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

点赞:13034 浏览:5727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高校扩招和中国经济的发展,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发严重.本文通过对产生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建议.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难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高校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随着1999年高等学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据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再加上每年高校未就业毕业生,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变得非常严峻.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

(一)大学生自身原因

1.缺乏职业规划.很多高校毕业生到了大三、大四马上快要毕业的时候才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太过盲目,随意性大.有些同学觉得这个工作也好,那份工作也不错,也有些同学觉得那个工作都不和自己心意,挑来挑去,最终都错过了就业的大好时机.

2.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随着高等学校扩招,高校入学门槛越来越低,生源来自全国各地,良莠不齐.有一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没能学到专业方面的知识,存在知识面窄、实践能力差、依赖性强及创造力弱等缺陷.并且缺乏人际沟通能力、社会信息收集能力、情绪控制不良等情况让就职单位望而却步.

3.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经过三年或者四年的大学生涯,对自身所要参加的工作岗位期望较高.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检测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但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为每个大学生量身固定的工作.一旦学生不能找到心仪的工作岗位,心理就会产生较大落差,就会对大学生的就业形成障碍.

(二)高校原因

1.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增加.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招,大学生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平民教育”,导致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多.同时,每年的的就业大学生人数也快速增长.虽然我国同期经济也在飞速增长,但与之增加的岗位却远远低于大学毕业生人数增长的速度,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

2.高校培养目标不合理.当前,许多高校的专业设置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其培养目标也不能适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专业趋同现象严重.当今高校为了升格为综合性大学,几乎每个专业都有涉及.即便不是自己学校的优势专业,也会挂个专业进行招生,导致高校培养出来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人数众多.第二,忽视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许多高校只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而忽视其综合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学生大量涌现,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工作节奏,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

(三)社会原因

1.经济危机影响.2007年爆发的次级贷危机引发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还没有消褪.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的经济也受到较大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涉外的企业受到的冲击更大.这就迫使企业减少开支、缩减岗位.对大学生就业存在较大的影响.

2.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在我国,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对用工的要求相对较低,非大学生经过简单的培训也能胜任.而雇佣高校毕业生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3.就业壁垒严重.当代大学生毕业时,有些父母对待子女的工作大包大揽,甚至行不正之风促使自己的子女就业.导致其他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就业.另外一方面,性别歧视在单位招聘时经常出现,对于女大学生就业不利.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及早做好职业规划.大学生应该从已跨入大学校门开始,就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从大一就可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全面认识自我,并针对性的了解职业相关知识;对大二大三的学生则应该学习有关社会职业知识,同时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对于大四学生,除了及时了解学校发布的就业信息,还应该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强化教育,例如面试技巧培训、模拟面试培训等,同时加强职业心理教育和辅导,做好面对就业挑战的充分准备.

2.加强自身能力培养,树立正确择业观.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也应该广泛涉猎其他知识,更应该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要拥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主动.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大学生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对于大学生就业有很大的帮助.转变一次性就业的观念,树立多次择业的思想.通过分析自己,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的实力,明确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

高校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高校专业和课程建设必须与大学生就业相结合,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应当适应市场和社会的要求,深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根据不同的办学层次、类型和定位,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不同的需要.


高校应当把就业指导课程明确列入教学计划,并作为必修课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建立就业指导机构,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怎么写作体系,加快就业指导机构对外交流,拓宽就业资源,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

政府和社会给与支持

政府部门应调整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和就业率提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高端怎么写作业等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投资,以吸纳知识性人才的进入,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

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消除对大学生的就业歧视.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取决于大学生的择业观,而且也取决于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如果用人单位广纳各类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消除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性别歧视、社会关系歧视、地域歧视、形象歧视、教育背景歧视、健康歧视、工作经历歧视等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良好的作用.

作者简介:徐先战(1984-),男,山东菏泽人,菏泽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