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证书”制度下《财务会计》教材建设与教材改革

点赞:6761 浏览:1973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根据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根本要求,在高职院校普遍实施“双证书”制度的背景下,汲取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及优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成功实践,结合对普通院校较普遍存在的《财务会计》教材的理性分析,联系我院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探索,我们认为必须对现有《财务会计》教材进行改革.着力编著能体现“岗证课”融通的新教材是这一改革的轴心,同时还应重视适应这种教材的“双师型”师资团队的培养和适时推行“财务会计”专业考核的“三三制”评分办法等.只有这样,才能凝聚与体现现阶段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理念,有效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并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关 键 词:教材改革财务会计双证书双师型三三制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河南省2012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双证书”制度下<财务会计>教材建设》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高等职业教育“双证书”制度下的《财务会计》教材

21世纪是高等教育普及的新时代,让新一代人普遍接受到高等教育是现实各国政府都在努力实现的一项重要目标.自上世纪以来开始的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到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普通高校”与“职业高校”的“平分秋色”格局.职业教育肩负着推动经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使命,它应按照国家教育改革、主要的是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顺应时怎么发表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潮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要“以怎么写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 (即“双证书”制度).结合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的创新经验,可以看出,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凝结了推行“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和“依托行业和社会办学”的理念. 我们认为,“双证书”制度下的职业教育要进行包括教材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在内的系统改革,必须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根据这种思维逻辑,我们重新审视了我院会计专业的《财务会计》课程设置.我们认为《财务会计》是高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知识结构中的轴心与主体,且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从课程联系看,它不仅是《会计学基础》(或《财务会计基础》)中会计理性认识和核算方法的延伸、详释、提升与具体应用,而且还是讲授《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课程专业技术知识的前提和条件.特别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现代职业教育,更应该突出《财务会计》教材内容与方法的应用性、技能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等教学特点,所列案例或举例说明应密切联系和结合会计实际工作的职岗要求,着力并强化会计技能及会计综合素质的培养.除此以外,《财务会计》课程还应与“会计资格考试”协调配合,确保“双证书”制度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从而提高与提升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保证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双证书”制度下《财务会计》教材建设与教材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财务会计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4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目前可供高职院校选择使用的《财务会计》教材版本较多,无论是坚持“管理论”观点的教材还是主张“信息论”观点的教材,普通高校《财务会计》教材大都较多体现了会计专业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讲授内容的丰富性和理性阐述的层次性等优势.而借鉴这些教材改编形成的高职学校会计教材,虽然也注意到了会计业务处理的实际技能,但一般难以摆脱原有教材的框架与教学影响.从职业视角看,其中不少教材存在有以下问题:

(一)教材内容与会计岗位相脱节

这些教材多注重会计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往往是为了保证这个“系统性”,而较全面的对“会计准则”进行复述、阐释或抽象举例说明,或忽略或难以从实际出发对会计职业技能进行重点讲授与特别关注;再者教材涉及的业务较少论及其经办过程与具体处理,往往是以编制会计分录替代会计核算过程,从而缺乏或导致会计教学与实际工作的相互或有机衔接.

(二)教材内容与会计资格考试内容相脱节

每年的会计职称考试的内容,多是依据会计职业需要和会计标准来确定的,主要是考核就业者从事会计职业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而较多的《财务会计》教材以讲述会计理论知识为主,大多以六大会计要素为主线,将会计要素信息分解到有关会计账户之中,以会计要素的变现能力和流动性的强弱及它们在财务报告中的重要程度分章节进行讲授.讲授中又常以理想中的会计业务做例题,以能得出“会计分录”为知识要点,从而认为这种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会计账户在经济业务中的运用.但这种教材内容往往与会计资格考试中常出现的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处理与判断的试题相脱节,使得考试合格率下降.

(三)教材章节安排不够合理

目前不少《财务会计》教材是“面面俱到”,在介绍六个会计要素业务和特殊事项的会计核算与处理的讲授中,内容偏多、难易程度混合,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层次不清,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之后,学习既有初中级又有中高级的财务会计实务处理,难度偏大,很难满足“循序渐进”学习规律的要求.

为了帮助在校生尤其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能较顺利地通过会计资格和助理会计师考试,在毕业后能尽快就业和胜任会计岗位工作,并为将来通过会计师考试打下良好基础,尽快高质量地完成与加强《财务会计》教材建设,改革财务会计教学方法,创新在校生财务会计考试(核)评分办法势在必行.

二、加强《财务会计》教材建设的新探索

根据以上的分析并参照有关院校教材改革经验,我们自2010年起即开始了《财务会计》教材建设与教学方法创新实践,这种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新编教材的内容与会计职业岗位需求相结合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是中小型企业及会计相似度检测机构,就业岗位群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出纳稽核、纳税申报、成本管理、企业理财及会计审计等.通过、走访、问卷等调查方式与分析,我们讨论并确定了上述会计岗位人才的会计技能与职业素质构成、岗位需求与工作任务,结合原《财务会计》教材的章节安排,对原有的内容进行了删改、优化和补充,使教学内容与各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着力突出新教材的职业特性,强化具体会计岗位工作的实际操作,强化和提高学生会计信息搜索、判断和处理等职业能力.(二)新编教材的内容与会计资格考试内容相结合

我国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目前,适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校生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资格证”等.但他们踏入社会时,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则需求较高技术层次的会计专业人才,虽然这种需求也可以通过对他们的后续教育满足,但很多在校生则要求学校教育中能充分考虑到就业职岗的需要.所以,在《财务会计》教学中还应充分兼顾到“会计师”技能层次的需求.同时,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毕业后的持续发展能力,新编教材也应该将中级会计资内容纳入会计教学改革范围.因此,新编“财务会计”教材内容应吸收和参照社会组织的会计资格考试来确定,从而实现会计教学与会计资格考试的有效衔接.我们的具体安排是,新编的《财务会计》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以会计资格考试及助理会计师考试的内容为主,介绍会计六要素的一般业务的会计处理;“下册”以会计师资格考试内容为主,介绍会计六要素的特殊事项的会计处理.

(三)在全方位加强教材建设中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新编教材除注重上述“两个结合”外,我们在教学中还应结合《财务会计》新教材的运用,全方位、多角度地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创造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新方法.

1.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

俗话说得好,“名师出高徒”,教师水平是直接影响和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按照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和要求,这种高水平的教师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双素质”上.所以,我们在教学改革与教学过程中,还特别重视和强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成长.鼓励教师在校外从事会计专业技术,从而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并把这种实践经验进一步充实和丰富到教学内容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校还从企事业单位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师、税务师等到校参与教学,参加教学大纲制订和教学过程;并特别注重这些教师对实训课程的指导,使会计教学过程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的融合,从而建设和造就一支专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2.加大实训力度

由于“财务会计”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技能性课程和体系,实践(训)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占有“无可替代”的位置;而普通高校的“财务会计”教学通常忽略这一教学环节,我们在进行会计教学与改革中积极创造条件,创新的实施会计岗位模拟实训,主动增加实训教学课时数,从而加大实训力度.在学习《财务会计》课程中,会不时地针对各会计职业岗位不同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操作方法和技巧等组织学生进行“分岗位模拟实训”.这种“分岗位模拟实训”突破了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将案例按会计职业岗位需求分解为模块形式的实训作业中.通过展示企业经济业务涉及的单、证、票等仿真会计资料,使学生既练习了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又掌握了企业真实经济业务处理的会计技能和方法,为毕业后的会计业务操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3、建立“三三制”的考核评分办法

目前,很多高校的课程考核办法多是采用“书面闭卷”形式,且考试内容安排上较“重理论、轻应用”,考试方式比较单一,考试评分方法不够全面,这种考核评分办法未必能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因此必须对这种传统的考试模式和考核办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根据社会上较为普遍施行的职业岗位考核(评)办法,参照企业“勤、绩、效”的考核模式,我们认为,职业院校应建立“理论+技能+过程”的“三三制”考核评分办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基础理论考核以期末的书面闭卷考试为主,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而基本技能与操作技巧的考核则主要根据平时的岗位实训和作业完成情况给分,着重考查专业岗位的业务经办过程和业务处理能力;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教学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工作态度,体现在学生的“上课出勤率”与“教学参与率”等方面,即整个考核评分过程中根据学生上课出勤和听课情况给予适当的成绩或评分,强调职业道德的培养.我们在《财务会计》教学中试行了这种考核办法收到了良好效果,应该是一种创新,应该得到推广.


通过“双证书”制度下《财务会计》教材建设和改革的创新实践,我们认为,为推动占“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更健康发展,推动高职院校“双证书”教育,应全方位地加强适合高职教育的各专业教材建设,这其中必须通过对企业实际职业岗位需求实证调研和对社会统一举办的职业职称考试内容分析,着力编写出既满足学校教学需要、又突出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各专业教材,这应是职业教育改革中突出的任务和最紧迫的工作之一.同时,在教材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加大实训力度,改革职业教育教学考试(核)评价体系,是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与专业“双证书”制度的完善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