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控制权刍议

点赞:4982 浏览:1873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改革开放30余年,伴随着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家族企业不断壮大.有些企业正逐步完成向现代家族企业的转变.家族企业的控制权问题成为其能否实现这种转变的焦点.本文试图通过对“国美控制权之争”事件的解析结合相关理论尤其是控制权理论以探求家族企业中控制权转移的必要性并提出适合我国家族企业的控制权转移模式.

关 键 词:家族企业;控制权;控制权模式

一、引言

1.控制权理论

所谓控制权,广义上来说是指对公司可利用的资源的控制和管理的权力.实用地讲,控制权即通过行使法定权利或是施加压力实际拥有选择董事会成员或其多数成员的权力.本文所指的是可以控制公司资源和经营的实际控制权.

股权和控制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核心控制权就是以控股权为基础的控制权.有许多企业存在物质资本所有者(通常是控股股东)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股权冲突,实质上就是双方争夺核心控制权造成的冲突.冲突的解决指向股权的让渡,而大股东向人力资本所有者让渡核心控制权的态度显然是消极的,因为他们不愿意看到自己的核心控制权被弱化.严格来讲,控股权与控制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拥有控股权并不一定拥有控制权,拥有控制权并不需要一定拥有控股权.鉴于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这里对上述两个概念不予严格区分.

2.家族企业的界定①

西方学者主要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对家族企业展开规范的学术研究(Chami,2001),国内学者自98年开始意识到该研究的重要性.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家族企业所下定义,笔者认为,家族企业是指家族成员实际拥有核心控制权的企业.由定义可知,家族企业中的控制权问题并非天然存在的,而是与企业自身不断向前发展相伴而生的.

3.家族企业各发展阶段控制权的状况②

家族企业有着鲜明的特征,即无论在哪个阶段,家族都有着强烈的保持控制权的.将自己亲手辛苦创立的基业交予他人管理总会使他们忐忑不安,他们退出企业经营决策层往往也是被动的.

(1)企业创办初期

这个时期,控制权的高度集中更有利于家族企业的发展,集中集权能够避免委托写作技巧成本.家族创业人员亲力亲为,参与到各项企业事务中,依靠这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此时,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高度集中,无写作技巧成本和监督成本,企业的管理效率接近最大化.

(2)企业成长阶段

伴随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需要更加专业化的管理.家族观念保守、封闭的弊端开始显现出来.理性的创业者开始引进外部的人力资本,但大多是“家族影子成员”,家族内部因争夺控制权开始爆发冲突,家族企业的内在优势转化为阻碍其发展的劣势.这个阶段,虽然家族成员仍然控制所有权,但所有权呈现出家族内部多元化的格局,且真正来自家族外部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不断增多,家族对企业的控制权弱化.

(3)企业成熟阶段

这个阶段的家族企业控制权呈现逐渐分散的态势.家族企业在融资上大多选择股权融资,成为上市公司.融人上,职业经理人开始慢慢进入家族企业并成为家族企业的重要角色.此时,创业人员往往退出企业日常运行成为董事长,将企业的经营决策权交由职业经理人.家族企业的控制权和所有权不断分离,日益成为资本大众化、风险大众化的企业.家族企业出现企业主与外部写作技巧人的委托写作技巧关系.

Berle和Means(1932)认为,随着专业化分工和职业经理人的引入,最终会导致家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成为职业经理人控制的现代企业.外部写作技巧人将逐渐取代内部写作技巧人成为企业剩余控制权的掌控者.

二、家族企业的控制权争夺——以国美为例

1.“国美控制权之争”简介

首先,国美完全可以界定为家族企业.公司创始人黄光裕及其亲属所持股份超过30%,高于相对控股的临界值;黄光裕本人长期担任国美董事会主席,入狱后仍手握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国美电器成立于1987年1月1日,于2004年6月以借壳的方式成功在香港上市,目前市值达564.46亿港币(截止到2011年7月5日16时收盘),是中国大陆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旗下直营门店1200多家且计划在今年增开400家.2006年国美收购永乐,当时两家公司的掌门人就是黄光裕和陈晓,他们正是这场国美控制权争夺战的主角.一年后,国美以至少36.5亿元的高溢价成功收购张大中一手创办的大中电器,此人现任国美董事会主席.黄光裕、陈晓和张大中三人之间的恩怨情仇使得国美的控制权争夺更为扑朔迷离.多年来,三人共同“演绎”了波云诡谲的“江湖大戏”.

家族企业控制权刍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委托写作技巧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国美事件”所体现的家族企业治理问题

在国美的案例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家族企业在公司治理上存在一些问题③:

(1)家族财产所有权对企业法人权的干预

家族企业财产所有权对企业法人权的干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国美的大部分股权(约合35%)掌握在黄光裕家族手中,黄以此为基础控制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并有私自挪用公司资产以满足个人资本运作的之嫌.二是企业的传承问题.家族企业多有家族观念,企业的控制权总是倾向于在家族内部传承,从928股东大会黄光裕提名其胞妹为执行董事及国美的实际控制权最终落在其妻手中便不难看出,尤其是黄入狱后的一系列举动都指向了这种控制权的家族内部转移.实际控制权受让者管理能力的不确定性给公司前景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2)人力资本缺失

我国家族企业在人力资本上的缺失来自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家族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的高度集中使得家族牢固掌握企业控制权,企业的人事任免强调家族化,职业经理人得不到重用,这样的企业无法吸收优质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再加上我国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并不成熟,企业控制人基于对外部管理人员的不信任不愿也不敢让权.在国美这样资本较为开放的上市公司,上述情况依然显著存在.陈晓作为国美日常运行的主持者长达数年,与黄光裕享受同等规格的待遇,在黄入狱后临危受命写作技巧董事会主席并带领公司上下共度难关却依然无法得到黄的真正信任,最终只能黯然离去.其次,人力资本无法参与利益分配,这就涉及到委托写作技巧中的股权激励问题.(3)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志.在我国大多数家族企业中,家族企业主不仅是最大股东而且是企业主要经营者.这样为企业的决策就带来了风险,企业的所有者掌握控制权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从企业的使命、战略、方针到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事务都是由家族企业主做出决定,这样在无形中企业就烙上了家族的印记,企业的发展受制于企业主的自身人格魅力.“人合”的公司要想适应市场竞争,发展壮大成为现代企业,客观要求其逐渐转变为“资合”,这就同时要求公司治理由“人治”转变为“法治”.传统的两权合一的家族企业在向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转变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极大的障碍.国美作为行业龙头上市企业既有转变的条件又有转变的必要性,最终以职业经理人陈晓的退出宣告这个转身有多难.

3.小结

国美控制权争夺的双方分别是黄光裕家族和以陈晓为代表的职业经理层.双方采取的所有举措都围绕着以股权为基础核心控制权展开.在928特别股东大会召开前,黄多次声称要通过出售私有不动产获得资金回购国美股票.而黄对陈晓不信任感的集中爆发基于三点:一是陈晓利用老交情(现贝恩资本负责人在大摩供职之时曾主持运作永乐上市)引入贝恩资本并完成转债.转债成功后的贝恩资本持股10%成为第二大股东.二是陈晓意在进一步推动20%的增发计划.三是事件初期,陈晓成功推动3.83亿股针对105位高管的股权激励.第一点使得黄光裕的控股地位面临潜在威胁,第二点使得黄光裕家族随时有可能失去相对控股权,第三点使得陈晓既充分笼络了人心又稀释了黄的股权.黄不得已威胁要将私人所有未上市的近400家门店分割出去.从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自黄光裕入狱起便有陈晓一方增长涨,黄一方消弱之势,陈晓也由此逐渐萌生争夺控制权的念头.

家族企业转型的痛苦和困惑.有学者在分析国美控制权之争时便指出不仅国有企业需要改革和转型,家族企业同样需要.国美事件充分体现了家族企业转型的痛苦和困惑.关于家族企业的发展方向的问题,实质上是其控制权转移(由家族所有者向职业经理人)的问题,进一步讲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否分离的问题.这既是质的问题又是量的问题.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趋势,两权分离正是这种制度的特征.这样,处于转型中家族企业为顺应客观趋势就会被动接受两权分离.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有着沉重的路径依赖,表现为对控制权的难以割舍和对两权分离的强烈排斥.国美控制权争夺昭示着家族企业这种因转型而带来的痛苦.积极的一面是,整个事件让我们看到控制权的争夺要在既定的游戏规则下进行,过往家族企业一言堂的现象不复存在,代之以相对公平条件下标的(股权)明确的博弈,这也体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现代精神.

为了美好明天的家族企业不得不承受痛苦,但是明天是否真的那么美好依然存在疑问.有学者认为④当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有相互融合的趋势,并将两权融合的企业制度称为“当代企业制度”以区别于现代企业制度.该学者由此推出,家族企业就是当代企业制度的实践主体,是天然的当代企业.这就引发了另外一个问题,对于家族企业,两权分离的最佳程度如何界定?痛苦过后是困惑.(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