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农村经济的

点赞:32770 浏览:15520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农村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经济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策略,如实行科技兴农的目标、深入推进农业投入机制及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政策等.

关 键 词: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0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的稳定、快速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农业产值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2].随着农村改革取得的巨大成效,农业也进入一个发展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时刻.近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民增收困难,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些长期性、根本性原因并未消除.因此,中国的农村经济仍然是值得关注的大问题.虽然中国政府已采取诸多措施推动农村经济迈出了新的一步,但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仍面临着很多问题.

关于中国农村经济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农村经济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一、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

第一,交通道路不健全.农村道路是联系城乡以及城乡商品流动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对于推进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与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水电和通讯网络等设备不健全.通讯网络等是农民获取社会和经济信息的渠道,是农产品走向市场、获得经济效益的桥梁与纽带.通过获取相关信息,农民就会按照市场动态来选择农产品品种、新项目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减少盲目生产引起的农产品滞销问题.通过灵敏的市场信息和新的知识来源,还可以拓宽现有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渠道.此外,农村经济市场信息化的装备水平普遍很低,完全不能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3].像从事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工作,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比较高,而在农村很多地方则大多缺乏符合这一需要的人才.所有这些因素,都加大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农村经济市场信息的沟通难度.

(二)生产经营模式落后

第一,落后的农村生产力使农村无法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关系.农村经济结构单一,没有一体化农业(农、林、牧、副、渔业),种植单一,缺乏特色农业.除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外,边远地区农户的农业生产是以单个的农户为主体地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其主要的实行方式.农村土地资源基本都是按家庭人口、土地肥力、居地远近分配给农民的.虽然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刺激了农村土地的利用,但耕种土地的分散也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商品量少、组织化程度低、经营规模小以及效益低下.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土地面积足够,个别农户家庭欲规划实施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也会因为耕种土地分散、农村基础设施配置薄弱及生产经营管理上的困难而难以实现.

第二,农村市场不健全、不规范.农村的农业初级原材料生产所占比重较大,而深加工的农产品则比较少,从而造成农产品附加值少、经济、社会效益低以及农业结构不合理等.农产品加工严重滞后等现象制约了产业带的形成、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从而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效益的提高.

第三,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当前,有些农村资源处于闲置浪费状态,有些农村生态和资源环境却不断恶化.这将直接影响农民、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使农业经济资源逐渐消耗甚至丧失最起码的环境条件,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农村对外开放程度低.对外开放程度低将导致资金无法流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无法引入,造成无法掌握市场动态,致使内部市场无法与外部市场接轨,从而阻碍农村资源开发及农村经济发展.

(三)政策制度不完善

第一,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农村居民仍然以家庭保障为主,社会保障体系尚处于探索阶段.在缺乏社会保障的条件下,家庭小型化和老年人口增多给家庭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此外,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够完善也增强了农村居民疾病支出的风险.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农民增加储蓄,从而无法调动农民自主投资生产的积极性.

第二,基层干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已有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一些基层干部自身素质不高,在工作中缺乏作风,村务、财务不公开,并有腐败现象,处理问题不公正,导致干群关系紧张,从而造成管理力度下降.

第三,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劳动力开始大量涌入城市,农村出现劳动力匮乏的局面.从农村转移出去的劳动力绝大多数是有一定文化且的年轻力壮的人,而留在农村的往往是妇女、老人,他们普遍文化程度较低,且没有专业技能.这些人接受新技术能力很低,很难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转移就业的需要,对农业生产率有一定的影响.可见,高素质农民数量不足,机械化普及率不高,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健全,农业生产水平低,新农村建设将面临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困难境地.

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实行科技兴农的目标

国外农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农业科学技术的任何一次突破性进展,都使得农业生产力水平得以提高,使得农业生产获得大幅度的增长.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同时我国又是人口大国,因而农业能否满足人民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关键在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4].实行科技兴农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推广粮食增产技术.加大科研投入,加快培育能提高粮食单产、改善粮食品质的新品种;在适宜地区建设优良品种繁育基地,进行良种选育和推广示范,提高良种的覆盖率,加强先进栽培技术、节本增效技术推广,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粮食品质和生产效益.

第二,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怎么写作体系.构建以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相关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怎么写作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鼓励社会科技人员以科技怎么写作、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形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第三,运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社会资本为支撑的多元化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形成以农业高等院校和重点院所为依托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依托不同层次的农业科技园建成农业技术成果孵化和转化体系.

深入推进农业投入机制

第一,增加农村科技投入.加大对农村科技投入的力度,提高农村科技投入的比重.逐步增加并使用好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农业科技,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探索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模式.

第二,加大支农投入.发展现代化农业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都离不开资金投入,特别是财政投入.加快对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代农业支撑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对各地区要求按照相关政策落实支农投入,同时把握好各项支农惠农资金的落实,建立强力有效的落实机制.

第三,创新投入机制.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和谐农村,加大投入力度是关键,但仅靠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注重在创新支农投入机制上下功夫,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果,并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引导金融资本和工商资本等社会资金投入现代农业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等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三)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政策

第一,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要想尽办法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建立与社会各界相结合的多渠道农业投资体系.增加财政、信贷资金用于农业的比例,调整财政农业支出结构.多方位筹集发展农业资金,鼓励和引导大中型企业投资农业,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进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增强基本农田保护,加强标准的农田建设.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管理办法.对已经发生的难以调解的土地使用权流转要拿出处置措施,立法对非法流转、非法占用和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行为予以追究.


第二,增加农民收入.现阶段粮食补贴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极大提高了农民种田积极性的同时,却不利于农业的产业化与规模化经营,均化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总成果,所以,要注重农业生产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要进一步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降低农民的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同时加大农业的投入力度.更要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力度,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注重调优品种结构,实施农业板块工程.可通过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加强连片开发和建设,走“专、精、新、特”路子,发展“一村一品”,形成特色优势.

第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在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中,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措施.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完善县、乡、村医疗怎么写作体系等.

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增长制约着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水平,也衡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态,不仅能解决民生问题,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基本前提.随着农民自身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运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一定会再上新的台阶.

济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特区经济,2011(02):169-170.

[3]张赤东.实施“村村通网络资讯”工程加速科技兴农步伐—以信息化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思路[J].科技论坛,2011(02):72-75.

[4]季红梅.新时期中国科技兴农的现状与成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34):33-35.

作者简介:魏德荣(1972-),女,吉林双辽人,本科,主要从事农村基层工作;

钱文超(1970-),男,吉林双辽人,本科,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徐杰(1973-),男,吉林长春人,讲师,本科,主要从事机械设计研究;

刘微微(198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吉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