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国际贸易理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点赞:34860 浏览:15856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工程管理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在学时和课程地位方面的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的需要.鉴于此,提出新教改的基本目标,并且总结出调整大纲、提高学生对学科重要性的认识等六点实践方法,以期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思路.

关 键 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9-0158-02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参与全球贸易的深度与广度大幅度提升.中国的企业面向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对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管理人才的需求大幅上升.培养一名合格的工程管理人才,仅关注管理和工程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开放趋势和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因此,如何培养适应我国当前现代化建设的需求的优秀人才,适应快速变化发展的国内外形势,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和研究的问题.

一、工程管理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

2010年以后,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由必修改为选修,课时由原来的一学期48学时缩减为40学时.这样的调整结果在教学上造成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度下降,同时原本就较为紧张的教学内容还要进一步选择和删减.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充分勾勒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课程框架,为学生提高视野打下良好基础,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

二、工程管理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强化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在其学科体系的重要性的认识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虽然在我校由核心课程调整为选修课程,但近年来,西部地区尤其是学生择业偏好的成都地区,对外贸易不断增长,引进外资如富士康等企业也偏重外贸,用人单位对有着外贸知识和全球观的学生越来越看重.有鉴于此,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如何引发学生正确认识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如果一味用说教反复多次地重复强调,学生不但不会接受,反而会引发学生的厌烦和抗拒.笔者认为,一方面,可以在教学时,引用企业招聘要求的真实案例和相关数据,介绍学生关心的成都地区的进出口外贸的变化,以活泼翔实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视.另一方面,国贸中的基本理论如比较优势、生产周期理论等同经济学和其以往课程有重叠点,在教学中可帮助同学构建比较清晰的学科结构.

(二)调整教学大纲,改革课程设计,适应工程管理的专业特点

原有的国际贸易与实务课程48个学时,在教学大纲上,国际贸易理论授课课时为24学时,国际贸易实务授课课时也为24学时,五五分配,并无侧重.笔者认为以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传统的课时分配无法满足,在实际操作上,可以根据新课时的安排,在教学大纲上应体现“建框架,重实务”的思路.具体来说,对于国贸理论,可结合经济学已学的范畴,给学生建立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论框架即可,在学时分配上占15个学时即可,重点应围绕操作性强的实务来做介绍,在学时分配上可占25个学时.同时,对于关税、国际贸易术语等国贸中的重点章节可以在教学大纲上有所侧重.

(三)结合社会热点与国贸课程难点,引发学生兴趣,创新案例教学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课程内容中有相当多的比重同国家经济生活、企业发展和居民生活都息息相关,如区域经济一体化、关税、怎么写作贸易、贸易术语、运输与保险等.在授课中,笔者认为可灵活运用案例,结合媒体当前报道热点,比如光伏产业的反侵销,欧盟及东盟等典型案例来讨论分析,引发学生学习热情.具体来说,可提供学生相关材料,要求学生课后查找相关背景,数据,分成小组进行研究,引导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规则,国际做法,并可以与我国相关的实际贸易环境和法律法规等做出比较和思考.

工程管理专业《国际贸易理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际贸易理论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此外,对于国际贸易实务中,商品的名称数量和品质,运输和保险,贸易术语等可以用一个企业实际外贸合同来贯穿始终来介绍.让学生以写方和卖方的身份各分两组,贯穿询盘、,发盘等贸易全过程,从真实外贸操作层面来了解国际贸易基本规则和做法,企业如何防范风险,趋利避害.从教学反馈来说,学生觉得这样的案例分析贴合现实,既可以理清课本的教学思路,又拓宽了对课本知识的认识,收获很大.(下转170页)

(上接158页)

(四)重视国际贸易学科的基础知识,为学生建立清晰的学科框架

在笔者的教学工作中,常常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应试性的要求较高,很多内容学生上课当时听讲明白了,考完试就忘了.比如在问及国贸中所涉及分析的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等经济学基本概念,很多时候学生都无法立即准确回答出来.笔者认为,这同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掌握有关.笔者认为要扭转学生听了就忘的被动局面,需要在教学中增强以下几点:

1. 增加课堂和课后练习,对于重点和难点,应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一定的练习题.题目不一定多,但是要能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具体来说,可以通过适当的当堂抽问,当堂测验,当堂作业等方式来加深学生认识.也可适当补充课后作业,给出参考书目,让学生以报告或答卷的方式完成.

2. 增加学科体系认识.一方面在上课过程中,注意介绍每个章节在国际贸易学科的地位,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认识每个章节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以总结的方式强调出来.此外,还要注意介绍国际贸易学科体系的框架,为有兴趣深入学习的学生埋下伏笔,同时对国际贸易在经济学中的大框架的位置也应陈述清晰.具体来说,可以让学生在接近本课程学习尾声的时候,以图表的方式列出提纲,找出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框架认知.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建立网络学习平台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很多学生喜欢多媒体教学的生动灵活,同时也喜欢通过网络获取教学资源.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网络学习平台拓宽了学生学习的范围,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应该从这两方面改进:1.在多媒体资源上,应多运用生动有趣且贴合年轻一代风格的PPT模版,可引入图案,视频,现代语言,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兴趣.同时,可以结合案例,介绍真实的国际贸易流程,加大信息量和生动性.

2.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可以通过群,校园网BBS区,建立同学生的互动.互动不仅包括可以在平台上共享教案、PPT、案例,发布作业,提供参考书目及最新资讯等,同时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互动还可以获得教学改革学生的直接反馈,从而能对教学方法和内容上作出适当调整.此外,还可以联系已经毕业的而从事相关外贸工作的同学,邀请他们在网络平台上现身说法,提供经验和教训,让学生有着更为鲜活的第一手资讯.

(六)改革教学考核方法,建立合理的评分体系

原有的本课程的考核主要以期末考试的成绩为主,一张期末试卷的成绩就是学生本门课的最终成绩,这很容易误导学生以考试成绩通过作为学习本课程的基本目标.笔者认为本课程的考核应结合平时和期末成绩两方面来考量.对于平时应有所侧重,比如课堂作业、小组作业、考勤、平时表现等多方面应综合考虑.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平时成绩最高占最终成绩的30%,这是不合理的.笔者认为,平时成绩应该大幅度提高所占最终成绩比例,才是真正符合教学要求的合理安排.而在具体的评分体系上,笔者认为可以把平时成绩的比重提高到70%,最后一次期末考试所占比重调整为30%.而其中70%的平时成绩中,小组作业占其中的30%,当堂作业及测验占30%,考勤及平时表现占20%,课后作业及练习占20%.这会使得学生关注日常学习和日常表现,从而可以提高其完成课后作业和小组作业的积极性,不会只以期末考试为单一的功利性的目标.

总之,随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调整,收集反馈,调整教学思路,从而找出一套适应环境,学生和教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效率,仍然是一项需要不断摸索和总结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