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动实践理念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

点赞:17889 浏览:744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论文通过对企业100份职位说明书的研究,发现实践能力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最需要培养的能力素质.我国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迫切需要向主动实践的教学培养模式转型.实现主动实践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建立多元主体参与并获益的长效教学激励机制.

关 键 词:主动实践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研究

一、人力资源管理类职位所需能力素质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从1993年成立至今,目前约有350所左右的高校设置了该专业.随着我国企业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正深入人心.而企业所需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职位的能力素质正是企业赢得核心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企业的职位说明书为此提供了获得这些关键能力的蓝图,也直接表明了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类相关职位所需的能力素质.为了探究企业真正所需的人力资源管理职位需要的能力素质,论文基于能力素质模型,对100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类职位说明书进行了调查分析,从中重点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类学生应该培养的20种能力素质.人力资源管理类相关职位所需要的能力素质如表1所示:

从表1来看,人力资源管理类职位所需培养的专业性、沟通能力、计划执行、组织协调、客户导向、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能力素质,难以在一个封闭的理论教学环境中完成.长期以来,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导致高校所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间严重脱节,所培养的学生专业性不强,实践能力较差,诸多用人单位对此颇有微词.解决问题的途径,关键是要树立主动实践理念,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企业等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主动实践理念概述

“主动实践”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的著名教育学家PaulLeroyDressel和DoraMarcus提出,该理论认为教师教会学生的知识量并不能成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而应以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多少掌握知识的技巧为标准.也就是说,教师不应当仅仅教授学生现成的方法,或是现成的模式化解决方案,而是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提高学生对环境的观察能力,并让学生自身拥有一种根据周遭条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的能力.“主动实践”的核心就是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直接参与到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中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主动实践”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被动实践”向“主动实践”的根本转变.

长期以来,尽管我国各级教育一再强调教学活动应理论联系实际,应尽可能地增加教学实践内容,但收效甚微.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长期来一直“被实践”,学校或者任课教师想当然地检测定学生的实践需求,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学生甚至还会产生抵制实践的情绪和行为.因此,“主动实践”的着力点就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主动实践理念的教学方案

1.设计思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导,我国的高等教育应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怎么写作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这就要求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意愿和实践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的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政府、学校、企业等其他办学主体的积极性,建立多元主体参与、多元主体获益的长效办学激励机制.

2.具体方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应该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而设定.论文在此讨论的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全日制学生.该课程的设计方案包括课堂实践和社会实践两个方面.课堂实践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计划,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性教学,主要是对某一教学阶段的内容或安排进行模拟性和巩固性训练,其目的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初步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社会实践是根据教学计划,针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更进一步培养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课堂实践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与拓展,社会实践则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知识向实践知识的转化.该课程总学时为40学时,理论19学时,实践21学时.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不占用课程时间到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实习,广泛参与到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具体方案见表2:

四、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主动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基于主动实践理念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任课教师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主动实践教学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任课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技能、经验、个性和社会人脉关系等都对主动实践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因此,主动实践教学的开展从师资上说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不断丰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


2.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学生是主动实践的对象和主体,主动实践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主动实践的能力和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从“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实质性转变,实现“被动实践”到自觉自愿自发的“主动实践”,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满意度,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3.构建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主动实践”的教学方式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但我国现行的教师课薪分配机制是一种极其保守的按职取酬体制,这严重影响了任课教师特别是中低职称教师开展主动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主动实践”的教学方式迫切需要构建一种对任课教师合理可行的绩效考评和薪酬激励机制,这已关系到“主动实践”课程的成败.

4.发挥多元主体积极性.“主动实践”的教学涉及众多的参与主体,除了任课教师和学生这两个重要的主体以外,从大的方面说还包括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家长等社会主体,他们的态度和支持也是实践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何平衡这些主体间的关系,需要不断探索,建立多元主体参与并获益的长效教学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