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制造的产油国

点赞:5244 浏览:199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飞机摇摆着滑向地面,从舷窗望出去,天地昏黄,沙海无垠.出舱后,四目荒寂、热气蒸腾,撒哈拉大沙漠的深处让人心颤.走进几间简易板房改建的候机厅,墙上一张用烙铁在三合板上烫画出的鹰翔天地图,却令人一振.这里,是中石油位于非洲内陆国家尼日尔的阿加德姆油气项目基地.荒漠热流当亲手把产自中石油阿加德姆项目的汽油注入自己的吉普车时,尼日尔总统优素福显得异常激动:“因为那是尼日尔自己的石油.”中石油尼日尔公司总经理付吉林回忆说,那是2011年11月的一天.那天以前,付吉林和尼日尔项目的“弟兄们”,在滚滚的大漠沙尘和石油洪流里已经奋战了3年.付吉林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每当洪水肆虐后,尼日尔河面骤然开阔,但伴随而来的是恶性传染病爆发的威胁.疟疾、霍乱和伤寒常见,稍不注意就可能“打起摆子”,甚至生命堪忧.在尼日尔,卫生达标引用水覆盖率不到50%,人均寿命只有45岁.不仅如此,还有常年高温的折磨.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国家,年均气温在35摄氏度,沙漠地表最高温度更达70摄氏度,这对人的体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对于进入当地的中石油人来说,还要面对的是政治局势的动荡、周边国家战乱以及恐怖袭击的威胁.不过,现实,必须面对,任务,也要完成.从2008年到2011年,中石油在撒哈拉大漠之中完成了油气勘探开发、管道和炼厂建设及运营“三部曲”,实现了年产原油百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百万吨及输油管线近500公里的目标.被欧美石油公司勘查了近半个世纪,宣布没有石油和开采价值的尼日尔,实现了成品油的自给自足,拥有了囊括上中下游的完整石油工业体系.在中石油长城钻探的作业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登上高高钻塔,干热难当.中石油长城钻探尼日尔项目负责人张兵却告诉我们,9月算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了,他们的中外员工可是常年作业,尤其在最初几年建设期,条件极其艰苦.在阿加德姆的油田基地,员工们用高大的沙漠蓖麻圈起了“庭院”.播上种子,精心滴灌,沙地里也结出了茄子、豆角甚至是南瓜.然而,当地员工笑着说,这叫欢快变奏曲,因为高热的旱季很快就会来临,什么菜都会被烤焦,但比起当年方圆400公里写不到食品和蔬菜的日子,已是“天上地下”了.将“弃子”做活与尼日尔毗邻的乍得,除了自然条件差、疾病风险高外,还历经战乱,暴力冲突频发,更和中国一度断交.一个年轻员工在日记里曾这样写道:“要出发了,乍得,从未听说过这个国家.上网搜索,‘非洲死亡之心’的字眼蹦到眼前,不由得心里哆嗦.”中石油进入的H区块,是一个西方石油公司经过40多年勘探后的“弃子”.这里地质结构异常复杂,研究勘探难度超高,国际石油界认为“涉足乍得是劳而无功”.然而,中石油乍得公司总经理窦立荣带领的中石油团队打破了这一断言.见到窦立荣时,眼前是一个肤色接近非洲人的精干中年汉子.他的同事说,这位年近50的扬州工科男,过去也是“玉面书生”.“到乍得来勘探,就好像写了一部二手车,不知道会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或隐患,是否能够找到油田?前期投资能否回收?当地员工是否能接受中石油的管理模式?”这是窦立荣最初接受这个项目任务书时的心情.到乍得后,残酷的现实让窦立荣这位在石油勘探圈颇有名气的技术专家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唯有另辟蹊径,突破教条,才能实现超越.窦立荣带领技术团队在3年时间里“吃透”了两万公里的地震资料、钻录测试等数据以及此前数十年的资料.最终,他应用中国自有理论,采用“选盆、定带、快速发现”的勘探方法及技术,在邦戈尔盆地这一中石油海外最大的高风险勘探区块,先后找到了数个高产高丰度的亿吨级油田,成为西非陆上20年来发现的最大油田,更间接促成了中乍两国的复交.凭着这一工作业绩,他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项.在短短数年间,窦立荣带领团队在乍得的非洲稀树大草原上建起了百万吨级的炼化厂,完成了上下游一体化工程.早期,乍方曾怀疑中石油是否真有能力在几年内完成大型炼厂建设,乍得总统代比曾来工程建设现场“摸底”,当他看到眼前魔幻现实般的现代化炼厂时,惊喜不已.中非能源共赢之道尼日尔和乍得项目,映射出中石油的国际化进程.走进乍得能源石油部部长巴尔西姆·阿克哈里的办公室,一眼能看见墙壁上挂着的两张大图片.一张是被称为“草原明珠”的中石油合资炼厂全景,一张是中石油出资的乍得管道铺设规划图.中石油项目俨然已成为乍得的“战略工程”.尼日尔和乍得工商界人士认为,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能源.中石油的到来解决了这个瓶颈问题.目前,乍得的成品油比炼厂投产前下降了30%,是本地区最低价.尼日尔也从石油进口国变成了石油出口国,节省了大量外汇开支并增加了收入.2011年底,尼日尔总统优素福亲自授予中石油董事长、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兼海外勘探开发分公司总经理薄启亮、尼日尔项目总经理付吉林“尼日尔共和国功勋勋章”.除了能源独立外,中石油项目贡献的税费还成为这些非洲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项目配套所需的修路、供水、供电等各种设施建设,也都显著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状况.生产经营所需的航空陆地运输,金融保险支持、法律财务咨询、网络怎么写作、食品供给、生产物资等,还带动了当地公司的发展.在撒哈拉沙漠作业区附近的游牧部落和当地运输车队,几乎成了中石油的“配套”队伍.在乍得,炼厂所在区域过去是地广人稀的大草原,现在周边村落兴旺,人口聚集.在采访中,记者不断听到“HSE”这个词.这一“任何决策必须优先考虑健康安全环境”的国际能源企业通行制度,已经成为中石油海外员工的“口头禅”.刚进入尼日尔上游基地,安保总监法国人鲁斯就给来访者上了一堂“风险课”,对当地存在哪些安全风险,遇到危险如何处理,遵循哪些流程等都有详细交代.作为HSE中的一项内容,安全已经是中石油海外的一个工作重点.而在乍得的HSE管理中,“两棵树”和“给大象让路”的故事已成为经典案例.乍得稀树草原生态系统脆弱,当地人非常珍视树木,村头小树常有围护,生火做饭只捡枯木为柴.在铺设管线时,正好有两棵树挡住去路.中石油果断调整施工方案,一切工序改为手工.当恢复地貌的最后工序完成后,两棵树“原封未动”;另一个例子是管道通过象群出没地.为避免大象行走跌落管沟及影响生态,中石油员工采取了短平快施工,赶在大象早晚两次喝水间,“不留痕迹”地完成了管道铺设.中石油大型项目的进入,也为当地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中石油尼日尔公司几乎就是一个非洲公司,不少中高层管理人员是当地人.阿里哈桑曾就读尼日利亚一所大学.他说,在中石油进入尼日尔之前,他10年没什么正经工作,“现在这里有了现代化工业,我才有用武之地.”在乍得,中石油已经成为雇用当地人最多的外资企业,仅2011年上游项目当地用工就达6000人次,公司每年还派50名当地管理人员到中国进行业务培训.目前,中石油在海外的项目中本地雇员总数已接近4万人,国际雇员1200多人.企业给当地带去的已不仅是就业机会,还有更宽泛的中国“影响力”.在遥远的非洲,已经有中石油的非洲员工开始经常浏览中国石油的英文版内容了.乍得湖烟波浩渺、芦荡幽深,湖心小岛上的原始住民收到CNPC(中石油)人带去的方糖后,欢呼雀跃,他们将其称为“嘎多”(礼物).而在茫茫撒哈拉大沙漠的一个普及教育点,印有中石油“宝石花”品牌印记的移动教室静静伫立.长着一双双明亮大眼睛的非洲孩子们欢快地领着新文具散去,相信“CNPC”和“中国”标识已经印在了他们心里.

中石油制造的产油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石油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