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影响因素优化政策

点赞:16843 浏览:721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财务治理是一种协调和规范公司各利益相关者财权的制度安排机制,既是一种以股东为主导的治理手段,也是一种决策程序和利益制衡机制.公司财务治理的根本目标是确保公司内外部各个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对称和利益制衡,在公司内部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进而实现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财务治理问题的实质就是财务治理主体在既定的财务治理环境及变化过程中获取最优化的财务治理效率,最优的公司财务治理效率可以表达为以最小的治理成本取得最大的成本收益.因此,财务治理的根本任务是采用一定的财务治理手段,协调公司各方利益者之间的权责关系和利益冲突,合理配置财务权限,减少公司写作技巧成本,控制和防范委托写作技巧带来的逆向选择风险与道德风险,以实现企业财务治理效率的最优化.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影响因素优化政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财务治理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一、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失效现实背景

近年来,从实务界来看,我国资本市场频繁发生上市公司披露虚检测财务信息、大股东挪用或侵占上市公司资金、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管理人员侵蚀股东利益、股东欺诈债权人及人为市场操纵等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外部投资者的利益,也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造成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低下,“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情况较为严重.究其原因,多数是由于其公司组织结构以及财务治理结构不完善造成的.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存在国有股比重大(见表1)、股权高度集中、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的内部激励不足的弊端,公司对高管层几乎没有财务激励机制,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也带来了经营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易促成典型的公司内部人控制的形成;另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资本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见表2),但银行并未充分履行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督权,而且由于渠道问题,中小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督权也无法到位,其自身的权益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债权治理失效、中小股东治理失效无疑为内部人控制提供了外部环境.

总之,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不足已成为当前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领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股权分置、两权分离的环境下,多途径地提升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效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影响因素

第一,融资结构对公司财务治理的影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一般由股权资本和债券资本组成.一方面,股权融资是一种无到期日、无需还本付息的“软约束”.股权融资有利于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盈利能力,且股票配股不需要流出,甚至在经营困难时连股利都无需发放,低成本的股权融资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公司财务治理收益.股权融资对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影响是通过股东对公司的内部与外部控制来实现的.赵凤莉(2011)以沪深两市1484家上市公司2009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结构与财务治理效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运用Eviews5对反映股权性质的指标与公司绩效(ROA指标)的关联性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表3的回归结果.从表3可看出各指标通过了5%的t检验,高管人员持股比例、法人股比例、国有股比例、流通股比例与公司财务治理效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故合理的股权融资结构是优化财务治理效率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债权融资对上市公司股东财富和经营业绩的波动有稳定的作用,例如:由于负债利息的节税效应,一定程度的负债率会对公司财务治理形成一种担保机制,利于维护股东权益;一定程度的负债率也能增强经理层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使其极力控制经营风险,提高资本收益率,降低所有权、经营权相分离所带来的公司写作技巧成本.但是,过高的负债比例也会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因而,适度的负债率对于企业降低筹资成本具有杠杆效应,利于提高企业财务治理效率.

第二,信息不对称对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影响.在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系统中,财务信息的生成程序、生成质量和呈报机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公司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通常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矛盾,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司财务治理效率.作为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信息生成者(包括控股股东、董事会及管理层)通过内部人操控,直接干预公司会计政策及会计技术处理程序、信息披露流程、内部审计制度及财务控制机制等,对财务信息的生成质量和呈报机制有着最直接、决定性的影响;作为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信息接受者和检验者(包括中小股东、主管部门、供应商及债权人等)只能被动接受、质疑公司财务信息,在公司财务治理权配置中处于劣势地位,当他们对公司不满而采取行动时,公司可能面临被接管、破产或并购重组的命运,财务治理则一度陷入混沌.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外部财务治理机制.

第三,财务治理成本对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影响.财务治理效率是指治理收益与治理成本的比值,比值越大,财务治理效率则越高.最优的财务治理效率是在给定的治理收益条件下实现治理成本总和最低,财务治理成本是因投资者和经营者利益目标相冲突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具体包括写作技巧成本、组织成本与执行成本、交易成本,即AC(财务治理总成本)等于a1(写作技巧成本)等于a2(组织管理成本,包含交易成本).由于a1+a2≥2,当且仅当a1等于a2(即管理者的写作技巧成本等于投资者承担的组织管理成本)时,才能实现(a1+a2)min等于2,即总成本AC最小.因此,要想降低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治理成本,合理构建财务治理机制及合理配置财务权限,控制写作技巧成本和组织管理成本是提高治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三、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提高对策

首先,改变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提高负债融资比例.对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提供直接薪酬激励的同时,也需要适当改变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通过提高负债融资比例来间接激励经营管理者,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优化公司的财务治理效率.提高债务资本在公司资产结构中的比例,一方面对经营管理者投资于盈利能力较差的项目或高风险、高成本、低效率的扩张行为能够发挥很好的约束作用,同时能够抑制控股股东的过度投资行为,另一方面,经营管理者在偿债压力的驱动和激励下,会设法提高资本回报率.同时,在适度的负债经营环境下,会激发起公司经营管理者加倍努力经营的意愿,不断提升企业的未来价值,在长远利益上实现企业市场价值的增值.其次,在公司财务治理中推行“独立审计”,确保利益相关者间信息的一致性.独立审计在公司外部财务治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实质就是公众利益的代表,一般通过社会相似度检测机构来完成独立审计工作,因其传递的信息具有权威性,公司各方利益者常以它作为评判公司经营业绩的标准.独立审计不仅能揭露公司内部财务治理失控与舞弊行为的事实,还能制衡公司内部各方利益主体的财权.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在完善治理结构过程中,要明确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的职能,制定并严格执行信息披露管理制度,为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创造条件,有效保障政府机关、债权人及中小投资者等相关利益者及时获取真实、准确、完整的财务信息,是上市公司提高财务治理效率的重要保证.


再次,优化财务治理结构,降低财务治理成本.一方面,完善财务制度安排,减少并规范国有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间的关联交易,并且通过国有股权的协议转让、员工持股、国有股权回购及管理层收购等手段,来加大国有股减持的力度,控制并减少公司委托写作技巧成本.另一方面,合理设计薪酬契约,优化财务激励治理结构.为了能够有效解决上市公司管理者内部人操控问题,在设计薪酬体制时应适当增加风险报酬的比例,采用持股多元化的年薪制模式,合理分配剩余索取权,将长期激励于短期激励两者有机结合,促进公司内在的自我激励机制的自动形成,使经营管理者的目标与股东的目标趋于一致,降低财务治理成本,共同为提升公司经营效益而努力.

最后,建立主银行相机治理机制,强化财务监控治理.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针对上市公司债务资本较高及债权人治理效应较低的现状,可以引入债权人“相机性控制”机制,建立主银行相机治理机制,在公司破产清算、并购重组、暂停营业及终止上市等程序中,确定债权人(尤其是银行)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银行的财务治理能力.银行相机治理机制的核心内容即银行对上市公司实施全面的动态监督(见图1),这种银企互动关系为事后的相机治理权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来有效抑制内部人控制,保护了公司外部利益者利益,二来更好地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财务治理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提高公司财务治理效率.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实践时间还不长,公司治理结构尚需完善.公司财务治理作为公司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和权责制衡机制,从财务制度层面规范、激励及约束管理者的行为,实现治理成本最小化,提高公司财务治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