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

点赞:11729 浏览:475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通过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分析探讨,对我国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进行思考,并通过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的反思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 键 词:德国;“双元制”;中等职业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经济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但仅仅三十年后,在一片废墟中德国就重新恢复并发展起来,成为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强国.人们对奔驰、宝马的喜爱,对德国产品的定位更是为这个国度蒙上了神秘的面纱.细细查来,被誉为促进德国经济发展“秘密武器”的“双元制”职教模式成为其成功的重要原因,那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到底有何种神奇之处?它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会有什么样的启示作用?笔者有幸参加了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赴德学习的机会,在为期不长的时间里,对德国的双元制有了一定的了解,结合本人在学校十余年的职业教学经验,有了以下的感悟.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特点

德国的双元制主要依托企业,学生在基础教育(相当于我国的九年义务制教育)完成之后,就可以选择进入职业教育体系.主要的任务就是以企业需求为背景,进行职业方向的选择,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所选的专业进行学习.而学生接受职业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在企业实习的过程.双元制的“双元”是由职业学校的教育和企业的培训两部分组成.学生的学习周可以按照2:3,或者1:4的分配比例进行学校和企业之间分配,即每个星期只在学校学习一到两天,其他的时间都是在企业度过,但需要企业和学校之间进行具体商榷.重实践轻理论,理论怎么写作于实践教育理念,使得德国在各行各业中所形成的经验技巧得到很好的传承.从德国任何一个场所,我们都可以看到每一种摆设、用具,哪怕是一个纸杯,一个开关,尽管材料并不是最好的,但其制作的工艺水平都十分精湛,这完全得益于他们重视职业技能培训的结果.

德国“双元制”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职业教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严谨务实、精益求精是德意志民族突出的特征,体现在教育上就是不盲目追求文凭和高学历、注重教育的实用化与技能的提高.这种传统文化对德国的影响根深蒂固,双元制在德国不是高等教育的补充,而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绝对统治地位,拥有75%的比例.由此可见,德国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1.学校教育方面

德国的班级采用的是小班教学,每个班人数基本上都在二十左右.课堂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不拘泥于形式,师生在互动中完成了教与学,知识容量很少,确实真正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比较轻松,而一旦进入大学阶段,要求将会非常严格,学术水平必须达到一定的层次,学生非下苦功不能完成其学业,德国的大学学制起码是5年,有的是6~7年.

德国的初中教育从5年级开始分流,学生有完全中学、实科中学、和主体中学三类学校可以选择.虽然后两类学校主要为双元制培训做准备,而完全中学主要为进入高等教育为目标,但是三者之间可以相互渗透,学生们可以依据个人喜好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而且在进行完双元制培训之后,学生依然可以取得高等学校入学资格后进入高校学习,而完全学校的学生也可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进入双元制培训体系.

德国教育体系不仅体现在制度的灵活,双元制培训内部对于工作岗位设定每年也都会发生变化,一些用工不断减少的岗位也在消失,而一些新兴的岗位也不断的充实到双元制的培训体系中,从而不断的适应这个社会.

2.企业方面

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企业拥有绝对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入学开始,企业就已经和学生签订了一份培训合同,学生在进行双元制培训期间,企业必须有专业的培训教师和机构,每个月企业方面还会支付学生800-1000欧元的工资.如何提高这些准员工的技术水平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而在未来老板的面前,学生也会努力掌握技术.实际上,毕业后的员工一般会成为企业最忠实的经营者,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会远远强于成年后招聘进入的员工,并且他们的子女也会成为这个企业未来的参与者.

二、我国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问题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学生入口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天之骄子”的梦不在难以实现,中职已经很难进入家长的考虑范围,由此带给中等职业教育的问题也原来越严重:学生生源素质的不断下滑.

再就是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让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学习充满恐惧,无法应对的学生,去应对大量的课堂理论学习,让这些疲惫的学生对职业教育也失去了兴趣.不是他们不学习,而是我们没有给他们想学的东西.

第三个问题就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出口问题,也就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因为生源质量的下滑,课堂教学没有贴合市场,使得毕业生越来越无法满足人才市场的要求.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都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新员工基本上都可以在半个月的员工培训中掌握,毕业生无法形成自身的竞争力.再加上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持续走高,工作岗位更显稀少.中职生如何在市场上找到自身的合理定位,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成为中等教育需要面对的最直接的问题.

三、双元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第一,树立良好的职业教育观念,加大职业教育宣传.普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有大学生毕业后重新学习技术的也不再是新闻,而与此同时,大量技术工种的短缺,致使高薪聘请技工的新闻不断出现在报刊杂志上.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我国传统的“士农工商”的等级理念和重视政治人才的培养,轻视技术人才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而这种改变将给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带来很大的机遇,而德国的职业教育理念我们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

第二,加强校企合作,形成有效的订单式培养,在学生入学之前为他们找到工作.德国的职业教育体制,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企业的参与.在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教育出来的学员企业不想要,因为对企业而言,这些学生一肚子的理论知识,却做不好最基本的工作,每一个新员工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岗位培训.换而言之,企业想要的员工学校给不了.这不由得让笔者想起来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技校“.笔者的父母都是国营企业的工人,对国营企业的技校工人多有接触,相对而言,他们的技术水平相当高,对于这部分成熟的技术工人而言,他们现在正是我国缺少的高级技工.可是我们大家都知道我国大部分国营企业的倒闭原因,其中技校正是他们身上庞大的负担之一.看来完全由企业主导的技校是不可行的.那么这又是为什么企业不能为自己培养所需的人才呢?笔者进行了相关的市场调查发现,现在市场上的大部分企业,因为大量“青蛙型”员工的存在,也就是员工的不断跳槽的困扰,使得企业不愿意投入大量的精力对员工进行培训.如果中等职业学校能改变方向,把为企业培训员工作为自身的职能,中等职业教育一定可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第三,学习内容遵循学以致用,够用为度的原则.从德国双元制学习模式中对学校学习时间的安排我们可以看出,中职生的理论学习应该更为简化,比如很多中职生感觉困难的数学和英语,数学可以取消,英语应更为实用化.

第四,有效地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在达到企业要求的基础上,完成对学生的拔高.学生的眼见应该被拓宽,相关领域也应有所了解,从而给人才的流通带来可行.

第五,师资队伍的建设.德国双元制中学生所面对的老师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的理论课老师,另外一类是企业的专业培训师,并且德国教师大部分都拥有所教专业相应的工作经验.在我国,如何提高中职教育中“双师型”的比例就显得很关键了.首先,国家必须制订严格的职业教师考核和上岗制度,规定每一位职业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知识以及专业方面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学校还应该聘请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来学校;其次,应该重视对职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分批次安排职业教师去企业或者是生产怎么写作一线进行实践和调研,以扩充和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经验;最后,应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职业学校可以直接将教师评职称与“双师型”教师建设挂钩,国家也可以提高对“双师型”教师的补助,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作者单位: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