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许可、技术学习与企业能力成长

点赞:5857 浏览:190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提出技术许可引进导致企业创新能力成长的三环节路径检测设,并采用87家中国企业2000-2003年的技术许可及相关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技术许可引进使技术受让企业引入新的知识要素,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提升企业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匹配性;许可技术推动技术许可企业和受让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受让企业获得许可企业的知识溢出提供组织载体;基于技术许可引进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致企业加大技术学习的研发投入.

关 键 词:专利许可;技术学习;自主创新能力;专利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308(2012)05-0055-09

近半个世纪以来,学术界和实业界对技术引进与本国自主创新能力成长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论,以Pillai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外部技术引进对自主创新有挤出效应,技术引进使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产生技术依赖,然而,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国外技术引进能够促进东道主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成长,形成与国内创新成长的互补关系.

学术界关于技术外部获取对企业成长影响的研究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多数学者认为,外部技术引入能够带来多种积极效应,如减少内部研发费用、加快研发进度等,积极的外部技术引进能与企业的内部技术创新形成较好的互补关系,Ahuja对全球化学工业企业技术导向并购的研究表明,并购大大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Eric、Inkpen对外部技术获取与内部技术创新能力成长进行了类似研究,结论是:外部技术获取能够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过外部技术引进也可能导致一些负面影响,如对内部创新的替代、购写成本高、吸收消化和整合难度大等.

将技术许可纳入外部学习渠道进行研究的成果还较为零散,对技术许可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企业许可本身,如许可人技术许可动机、许可战略和伙伴选择、许可合同的制订、技术许可人的权利保护以及技术许可人和技术受让人的关系等,然而,技术许可之后,技术受让企业如何吸收、消化并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最终转化为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并不多见,Johnson以巴西作为研究背景,研究了国际技术许可引进对巴西企业成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技术许可引进需要和内部研发能力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Lin认为,技术许可引进是重要的技术竞争力来源和学习途径,尤其是对企业内部研发能力较弱企业来说意义更大.

除微观层面分析以外,大量文献集中在讨论关于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与内部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关系上,Kim和Lee研究指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要在许可引进技术中获得竞争力,必须在企业学习、积累异质化能力等方面进行大量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外部关系调整,Madanmohan等通过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制造企业技术引进学习的比较分析,阐述影响企业内部和外部学习的多项因素,如政府支持、国家技术基础设施等,Mowery和Oxley通过对国际技术引进与国家创新体系关系的研究指出,需要提高东道国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以加快引进技术的吸收,总体来说,这类研究得出了两种相反的研究结论:一方面,一些学者认为,通过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可能产生“挤出”效应,替代本土技术创新能力,长期看可能形成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失去自主创新发展权,这种担心也导致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技术许可引进决策的犹豫和徘徊,甚至像印度在20世纪80年代那样,严格限制购写国外技术;另一方面,大多数学者认为,购写发达国家技术是发展中国加快技术追赶,最终实现技术收敛的重要条件.

学术界有关技术许可引进与企业创新能力成长关系的研究取得了诸多有创见的成果,同时,笔者也发现现有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①现有研究大都以投入产出方法作为分析工具,将技术许可引进作为一个“黑箱”,从技术许可引进(数量)与创新成果关系的视角分析技术引进的功效,其研究成果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阐明技术许可引进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的表象,然而却难以揭示技术许可引进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成长的内在机理;②各国的企业是在不同的科技和经济环境下从事技术引进实践,各国的科技和经济环境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对自主创新能力成长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多数研究是在忽视环境作用的条件下探讨技术许可引进对创新能力成长的影响,试图得出一般性的研究结论,实际上,应根据各国不同的科技和经济运行环境,分析技术引进促进创新能力成长的具体机制,这样的研究成果才能对企业的管理实践提供有用的参考.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文拟以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技术许可备案数据为素材,尝试打开企业通过技术许可引进学习的“黑箱”,即揭开企业技术许可引进与企业创新能力成长的内在机理,本文的价值在于更好地理解企业如何通过外部技术获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为企业更有针对性地放大通过技术许可引进的技术学习效应提供有益指导,本文主要创新点在于,采取中国专利备案数据这一目前世界上唯一公开记载技术许可详细信息的数据,从企业微观层面回答了为什么企业可以通过外部技术许可引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这一重要问题,同时,从中国背景来说,这也是第一次从企业微观层面实证探讨技术许可引进与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的内在关系.

1研究检测设

通过技术许可协议,受让企业获得了在一定期限和条件下使用许可企业特定技术的权利,技术许可引进为受让企业获得先进技术提供了一个快速、可见并合法化的渠道,并缔结了受让企业与许可企业之间的正式关系,许可技术可能成为受让企业技术学习的催化剂:许可引进技术与企业原有技术重新组合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以技术许可引进为契机,拓展与技术受让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可为持续的技术获得提供组织载体;技术引进将同时引致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企业通过许可引进技术进行学习提高创新能力的概念模型见图1.


知识结构多元化、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和内部研发投入3个方面共同导致许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生成,但是技术许可引进并不能直接转化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它仅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技术学习是指企业通过有意识、有组织、有条件、有计划地进行投资和内部努力形成技术能力的过程,技术学习应有最终的显性结果,如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诞生以及新产品产值和专利申请量的提升,同时,从技术学习的过程来看,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研发投入、原有技术的重新组合和外部合作、吸收,以及内外部整合来实现,因此,技术学习在技术许可引进和技术创新能力成长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从组织运行的角度来看,企业是一个不断搜寻、学习、创新并解决问题的组织体,技术许可是企业搜寻解决现有技术问题,并寻找新的技术领域的重要途径,企业通过技术许可引入新的知识元素,将其与企业现有知识基础整合,实现发明创造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根据知识创新的基础理论,对原有知识要素重新组合是企业技术学习并产生新发明的重要实现形式,一方面,技术许可覆盖的专利知识引入企业之后,扩大了受让企业的知识基础,为企业创新赢得了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许可所覆盖的知识要素与受让企业的技术基础存在较大异质性,因此受让企业获得了更多不同知识元素,从而为受让企业实现范围经济提供了潜在可能,许可技术使得许可企业可以形成更加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从而强化了它的创新能力,而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反过来又为企业在新的平台和领域吸收和创新提供了条件,因为企业既熟知了引进技术领域的知识,同时又在内外部知识整合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提高了整合能力,也就是说,企业通过许可引进并整合新技术提升了自身的知识吸收能力,Lowe和Taylor认为技术引进使得企业获得了创新资源的互补性效益,进而形成更加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产品和过程创新能力,从创新活动的功能定位看,几乎所有的许可技术引进都有明确的市场预期,而这些市场预期又是受让企业原有技术能力和知识结构无法实现的,所以技术引进一方面优化了企业的知识结构并增强了企业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又提高了企业的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匹配性,为企业创新能力成长提供了需求导向,已有研究重点论述了技术许可引进对受让企业内部知识结构的作用,却忽视了技术许可引进的市场导向作用,本研究引入市场效应因素,提出技术引进的市场导向功能.

专利许可、技术学习与企业能力成长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企业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H1技术引进使企业引入新的知识要素并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同时提高了企业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匹配性.

现有文献中,企业之间签订技术许可协议被视为一种常见的企业战略合作关系,Rothaermel和Deeds指出,技术许可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联盟关系,由许可企业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已有技术以实现技术价值以及受让企业希望通过技术许可引进并进行学习的双重激励所驱动,因此,技术许可并非一种完全的市场交易行为,而是通过许可建立了受让企业和许可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实际上,很多许可合作伙伴的选择本身就是基于原有的许可合作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将引起两种效应,①直接知识溢出效应,为确保受让企业能够快速掌握和高效率使用许可技术,许可企业通常需要对受让企业进行培训、示范、指导,邀请受让企业员工来访,帮助受让企业提高质量控制等,这些行为将通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渠道进行,这种交流、沟通等互动活动,使得受让企业获得大量许可合同之外的重要隐性知识和技术,如技术数据、试验结果、制造技术、模型设计、管理程序、新技术发展、产品市场拓展以及创新网络体系建设等,②网络嵌入效应,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要实现技术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必须嵌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研发网络,在发展中国家,受让企业可能直接就成为了技术许可企业全球研发、试验、产业化网络的重要节点,为企业加入全球化创新网络提供了学习、模仿、引进和跟踪新技术发展的机遇,与此同时,双方通过许可建立的互信互惠关系除了存在于许可技术领域之外,还将延伸到企业其他业务领域,如合作研发、委托生产、产品写作技巧、销售渠道共建等,这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受让企业获得许可企业技术溢出的边际效应,为企业创新能力成长提供了物质保障.

H2许可技术推动技术许可企业与受让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受让企业获得许可企业的知识溢出提供组织载体.

研究技术转移的学者指出,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扩散并增加创新投入是技术转移成功所必须的,技术引进可能引致企业更多投资于内部研发创新,甚至对发展中国家企业来说可能是进行创新投入的起点,受让企业新的研发活动和投入,包括R&D经费预算增加,如招募新的工程师、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安装、使用、吸收和改良以适应本地需要等,这些投入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使用引进技术,使其产品更好地满足地域习俗和市场条件的需要,提高引进技术的实施能力;另一方面,它引致的创新投入为企业积累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人才、变换原有技术轨迹、开拓新的技术领域创造了条件,在整合引进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受让企业可能改变其原有技术领域,促进创新活动在引进的技术领域开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许可引进被视为企业向引进技术领域拓展的重要起点,通过这个过程,企业实现了原有技术和产业模式的转换,获得了动态能力,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如Kathruria研究发现,印度制造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拓展了一些新的技术领域和经济增长点.

H3基于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致企业增加技术学习的研发投入.

从以上分析看出,技术许可为受让企业带来了多重好处,如注入新的知识元素,形成更加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建立与许可企业长期合作关系,为获得许可企业的知识宝库开启了通道,技术许可引进将引致企业新的研发投入,甚至成为企业转变技术、产品和学习模式,生成动态能力的重要突破口,技术许可对受让企业学习、积累、培育和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机制,也是我们打开企业许可学习“黑箱”的关键钥匙,而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技术许可和受让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企业研发投入在文献中是构成企业创新能力提高的主要来源,综上,我们提出如下检测设.

H4技术许可使得受让企业通过优化知识结构、嵌入外部网络和激励研发投入3个环节形成功能完整的学习路径,最终产生企业创新能力成长的促进效应.

2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本研究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许可登记备案数据中涉及国际技术引进的本土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1998—1999年部分技术许可数据以及2000-2009年几乎全部技术许可信息,包括许可人、受让人、许可专利名称和、合同备案号和备案日期,数据来源见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信息(http://.sipo.gov./tjxx/),由于本研究重点考察企业技术许可学习与自主创新能力成长的关系,选择数据库中所有中国本土企业作为样本(排除合资、外商独资和合作企业以及个人之间、个人到企业的许可),共得87家从许可到2009年末仍然存续的企业,根据国际上关于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滞后时间大致3~6年的经验数据,为了扩大样本容量并留出足够时间让企业学习并创新,将企业样本观察期定为2000-2003年,共得到103个观察单元,一个观察单元定义为企业年许可情况,样本来自中国21个不同省市,覆盖了东部所有发达地区和西部重要省市,其中涉及近30家上市公司,涵盖电子、通信、生物医药、机械、电器等产业领域.根据样本企业名称,通过公司网页、年报、、电子邮件等方式获得公司建立时间、规模、所在行业、所在省市以及与许可企业合作等基本数据,同时通过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及美国、日本和欧洲专利局网站检索企业专利信息.

2.2变量定义和测量

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为企业技术引进之后的创新能力成长,因此,定义企业许可引进之后5年内的中国专利申请量作为衡量指标(Y),选择5年期限主要参考Hall等关于企业R&D投入与专利申请滞后期约5年,以及Hagedoorn和Cloodt、Ahuja和Katila关于企业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大致为5年的研究成果,核心解释变量为企业许可行为,本研究定义为企业年引进技术许可合同覆盖的专利数(X).

依据H1~H3,分别定义3个内生变量,①多元化结构,企业引入的新知识元素与企业现存知识相结合,形成新的知识基础,直接体现在增加企业的专利技术分类数,研究证明,企业技术分类数是衡量企业知识结构和创新质量的重要指标,技术涵盖的类别越多,企业越具有创新能力和吸收能力,因此,我们使用受让企业获得许可之后5年内较许可之前5年新增专利技术类别数作为衡量指标(L1),专利技术领域采用国际专利组织(IPO)的分类体系,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使用前4位分类号,外观设计采用前2位分类号,②许可企业和受让企业直接的创新组织联系,我们设置虚拟变量表示,在观察期之后5年内受让企业从原许可企业新引入技术,受让企业和许可企业建立合作研发及基于供应商和生产商的合作关系,以上情况发生其一,定义变量为1,没有则为0(L2),③企业新增研发投入,在本研究中,由于只有少量企业是上市企业,该项指标较难获得数据支持,这里借鉴创新研究学者做法,采用研究团队变化情况来刻画该指标,即采用企业许可之后5年内新增发明人占许可之前5年内发明人总数的比例表征该指标(L3),若企业许可引进之前5年内没有专利的情况,设该指标值为1.

与此同时,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定义若干影响创新能力的要素作为控制变量,选择企业许可技术之前5年的中国专利申请总量作为企业吸收能力指标(C1),第二个控制变量为企业规模,不同企业规模对创新产出产生不同影响,已有研究表明,企业规模成长对创新有积极作用,本文使用企业员工人数的对数形式(C2),同时考虑企业是否是上市公司(C3),1表示上市公司,0表示非上市公司,上市和非上市公司在管理水平上存在明显差距,对企业组织开展技术学习存在潜在影响,该数据由华泰证券上市公司企业名单确定,即企业在技术许可当年及之后考察的5年内是否为深圳或者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来刻画,跨国企业在华技术活动对建立许可企业与受让企业的合作关系产生影响,因此定义至2009年许可企业在中国专利局的所有专利申请量的对数作为衡量指标(),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CNIPR中外专利数据库怎么写作平台,技术的自身特征也会对受让企业的技术学习产生影响,按照通行做法定义4个重要指标表征这种影响,①技术复杂度(C5),定义为许可专利在美国专利局申请专利所引用的参考专利平均数,专利引用的参考文献表示专利形成的知识基础,如果专利引用的其他专利数多,则表明该项技术由多种不同的技术知识基础构成,从而刻画了其技术复杂性,②技术通用性,定义为专利在美国专利局获批之后至2009年底的被引用次数(C6),技术通用性指技术被其他技术领域采用的程度,通用性强的技术往往可以被多个技术领域应用,因此其被应用的次数较多.以上两组数据均来源于美国专利商标局在线专利检索系统(http://patft.uspto.gov/a/PTO/searchbool.),③考虑技术的来源国籍,设置虚拟变量(C7),技术形成的重要特征就是其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和需求结构,具有重要的国家烙印,并对中国受让企业的技术学习和再创新产生影响,如对吸收的投入、学习难度等,这里技术来源国表示技术许可企业总部所在国家,因美国是世界最强的科技大国和最发达的市场,我们定义美国为参考国,赋值为0,其他技术来源国赋值为1,④技术年龄(C8),技术年龄为首次在美国申请专利时间到中国许可时间之差,技术新旧程度反映了技术可能被改进、拓展到其他技术领域的开发潜力,以及是否可以在市场上找到相应的技术支撑等,如新技术通常存在更多改进机会,但是现存的技术支撑条件可能不如旧技术的成熟,因此,技术年龄构成影响企业技术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被加以控制,需要说明的是,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专利并非以美国作为第一申请国,因此这个指标只是相对技术年龄,此外,创新体系研究表明,企业的创新行为受到企业所在区域创新环境影响,因此用企业所在省份许可之前5年的专利申请总量(对数形式)作为衡量区域创新情况的指标(C9),该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竞争是重要的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用企业许可当年及之后2年内从同一许可企业引进同样技术的中国企业数来测量(C10),该数据和许可数据同一来源.

2.3研究模型

常用的多元回归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领域,可以简单快速估算参数,其不足之处是其同时处理所有影响因素,无法识别因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存在3个内生变量,其与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因此传统的回归无法满足要求,常用的补救方法包括路径分析和多阶段回归方法,路径分析主要处理变量的直接和间接效应,解决解释变量之间信息重复估算问题,因此不适合本文的分析,多阶段回归主要有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和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前者用于解决回归方程中残差项与某些“问题”自变量之间相关问题,在参数估计中,第一阶段回归产生所有因变量的预测值,并在第二阶段中用预测值替代这些“问题”自变量,这种方法与工具变量方法相似,已经被证明有效并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中,相对于二阶段回归,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则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GLS)估计并在回归中增加一个异方差纠正项,它使用了所有联立方程信息来估计参数,这不同于二阶段回归仅使用部分信息,从这种意义上说,三阶段方法比二阶段更有效,综合考虑,本文采用三阶段方法进行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建立是基于现有文献的通常做法,限于篇幅关系,这里不再赘述.3实证结果

表1是对数据的简单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关系矩阵,从样本均值和标准方差值来看,样本的变异程度较大,以企业创新能力为例,标准方差是均值的近5倍,说明企业之间的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这也是为防止异方差影响采取三阶段回归方法的主要依据,从表1的相关系数看,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新增专利技术分类之间相关系数为0.61,企业所在省份专利量与技术年龄相关系数为0.58,企业所在省份专利量与技术通用性为0.56,其他大部分自变量和控制变量的相关系数均较低,总体来看,所用数据质量较好,少量较大值均超过0.50,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共线性问题.

表2为三阶段回归分析的总体分析结果,从表2来看,3个内生变量在1%水平上显著,这表明H4在一定程度上成立,即企业知识结构多元化、长期合化的组织载体及企业许可引致的研发投入较好地解释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成长.

表3是三阶段回归的详细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本文H1、H2和H3都得到证实.

H1指出企业技术许可将引入新的知识元素并导致多元化的企业知识结构,从表3方程L1中,回归系数X为正并在1%的显著水平上有效,可以认为H1得到证实,即技术许可引进确实导致了企业知识结构的变化,成为企业创新能力成长的重要基础,在H2中,本文预期专利技术许可可以建立许可企业和许可人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为受让企业学习技术、获得许可企业的知识提供了组织保证,在表3的结果中得到证实,参数估计值(L2)为0.37并在1%的显著水平上有效,因此H2也成立,方程L3对应于H3,其预期当企业引进技术之后,企业首先为吸收消化技术进行新的研发投入,如招募新的科研人员及其他物理性投入,同时许可有可能成为促使企业技术、产业原有模式向新的技术领域拓展的重要助推器,因此许可引进将导致受让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并可能形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变量X的回归系数正向显著(10%水平),因此可以认为H3同样获得证实,其中,关于内生变量L1、L2、L3对于因变量Y的回归系数和显著性情况在表3的最后几列中可以找到,从结果看,除了L3在10%显著水平上有效外,L1、L2均在1%的高水平上显著有效.

4结论及启示

(1)一方面通过技术许可引入新的知识要素,增加了企业的知识积累,优化了受让企业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许可通过其明确的市场定位和效益目标,为企业知识结构优化过程导入了市场机制,提升了企业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匹配性,使企业的知识累积和结构优化成为企业创新能力成长的基础.

(2)企业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匹配不是仅仅通过企业自身行为的调整就能够实现,企业一般要以技术许可引进为契机,嵌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创新网新,通过网络嵌入吸收跨国公司的知识溢出,融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体系,进而实现从价值链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的提升.

(3)技术许可能引致中国企业建立研发投入的良性运行机制,从一般意义上说,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体现在创新投入、创新组织和创新产权3个方面,而创新投入是前导性环节,投入既是组织运行的基础,又是获得创新产权的前提,实证研究表明,技术许可引进是激励中国企业增加投入的有效手段.

(4)优化知识结构、嵌入全球网络和增加研发投入构成中国企业技术许可引进学习链条的完整过程,该学习机制的良性运行不仅能使中国企业避免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技术引进陷阱,而且有可能成为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成长的重要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