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专业“第二学位”教学模式

点赞:11441 浏览:4668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财务管理专业作为应用型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和实用性,相关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如涉及资金筹集、投资、运营资金、利润及其分配等内容,涉及很多抽象理论知识和方法,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一定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而选修财务管理专业“第二学位”课程的学生,大都是“半路出家”,往往缺乏前期的理论储备与知识积累,同时,选择此“第二学位”教育的目的与本专业学生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因情施教、因人施教,调整原有教学模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选修财务管理专业“第二学位”学生的特点

(一)需要及时补充相关专业知识对于选修财务管理“第二学位”的学生,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相关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有的学生可能前期仅仅学习过基础会计等课程,而对于经济、管理、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则接触较少或者为空白.这样学生选修该专业课程的初期则感觉压力较大、学习效果不好.


(二)学生学习目的更倾向于储备与自用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相比,选修“二学位”的学生不一定在毕业后非要从事财务管理实务工作,他们选修的目的往往是出于兴趣或者是为了在以后职场中增加知识面与能力储备,使自已成为一专多知的复合性人才.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提高自身的理财能力,通过财富的快速积累实现生活品质的提升.这就决定对其施教不应把培养动手能力放在首位.本文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劳动关系专业、工会学专业、安全工程专业、文化传播专业、法学专业以及公共管理六个专业希望选修财务管理“第二学位”的学生发放相关调查问卷共计300份,就选修财务管理“第二学位”的目的开展调查,累计收回258份、其中有效问卷239份,占比为79.67%.结果显示,学生在选修财务管理“第二学位”时考虑储备职场能力、提高理财能力等因素的占比达到近70%、考虑完善知识结构占比为20%左右、考虑专业实践能力的占比最低,不足10%甚至更低.如在安全工程专业、法学专业学生中,考虑专业实践能力的占比分别仅是2%、3%.各专业学生选修财务管理专业“第二学位”考虑的因素占比情况见图1(图1中列示数据均为百分数).

(三)学生学习的压力较大,需分配不同专业的学习时间选修财务管理专业“第二学位”的学生同时还承担着其本专业的学习任务,与没有选修的本专业学生来比,其有着更大的学习工作量,需要学习、吸纳的知识更多、更广.另外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相比,他们还存在专业积累不足的情况,必须付出更的时间来补充相关财务管理专业所必备的知识.所以选修“第二学位”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需要合理调配本专业与选修专业的学习时间,更需要及时得到专业教师的更多指导,才能保证学习效果,做到主业、副业“齐头并进”.

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前期专业引导,相关课程衔接不合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往往将选修学生与财务管理本专业学生“同等对待”,忽略了两者在专业知识积累与储备方面的区别.缺少必要的知识补讲与引导等教学工作,使选修学生不得要领,入门不易.同时财务管理学内容涉及会计学(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管理学、金融学等课程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重复交错.课程设计不合理,学生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处于“块块”分割状态,难以有机统一,各种相关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能力欠缺.

(二)教学重点不突出,没有强调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于选修学生的出发点、兴趣点不主动了解,仅仅是为教学而教学,与选修学生缺乏有效沟通,在授课过程中强调“面面俱到”全面铺开,教学重点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没有区分,还十分强调财务管理专业的操作性,对于较为生辟的理论或财务模型投入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与精力,而忽略了选修学生学习的动机,他们可能更多的关注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系统了解,更偏重于通俗、实用理论的灵活掌握,而非在意是否具有解决高深财务问题的能力与技巧,这是财务管理专业“第二学位”教学过程被忽视的主要问题.

(三)教学目标不明确,教材选用不当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就会安排不合理.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第二学位”的教学课时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与财务管理本专业相同,用的也是同一本教材,但二者的学习基础不同、目的不同,导致选修学生感觉学习困难且与自已的学习初衷不尽相同,进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另外,给“二学位”学生上课的教师所选用的教材大多是本专业使用的教材,而这类教材并不完全适用于“二学位”学生使用.因为本专业的教材在体系上前后有联系,在课程内容上前后呼应,有些交叉内容会放在其它相关课程里讲解,如“量本利”分析方法在本专业往往归入《管理会计》,这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来说,不存在问题,但对于选修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前期的辅垫课程或积累,使用这类教材就会感到“生涩”,进面影响教学效果.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较为单一,考核方式简单在现有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仍占主导地位,教学内容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以联系实际为辅或根本没有实际联系.尽管通过传授理论知识,可以让学生掌握经典的财务理论,却忽视了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着重于传授和吸收知识而忽视应用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锻炼学生的职业判断和决策能力,也无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财务管理素质.同时,在教学考核时,还是以期未试卷成绩为主,以“死背硬记”为主,忽视过程学习,不注重平时的课堂考查、没有考虑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环节,致使考核形式单一、呆板,不能创造、激发出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学习的内动力,不可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财务管理专业“第二学位”教学效果提高建议

(一)把好选修“第二学位”学生的准入门槛及退出机制为了实现财务管理“第二学位”的教学效果,应在教学组织与管理方面有相应的、符合“第二学位”教学特点的配套机制.特别是健全的入门机制与退出机制,将有些不具备学习条件的学生剔除在外及选修后效果不好的学生及时淘汰.否则,不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还可能影响其原主专业的学习效果.另外,也会影响教学质量,加大授课教师的教学压力,分散教学资源.所以,对于各专业希望选修财务管理“第二学位”的学生,学校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背景、学习成绩、选修目的等进行全方位综合考察,考核方式要更加灵活,将合适选修学习的学生选拔进来,不合适的及时淘汰.一方面,学生学习目的多样性就应有多样的考核方式与之相适应,另一方面,灵活的考核更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退出机制必然与全面考核挂钩.应采用平时表现和期末试卷相结合的多种考核方式,将最终成绩按期末理论试卷、平时课堂表现、案例分析报告、小组专题讨论汇报等部分构成,确定合理的分值比例,既能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这种考核也最能体现财务管理“第二学位”教育的实质.(二)根据选修学生情况,重新设计教学计划选修财务管理“第二学位”的学生,大都没有财务、经济、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学生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教学方式、教学重点等方面,不能与财务管理本专业的教学模式“一刀切”,而应该根据“第二学位”的学习目的,在教学过程强调专业基础内容的普及性,而不是专业理论的深入性.在课程体系上,应多开设几门专业基础课.如:货币银行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法律法规、会计学原理等课程,但课时不多过多、教学重点不是强调专业理论学习的深入性,而是强调专业理论的知晓与了解,教学内容应浅、短易懂.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更易接受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财务管理专业“第二学位”教学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财务管理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调整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重点根据“二学位”学生的专业背景、学习目的,有针对性地调整财务管理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做到难易适中、功能指导,教学过程更有针对性与效果性.表1是财务管理专业相关教学设计.

(四)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应该根据其学科特点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财务管理“第二学位”的学生来讲,教师更应该在教学过程过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尽量减少学生学习枯燥的专业理论所带来的压力.如下方法可综合利用:一是兴趣培养法,在课上,引用成功企业家的案例,拉近学生与财务管理课程的距离,循序渐进地介绍财务管理中所涉及的理论与方法;二是案例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案例教学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扮演决策者的角色,增强学生管理决策的素质;三是观念教学法,帮助学生形成现代财务管理的理财观念;四是情景模拟教学法,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视作一个独立公司,各小组成员分别扮演所在企业的总裁、财务总监、生产总监、采购总监和营销总监等角色.在接近企业实战的氛围中,身临其境体验财务管理的全过程.通过营造真实的经济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五是实习基地实践法,加强专业实习,使“二学位”学生不仅有机会亲自参与公司财务管理操作的所有环节,开拓眼界,还能在实习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综上所述,只有根据“二学位”学生的自身特点及学习的目的,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活动,全方位重塑教学模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