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国际化问题

点赞:2636 浏览:830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日趋加快的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国际资本市场,使得会计这个“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国际化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会计国际化已经成为我国参与国际资本市场和企业实施跨国经营的客观要求.尽管我国在会计国际化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十分显著地成果,但由于较为特殊的会计环境及其他各种原因,我国会计改革起步较晚,这使得我国在会计国际化的道路上,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本文首先对会计国际化进行了定义,并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及历史发展进程进行了简单分析,从而为我国会计国际化研究打下基础.


关 键 词:会计;会计国际化;会计准则

一、含义

会计国际化是指会计实务从一国的范围内跨越国界走向国际,由此可知它是一个泛意词.目前我国理论界对“国际化”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种的观点.

沟通观认为:国际化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通过相互间的不断交流与沟通,求同存异,以便更好地促进国际交往;

协调观认为:国际化是指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通过减少各国之间的差异,寻求出被大家普遍认可的一致内容.目前,这一观点占主导地位;

统一观认为:国际化是指完全消除国家间的差异,实行全球一体化、统一化.目前,这一观点被国际性的有关组织大为支持.

以上三种观点都有其产生的客观环境,较鲜明的表现出国际化产生的时间先后顺序以及内在的逻辑性;沟通是了解的桥梁,了解是协调的依据,而协调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的分歧,因此,规范和统一的呼声应运而生.

综上所述,会计国际化是指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背景,为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从客观上要求各个国家在在会计政策的制定和会计事务的处理中,逐渐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会计惯例,也就是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方法处理和报告本国家的经济业务.

根据这个被广泛认可的定义不难看出,会计国际化是一个趋同的过程.详细的讲,各个国家的会计国际化大致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首先是沟通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各国之间的沟通交流,找出彼此间的差异.然后是协调阶段,此阶段的任务是是会计信息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可比性和有效性,方法是减少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差异.最后一个阶段是规范和统一,也称为会计趋同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使本国的会计与国际相融,方法是实行与国际会计管理相同的标准化会计.这三个阶段是依次递进的,不可逾越,其中,规范和统一阶段是会计国际化的最高层次.

二、我国会计国际化历程

(一)我国会计国际化现状

会计准则国际化在会计国际化过程中首当其冲.伴随着世界上各大证券交易所拥有外国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由会计准则的不同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日趋明显.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在美国上市的德国奔驰公司,按照德国会计准则盈利的的奔驰公司,按照美国的会计准则却是亏损的.由此,引发了各国对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的思考.

近20年来,我国已陆续修订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及十多项具体会计准则,所规定的会计确认、计量标准和会计政策与国际会计准则已基本相同,其中《企业会计制度》所规定的会计核算与国际会计准则是基本一致的.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于2010年12月10月宣布的接受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注册成立公司采用内地的会计准则的决定,更是基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已明确指出:内地会计准则已与公认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本相同.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的背景下,财政部提出的会计国际化基本主张并得到了广泛认可.在这一理念下,我国会计国际化步伐逐步加快,会计国家化和等效谈判取得重大成果,中欧、中国大陆与香港会计准则等效已经实现,中美会计准则等效谈判纳入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议题,我国倡导成立了亚洲-大洋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AOSSG),协同亚太地区有关方面共同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施加影响,为全面提升我国会计竞争力、实施会计行业做大做强战略扫清了技术障碍.

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多重作用,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最为明显的便是会计准则的数量.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已经相当完备,有41项具体准则,美国则已制定100多项,而我国仅有十几项,数量相差极为悬殊.在会计准则的功能方面也有较大的差距.作为特定商业语言的会计准则,其功能应该是让企业的投资者通过对目标企业财务报告的阅读,清楚地知晓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现状.但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发达程度欠缺,上市公司的范围过于狭窄,以致严重影响了会计会计准则的实施,如企业合并、坏账准备、金融工具等都有一些特定的标准和运用范围.因此,我国还需要针我国特定的经济环境,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准则,出台企业合并、企业外币折算等新的准则,以求逐步缩小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距.

(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和改造的过程紧密相关的.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以前实行的是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的计划经济,在这种基本与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体系基本相互隔绝的体系下,会计国际化的问题在我国是不存在.伴随着逐步确立的改革政策,以及日益深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的政府相关部门、学者、会计从业者还是对会计国际化问题越加重视起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会计准则国际化做出了各种的尝试和努力,并采取了一系列实际可行的措施.归纳起来,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可以范围以下四个阶段:

1.引用借鉴(1979年至1992年)也可以称为现代会计制度的起步.在这一阶段,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化,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这使得原有的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对会计信息利用的要求,为此我国在大量借鉴国际会计的通行做法后,先后颁布实施了《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开端.2.靠拢转换阶段(1992年至2000年)这一时期,我国现代会计制度框架逐步探索、形成.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明确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为适应日趋发展的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国家开始深化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对国企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并借鉴会计的国际惯例颁布《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同年,财政部又分别颁布了《外商投资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和《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使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在国际上更具可比性.1992年11月30日,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以“两则”(即《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两制”(13个行业会计制度和10个行业财务制度)为核心的会计制度的重大改革时期,也标志着我国在计划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会计模式被彻底终结.制定、发布和实行“两则”、“两制”,都大胆的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更好的协调和衔接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使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深入.

会计国际化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会计国际化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建设发展阶段(2001年至2005年)2001我国正式加入WTO,外商对我国迅速高涨的投资热情,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3年,《国际会计准则》中文版的出版,为了解最近的国际准则动态及先进经验提供了条件.通过大量的出国学习、考察,并结合我国的现状,财务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这一阶段,我国已经基本确立了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导向,兼顾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制定策略,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和国际协调趋同进入了更加理性成熟的阶段.

4.全面完善阶段(2006年至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方针.实现现代产权制度,逐步实现市场化、国际化是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在这一目标的要求下,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会计制度国际化已是刻不容缓.为此,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39项新准则.此次修订,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美国等国家的会计准则,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全面趋同.

三、结论

本文简单回顾了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及现状,不难看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已是大势所趋.我国对待这一问题,充反考虑的中国国情,保持了积极的、顺势而为的姿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的会计将越来越重要,会计准则必然会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