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问题

点赞:30217 浏览:1423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加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随之加剧.其中贫困女大学生群体因经济贫困和女性歧视的双重影响,其就业处境更显艰难.这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给予关注,研究其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 键 词:贫困女大学生 就业 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加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随之加剧.当前我国又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使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其中贫困女大学生群体因经济贫困和女性歧视双重影响,其就业处境显得更加引人瞩目.本文通过对某重点高校50名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深度访谈,发现其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缓解贫困女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中所面临的困境.

1.高校贫困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1.1就业意向与现实选择存在冲突

当被问及“如果可以选择,大学毕业后规划做什么?”选择“考研深造”的有32人,占到64%,选择直接工作的有18人,占36%,选择“出国”和“创业”的为零.其中文科专业学生中第一意愿选择考研深造的有8人,占到文科专业人数的47%,理科专业中第一意愿选择考研深造的有13人,占到理科专业人数的81.2%.由此可以看出,考研深造成为贫困女大学生的首选,理科专业的女生选择考研比例更大.一方面这与贫困女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有关.一般来讲,在贫困家庭成长的女大学,由于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非常看重学习成绩,在本专业排名中名列前茅,在获取各类奖学金、保研考研等方面比男生有更大的优势.另一方面,这与贫困女大学生较高就业期望值有关,她们希望通过高质量的就业解决家庭窘境.“工作环境好”“工资高”“职业稳定”的工作成为她们追求的对象.由于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相对于本科学历的大学生在就业层次上有更大的优势,考研深造成为贫困女大学生心中首选.然而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最终多数无奈的放弃深造而先工作.当被问及“您现在是在准备考研还是准备找工作”选择找工作的有91%.访谈对象TL说:“本来打算考研的,现在就业形势不好,如果能先找到一份还可以的工作,以后再说读研的事,这样家里的压力会小一点.”“如果能读研当然是公费的,自费的不考虑.”

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关系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2陈旧的择业观念与市场化的就业环境不相匹配

贫困女大学生大多来自社会较低阶层的家庭,上大学的费用一般通过国家助学贷款、亲戚朋友资助或以其他兄弟姐妹的上学机会换取.因此迫切需要通过较高工资待遇的工作改变家庭经济状况,这使得他们对工作单位的地理位置、性质、工资待遇比较关注.在回答“什么性质的工作对您的吸引力最大?”选择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有66%,而这些单位的共同特征是“工作环境好”“工资待遇高”“职业稳定”.这样的工作既能提高未来的经济地位也能获得社会尊重.选择外资企业的占21.0%,选择私营企业的仅占14%.在就业的区域选择上,多数人比较青睐经济条件发达的沿海城市和大城市,对边远城市、小城市、基层、农村关注较少.然而随着我国经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行政部门精简机构,国有企业“减员增效”,“铁饭碗”工作岗位越来越紧缺,社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极其有限,导致相当一部分贫困女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据调查显示,有近78%的贫困女大学生倾向于到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前途好的地区工作,传统的择业观使她们不愿意下基层、怎么写作基层,成为都市白领是不少贫困女大学生的思维定势.”

1.3贫困女大学生缺乏良好的支持系统

从个人角度看,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负担比较重,在经济投入成本较高的职业资面前显得尤为无奈,而这类职业资格证书对应聘能否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访谈对象ZH讲到:“其实大学里空闲时间挺多的,我也很羡慕身边的同学考驾照、报关员证这些,但每类考试都要交上千以上的报名费、培训费、资料费,这些对于我来讲,实在是负担不了的.”另一方面,贫困生社会活动范围相对狭窄,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因此失去较多的锻炼机会,不利于组织领导能力、团结协作意识和与人交往能力的提高,限制了综合素质的提升,这使得她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从家庭角度看,在还不健全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下,各种社会关系在现实社会中具有着较大的影响力.有较强社会关系的毕业生,在就业信息的获得、就业机会获取方面,无疑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而贫困女大学生多来自农村或城镇低保、低收入家庭,由于条件限制,生活圈子小,接触面狭窄,家庭的社会关系网络资源匮乏,缺少来自家庭和社会关系方面源资.这些都不利于她们就业信息和就业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整体上处于劣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

从社会角度看,由于传统社会的性别歧视意识在当代社会依然存在,一些用人单位认为,在中国社会,女性承担着照顾家庭、抚育孩子的重担,家庭事务要耗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往往使得女性无法像男性那样高效率的完成工作.女大学生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经验不足,而且要面临结婚生子的问题,而不愿招收女大学生.我国劳动法规定,在生育期间雇佣单位必须照常支付劳动者的工资,这就会增加用人单位运营成本,影响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招聘单位的招聘条件中经常会看到,“只招男生”或“男生优先”,严重影响贫困女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利.

2.做好贫困女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建议与思考

贫困女大学生经过几年的大学生活,在毕业时由于贫困和女性双重压力下,在供大于求的就业环境中处境艰难,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这不仅仅涉及贫困女大学生的个人就业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家庭、高校、社会给予高度关注,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女性社会人力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


2.1建立健全贫困女大学生资助机制

首先,应当改进贫困生的认定工作.目前多数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其家庭所在地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而部分贫困女大学生自尊心强,不愿别人知道自己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由于好“面子”而不能获得资助.因此,高校在贫困生的认定方面,应当更加注重考察学生平时生活中吃、穿、用等实际情况,并以此作为贫困生认定的依据,这样会更加科学、合理地对贫困生进行公平的认定.其次,高校应当加大对女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在多方面给予贫困女大学生帮助.当前,高校一般设有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困难补助等资助政策,但由于奖学金、助学金、贷款发放比例范围有限,相当一部分贫困女生无法获得资助或获得的资助有限,对她们的生活来讲只是杯水车薪.因此,应当针对贫困女大学生的实施帮扶措施,进一步加大资助力度,使她们走出经济上的困扰,自由的选择就业方式,如“考研深造”.使我国法律规定男女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得到有效执行.2.2指导贫困女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个人职业规划是指个人根据自身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通过分析、总结研究并权衡自身实力,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为实现自己目标职业进行详细规划的过程.”良好的职业规划不仅有助于正确认识自己,分析自身优势,而且有利于求职者客观对待就业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提高应聘成功率.许多贫困女大学生因为上大学,使本不富裕的家庭入不敷出,迫切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改变自己的命运和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盲目的追入高、环境好的工作,而忽略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应当给予贫困女大学生切实可行的个性职业规划指导,提升其职业规划科学性、可行性.使贫困女大学生及早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帮助他们进行准确定位,摒弃只到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只选择经济条件发达的沿海城市和大城市的传统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选择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扩大就业区域选择,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为自身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贫困女大学生要立足现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大学期间不能仅限于本专业素养的发展,应当注重专业素养与心理素养的面发展.应该积极参加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各种文化活动和竞赛活动,积极参与各级学生组织的班级干部的选拔,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交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动手等其他综合能力,在活动中不断增强就业竞争力,以自身实力去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2.3完善贫困女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①政府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贫困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关于贫困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法律有《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但其中缺乏对性别歧视行为的明确界定及具体处罚措施的规定,使得这些法律在实际生活中因缺乏可操作性而沦为“口号性”的法律.为此,政府应当推进就业立法,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女性平等就业权益给予详细的规定,对性别歧视行为及处罚进行科学规定,使其具有现实的可执行性,以发挥法律对权利主体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保护作用,使她们在权利遭受侵害时,可以获得法律上的救济.

②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促进人才和劳动力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一方面规范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禁止性别歧视.严厉打击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招聘过程中的违法乱纪行为,为贫困女大学生创造良好、有序的就业环境.另一方面,利用经济调节手段,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给聘用贫困女大学生的单位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引导用人单位积极聘用女大学生.同时,政府应进一步放宽各种政策限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住房、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吸引农村贫困女大学生到农村、到基层锻炼.积极扶持贫困女大学生自主创业,为贫困女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作者简介:

李鸿雁(1980-),女,汉族,河海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