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阶段.毫无疑问,人力资源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本文将从人力资源的概念出发,在劳动经济学的视角下对我国的人力资源现状做简要分析.

劳动经济学下的人力资源现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劳动经济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一、前言

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是存在于人体中的一种能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经济资源,又称为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本.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源泉,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力资源状况如何,以及人力资源是如何得到开发和利用的,直接决定了该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英国的一位经济学家——哈比森曾经在论述人力资源时说过这么一句话:“资本以及资源都是被动的生产要素,人的职能是积累生产资本、有效开发自然资源、促进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发展以推动国家发展进程,因此可以说人力资源是国民创造财富的根本基础”.随着对人力资源研究的深入,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经通过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得到证实.通过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预测,人力资源生产要素的贡献率在发达国家占到了49%,在发展中国家占到了31%[1].因此,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中国自然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等现实的问题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得到解决的.但是人力资源就可以通过一定的教育和健康投资等方式,加以积累和改善的.因此,中国的发展,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上.

二、劳动经济学下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1)人力资源基数较大但是素质较低.我国人力资源总量巨大,可以说人力资源总量非常丰富,因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也是我国基本的国情.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的增长速度得到减缓,从1970年的25.83%下降到1998年的19.14%,人口的快速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的根本原因,我国的人口总量仍在继续增加.根据相关部门统计,2005年底我国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13.08亿人,约占世界人口的21%.其中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9.34亿(男性4.75亿人,女性4.58亿人)[2].人口的大量增长给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形成了数量多但质量差的恶果.一方面人口的快速增长加大了资源利用的负担,造成了社会没有更多资金进行教育投资,完善提高人口素质所必需的条件.另一方面,在人口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下,为了实现经济的增长目标,又不得不依靠劳动力数量优势来完成目标,从而在无形中又促进了人口数量的增加,这便就形成了一种以数量替代质量的恶果,如图1所示.

图1人口扩张的恶性循环图

(2)适应经济发展的人才资源过度稀缺.人力资源质量不高,除了体现在人口整体素质不高以外,更重要地是体现在就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如今人口劳动力总量尤为丰富的条件下却出现了某些行业劳动力的短缺,例如许多大城市包括北上广等地,近年来技工和熟练工的供给出现了严重不足,导致很多企业不能招到合适的工人.这就出现了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矛盾,最终就导致失业的发生.失业的产生并非是因为缺乏就业机会,而在于劳动者本身缺乏相应的技能.特别是当今是科技时代,技术需要不断更新,而劳动者的知识却并未更新,由此就出现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现象,这将成为抑制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矛盾,甚至会削弱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让人力资源充足的优势不能发挥出来,反而给经济增长带来压力.

(3)人才资源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如今,发达国家的第一,二产业的产值以及人才资源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经相对下降,第三产业的产值以及专业人才资源急剧上升,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尤其是信息产业人才,生物工程产业人才所占比重相对升高.然而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人才资源结构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表现出极大的不协调.这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的人才所占比重相对过高,而第二、三产业人才资源所占比重偏低,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的人才资源严重不足.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人才资源在产业结构上的分配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我国必须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来对我国产业结构以及人才资源的分配做出调整.


(4)人才资源地区分布不合理.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为了快速发展经济,制定了一些地方保护政策,倾向东部沿海地区,导致人才大量涌入这些地区,最终导致人才的不合理布局.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物质资源丰富,人口比例为全国的60%,但是却缺少人才资源.根据1995年全国对1%人口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的人才,东部所占比例为2.72%.中西部所占比例为1.89%,在西部地区的公务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占39.4%,而在全国,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平均为59.1%,在1978~1998这二十年间,西部地区的人才继续外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所占比重由15%下降到了11%左右[3],这就表现出了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人才分布的不合理.

(5)职工培训投人少.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严格,对其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在职业培训投人方面的经费却严重不足.我国制定的职业培训指标在1996年的世界竞争力报告中仅仅排在第29位.在我国的国有企业当中,大部分都只是象征性的拨一点款进行教育、培训,年人均基本都在10元以下[4].大多数亏损的企业,已经没有经费来进行岗前和中期培训.

(6)人才资源流失严重.如今,改革开放已经30余年,据统计,到2000年时,我国的出国留学人员已经达到40多万,但是其中学成回国的仅有13万,还有近30万人才留在了海外.也就是说留学生的回归率在20%左右.而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留学生的回归率与滞留率为2:1时是最佳状态[5],然而我国的情况正好相反,可见我国人才资源流失现象相当严重.

三、结论

通过在劳动经济学的视角下分析表明,由于我国人力资源受到质量不高的影响,造成了总体水平偏低.中国庞大的人力资源基数并没有使人力资源质量总体水平提高,相反由于较低的素质使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因此,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说,中国仅仅算是人口资源大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并非人力资源强国.现代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人才的基础上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人才的缺乏与劳动力的过剩,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人口众多之所以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是中国人口整体素质偏低,人力资源没有发展成为人力资本,得不到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