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点赞:18513 浏览:8251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隐性教育是在宏观主导下通过隐目的、无计划、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实现于日常生活并渗透于每一个细节中,本文通过对隐性课程、网络、家庭三方面的剖析来论证隐性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希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能有所启发.

关 键 词:隐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网络;家庭

隐性教育,即一种微观的、隐形的方式所产生的教育效果,通常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它实现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通常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采取的是显性的课堂理论教学,与之相比,隐性教育属于与其“相反”的教育方式,它突破了显性教育一味枯燥地理论教学,尽可能避免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乏味的学习心理,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得到很好的提高.

一、隐性教育之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研究可追溯至杜威的“附带学习”,即学习中自然而然产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1966年美国学者杰克逊在他的《课堂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隐性课程”的概念[1].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感受到、学习到的非预期、非计划的知识、规范和态度等,与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的显性课程相对.

隐性课程存在于社会的各方面教育中,具有普遍性、持久性,其影响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统一.它是在课程方案和学校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是一种隐含的、非计划的课程.它潜在于学校的各种情境中,如物质情境:班级设置、环境设备、学校建筑等;文化情境:校园文化、习惯、制度、课堂氛围、教师仪表、礼仪等;人际情境:人际关系、班级气氛等;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学科,而隐形课程本质上是种潜意识的价值影响,二者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重视隐性课程的实施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在隐性课程的实施中,应优化学校的整体育人环境,包括宏观的物质环境和微观的精神环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多方面的渗透和感染,通过隐性课程的不断实施,塑造、完善学生的高尚思想,进而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隐性教育之网络

百度百科对网络的解释:“网络原指用一个巨大的虚拟画面,把所有东西连接起来,也可以作为动词使用.在计算机领域中,网络就是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而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可称为计算机网络.”

随网络技术在全球的广泛应用,网络化便成为当今社会的显著特征,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互联网成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崛起的第四媒体[2],日益成为大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政治信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道德观念等带来了日益扩大、深刻的影响.同时,网络的应用和发展也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显著的挑战和机遇.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力及实效性的途径,对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网络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普遍青睐的学习和消遣方式,他们在获得有用信息的同时难免会遇到一些消极的或是反动的东西,因而要建立一套资源系统,能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管理者提供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为之怎么写作,构建这一系统应结合当前国内外各方面形势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通过网络对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对其进行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积极引导,使学生通过网络不仅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又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此外,要积极建设有特色、有吸引力和影响力、贴近学生和生活,促进大学生成长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通过网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讲座和辅导,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法规,加强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和实效性.

三、隐性教育之家庭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Fredrickson提出了一种“积极情感扩建理论”(TheBroadenandBuildTheoryofPositiveEmotions),她认为,某些表面上看起来分散的积极情感——如欣赏、满足、感兴趣和爱他人等,都能有助于使支配一个人在某一时刻进行思想和活动的指令系统得到增强和扩张(即指令系统变得更具有积极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这些分散情感还能帮助个体形成一种积极人格[3].因此,家庭也是隐性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孩子在家庭中长大,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是影响子女各方面素质最深远的因素.根据调查和总结,家庭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隐性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夫妻不睦型的家庭.夫妻间经常争吵,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是互不相让,一旦心情不顺就打骂儿女,脏言秽语齐出.夫妻间互不尊重,更不尊重子女,久而久之子女跟父母的隔膜越积越厚,自身的精神更加抑郁,缺乏礼貌,智力下降,放荡不羁,甚至离家出走.

关爱缺失型的家庭.父母离异,各奔东西,为各自的“新”生活奔腾,另起炉灶,放弃不管或很少过问被遗弃子女,使他们缺少关爱,没有依靠,寂寞无助,甚至流浪街头跟社会不务正业者混杂一起.还有的家长常年外出务工,无暇顾及子女,最终使孩子产生了心理及道德上的问题.

溺爱无边型的家庭.父母视子如宝,百依百顺,百般呵护,重养轻教,有错不纠,有过不惩,这种非理性的付出把子女娇惯成家中“皇帝”,致使他们自私自利,贪图享受,只讲索取不知奉献,不思感恩,不懂忠孝,稍不顺意便咆哮家长,甚至偷窃家中财物,并波及对社会的损害.行为不端型的家庭.家长无样,作风不检,张口粗话,好吃懒做,诚信缺失,举债不还,成性,酗酒失德.受家长影响,孩子则养成了不良习气,目无尊长,品行不端,危害社会.

重利轻学型的家庭.家长是一心赚钱或务其他,无心教子,只顾眼前,不问学业,不与子女沟通,完全以金钱来补偿,甚至对子女宣扬“读书无用”,将子女同化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者.

自然发展型的家庭.父母双方个人优秀,忙于个人奋斗,把教育子女的责任推给学校,则任其自然发展.此种家庭的孩子,对于自制能力强的孩子来说可能更加优秀,而对于自制力差的孩子则可能使其走向平庸,甚至堕落.

简单粗暴型的家庭.家长的做法是诚心管教,但方法不当,作风,不讲,非打即骂,久而久之,子女产生逆反心理,对抗家长,当做不做,知非必做.

揠苗助长型的家庭.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不按孩子成长的规律办事,超时学习文化,不顾孩子的能力特长,送孩子参加各种特长班,致使孩子厌倦人生,未老先衰.

可见,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家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往往忽视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源头.因此国家应制定《家庭教育法》地方各级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家庭教育行为.同时,县级人民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家庭教育纳入成人教育体系,政府拨给活动经费,设立家庭教育总校,向家长传授教育孩子的良方,并专门处理家庭教育事务,同时强化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将其纳入有关部门业绩考核内容,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家教章程,制定各项工作制度,实行奖惩推动家庭教育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隐性教育不可忽视且至关重要,我们要重视隐性课程、网络、家庭的隐性教育,在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重视隐性教育的发展.(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